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目前在疟区里取发热病人周围血涂片染色镜检疟原虫,是侦查疟疾传染源较好的方法,它是当前监测疟疾重要手段之一。疟疾年带虫发病率这一指标的应用对疟疾的定量比疟史调查准确和可靠得多。进行这一工作就需要培养大批的疟原虫镜检员。这些镜检员镜检疟原虫准确程度,就直接影响到根除疟疾措施落实和防疟效果的判断。本文就影响短期训练疟原虫镜检员的一些常见因素作  相似文献   

2.
疟疾免疫学研究和企图利用子孢子虫苗预防疟疾需要获得大量的子孢子。这显然不能依靠解剖按蚊涎腺中的子孢子,必须将人体红细胞内的配子体离体培养成为子孢子。这是国内外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曾报告采用各种培养基将鼠疟原虫配子体培养成为动合子。我们于1976年用Eagle’sMEM营养液和原代鸡胚肌皮单层细胞加入Eagle’sMEM营养液培养鸡疟原虫配子体成为动合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 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8 d子孢子即已进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从第7 d起有少量子孢子进入唾液腺,8 d后进腺率显著增高,子孢子进腺过程是分批的连续过程,不是同步的。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对间日疟易感性较高,吸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阳性血液后7~8 d即可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4.
<正> 一、疟原虫孢子增殖期体外培养研究概况随着人们对疟原虫的生物学、生理、生化及疟疾防治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等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疟原虫孢子增殖期,即蚊期体外培养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迄今这方面的工作,只限于对某些动物疟原虫,经过分段培养获得了初步成果。包括从配子体发育到成熟动合子阶段:吸入阳性鸟血后2~3小时的蚊胃,经培养发育到早期卵囊(4日龄);以  相似文献   

5.
疟疾的发作是由于进入红细胞内发育成熟的疟原虫裂殖子周期性破坏红细胞所引起的。由于疟原虫的种类不同,疟原虫裂殖子在红细胞里生长成熟的时间不同,故发作的时间也就长短不一样。间日疟裂殖子发育成熟的时间为48小时,每48小时挤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1次,故呈间日定时寒热发作。三日疟为72小时,故隔2天发作1次;卵形疟  相似文献   

6.
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诊断疟疾,并将两检测系统制成试剂盒。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和疟疾病人全血中的LDH-P,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10-100个原虫/μl血和25-150个原虫/μl血;检测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80.00%,检测30份间日疟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6.67%;检测40份疟区非疟疾血样、非疟区40份健康人及30份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样,仅快速电泳法检测出1份疟区非疟疾血样为阳性。结论:应用快速电泳法试剂盒和快速薄层色谱法试剂盒诊断疟疾,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在临床及现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岛等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是我国传疟媒介按蚊中,自然感染率最高的一种。它的自然子孢子率很高。在海南岛的自然感染率(平均从2.2%~6.1%)。国外报导的自然感染率(0.7%~8.7%。)云南亦属疟疾流行区。为了了解大劣按蚊在云南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1981年先后三次从四川医学院及广西医学院引进该蚊种进行了大劣按蚊实验室品系的驯化和养殖工作,以备做云南省疟原虫的感染试验。观察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报告灭疟后期“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和计论,指出在灭疟后期,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应以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的发热病人为重点.对近2年内有疟疾史的发热病人应全部血检.  相似文献   

9.
饲养细胞在建立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作用江钢锋,洪佳冬(热带病研究室)关键词疟原虫;体外培养;饲养细胞中图号R382.3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技术是疟疾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自从该技术创立[1]以来,国内外已相继成功地分离和建立了许多恶性疟原虫不...  相似文献   

10.
灭疟后期镜检疟原虫视野数的探讨杨兆民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防疫站(726000)灭疟后期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根治疟疾残存病例,彻底消灭传染源,巩固灭疟成果,向净化迈进。检查发热病人血中疟原虫,迄今仍是监测和确诊疟疾病例的可靠方法.为给低疟区或灭疟后期疟疾诊...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门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1995~2004年江门市报告疟疾627例,年发病率在0·024/万~0·668/万之间;十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587例,平均每年检出58·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66·67%,本省居民占33·33%。通过职业分析,从事砍伐、打石和种养等职业患病率最高。近十年间日疟是江门市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6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治疟疾及传疟媒介获得良好效果,可作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江门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对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以阻断疟疾在江门市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我国海南、云南及东南亚丛林地区高效传疟媒介,国内外资料表明:大劣按蚊嗜吸人血、野栖、疟原虫子孢子腺感染率高。据调查,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及越南该蚊的自然腺感染率约1~9%,我国海南岛为1~11%。由于对其尚缺乏有效的防制方法,成为东南亚及我国南方灭疟后期丛林山麓地区疟疾疫点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根源。据调查,以大劣按蚊为媒介地区的疟疾  相似文献   

14.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技术是疟疾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自从该技术创立以来,国内外已相继成功地分离和建立了许多恶性疟原虫不同虫株的体外培养。但是,有的研究者在试图建立新虫株的体外培养时也遇到了困难或失败了,因为从疟疾患者血中新分离的虫株最初阶段不易适应在体外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蚊媒唾腺疟原虫子孢子的ELISA检测方法寄生虫学教研室徐大为王峰关键词蚊唾腺;疟原虫子孢子;ELISA检测子孢子率即雌性按蚊唾腺中子孢子的感染率,是描述一个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参数,被用于有效媒介判定及媒介防治措施的评价等方面。媒介按蚊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6.
鼠疟模型已应用于抗疟药筛选、疟疾免疫和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宿主的体重增长及其免疫状态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小鼠品质规格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用不同体重的小鼠接受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攻击或血传感染,了解上述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为该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巢式PCR鉴别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效果。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8—2015年疟疾患者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进行巢式 PCR 检测。结果 采用巢式PCR检测疟疾患者282例,其中恶性疟原虫206例、间日疟原虫62例、三日疟原虫6例、卵形疟原虫19例。巢式PCR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经典型curtisi 和变种型wallikeri 分别扩增出800 bp和780 bp目的 条带。2012—2015年卵形疟占当年疟疾患者分别为4.1%(2/49)、12.2%(9/74)、8.2%(4/49)、11.4%(4/35),卵形疟总数占全部病例的6.74%,其中,经典型curtisi 14例,变种型wallikeri 3例,混合感染2例,变种型wallikeri检出率占卵形疟26.3%。19例卵形疟病例全部为男性,感染输入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2例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来自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其中有2例卵形疟原虫curtisi型镜检 结果分别为间日疟和恶性疟,1例血片重新复核后为卵形疟,另1例巢式PCR检测为间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型。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减少卵形疟误诊的情况;加强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的巢式PCR 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由按蚊传播。按蚊叮咬疟疾病人时,把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的雌雄配子体一同吸到蚊胃里。雌雄配子体在蚊胃内交配受精成为合子→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胃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发育成为囊合子→孢子囊,内含成千上万个子孢子。子孢子从孢子囊逸出经过体腔大部分进入蚊唾液腺内,当蚊子叮咬人时,子孢子随按蚊唾液侵入人体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荣幸  张贤昌  吴军  吴旭光  朱泰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095-1097,1083
目的探讨广东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1996~2005年广东省共发现疟疾11852例,年发病率在0.020/万~0.370/万之间;10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1677例,平均每年检出1167.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47.46%,本省居民占52.54%。通过职业分析,从事打石、砍伐和种养等职业的患病率最高。近10年间日疟是广东省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7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阻断媒介传播疟疾效果显著,可作为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广东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抓住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阻断疟疾在广东省的传播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