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健  邓兵 《临床急诊杂志》2007,8(5):320-320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阶段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有基础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多见,我院对该症的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0%以上.但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的青年患者发作急性肺水肿者临床上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2.
张英强  冯涛 《临床荟萃》2012,27(19):1693-1696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各种心脏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目前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比较积极,而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采用保守姑息的治疗办法。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无器质性心脏病亦无症状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王歆月  张颖轩 《新医学》2008,39(1):63-65
心率震荡是指心脏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短暂的窦性心律先加快后减慢的现象,该现象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是评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危险度的新方法.该文对心率震荡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器质性心脏病的预测意义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房性与房室结区性心动过速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重症、急症心律失常,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青年人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患者是“健康”心脏的患者,常因劳累、情绪激动和体位改变等因素诱发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中的急性心肌梗塞时有1.6~8%,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甲亢、预激综合征、洋地黄过量等均能发生本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但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率快,心排出量减少,血压可降低原数的30~60%,  相似文献   

5.
<正>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见于各种原因,如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1],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丧失生命。因此,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防及治疗相当重要,尤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具有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原有心律失常的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室性期前收缩多属中医学"心悸"范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资料.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岳东辉 《临床荟萃》1997,12(17):785-787
正常心律或异位心律所发出的激动尚未到达心室前,由异位起搏点发出激动所引起心室的一部分发生一次除极,其出现时间比基本心律提早,称为室性过早搏动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性早搏或室早。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可以是偶然发生的,也可以是有规律的发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便形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病因 室性早搏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异常的神经体液状态,更多则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 1.1 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心肌炎及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慢性肺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心力衰竭、休克、心室假腱索。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预后较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兴起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按照目前的指南,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疗效.双室起搏后,有效的心肌灌注是保证心室同步化的前提,本综述回顾了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评价心肌灌注与CRT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张刚  李海滨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4,19(5):296-297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晚期阶段,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虽然CHF的药物治疗产生了惊人的进展,但仍有许多严重CHF患者年病死率约50%,因此如何提高严重CHF患者的生存率,拓展其治疗途径和手段是当今关注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传统上,起搏器多应用于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不良的患者,对于治疗CHF还是一个新概念,但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机械活动的协调性,从而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心动过缓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其他尚有电解质紊乱、血酸碱度及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部及心脏手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1]。作者曾收治6例胃窦部腺癌致心动过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的常见病,而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又占数颇多.其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又可为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虽然引起早搏的心外因素较多,但在诊治心脏早搏的过程中,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部感染病灶引起的偶发或多发性早搏,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我们在1996年~1997年2年中,诊治有早搏的患者42例,其中13例是由慢性扁桃体炎的咽部病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50%以上死于院外,其中至少有80%的院外猝死是由室颤引起的,男性多于女性,超过45岁者猝死率明显增加,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部分室颤患者经全面检查后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称为特发性室颤。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分析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8例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5例有明确的诱发因素,术前12h至术后36h内猝死5例(62.5%)。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心脏基础疾患及围手术期的诸多诱发因素相关,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患,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病情监护,及时去除诱发因素,提高急救技术,可降低猝死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以女性居多 ,有时与器质性心脏病并存 ,易被误诊或漏诊。收集我院诊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0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7例 ,女 6 9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年龄 4 9.5岁± 10 .3岁。病史 1个月~ 15 a。其中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34例(冠心病 19例 ,心律失常 10例 ,心肌炎 3例 ,二尖瓣脱垂 2例 ) ;另 72例经临床心电图、心得安实验、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平板运动实验等检查 ,明确无器质性心脏病变 ,诊断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见表 1。心脏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矫正术后)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等器质性心脏病常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外,对室速本身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的处理过去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室速的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非药物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CHF和心室差异性传导;经循证医学证实,C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CRT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的研究热点。尽管大部分患者已从CRT中获益,但仍有约30%的患者经临床组合评分(CCS)显示未从CRT中获益或效果不明显[2-3]。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心脏病可分为三类。一、心脏正常者被误诊为心脏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医师业务水平不足,对某些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常见情况有:1.将某些心前区疼痛当作心绞痛,误诊为冠心病;2.将青少年心前区的功能性杂音当作质性杂音,误诊为瓣膜病;3.偶然测量血压偏高而诊为高血压病;4.单凭过早搏动而轻率地诊断病人为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5年病死率可高达50%.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且50%~7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速和室颤[1].以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功能起搏器(CRT-D)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总死亡率,改变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和预后[2].随着CRT适应证的不断拓宽和植入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 ,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常为单形性 ,预后良好。但多形性室速或室颤也可发生在心脏貌似正常者 ,如不及时治疗 ,预后极差 ,可导致猝死。我院自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曾成功抢救了 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这 9例病人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4 0± 11岁 )。病史 1周~ 0 5a ,均有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胸片、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夜间房室传导阻滞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吕惠民  邓必俊  沈艳 《临床医学》2005,25(11):28-3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青少年夜间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夜间出现AVB的青少年144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75例(A组),有器质性心脏病组69例(B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PNN50、RMSSD、三角指数),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A组AVB有明显昼夜规律,白天活动时AVB消失或减轻,夜间深睡时AVB加重,且有心率依赖性;B组夜间AVB56.5%有昼夜变化规律,经随访夜间AVB部分随原发心脏疾病的治愈而消失。两组AVB昼夜规律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SDNN、PNN50、RMSSD、三角指数明显增高,与器质性心脏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的AVB者有昼夜规律变化,且有明显心率依赖性,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所致,提示迷走神经活性增加。但有明显昼夜规律变化的AVB者不一定都是功能性的,此种规律变化也可出现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