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病较为严重的后果。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中大约26.3%的病人发生痴呆。医血管性痴呆的概念所谓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缺血、出血、缺血一缺氧损害导致的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的智能障碍。因此,构成血管性痴呆必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需有痴呆;②从病史、临床检查和脑影像学上必需有脑血管病的证据;③痴呆和血管病有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考虑血管性痴呆的病人必需有痴呆,所谓痴呆是指记忆和智能的衰退足以影响日常生活。衰退一词说明痴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社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实施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情况.[结果]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能力有所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霞 《全科护理》2011,(12):1123-11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社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实施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情况。[结果]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能力有所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洪雪  罗永梅 《护理研究》2007,21(4):949-951
介绍了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睡眠护理、康复护理,强调全面正确的护理。可促进病人智能恢复,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ttis痴呆程度量表评价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作用。方法:应用Mattis痴呆程度量表对30例正常老年人,2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和15例Alzheimer病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和Alzheimer病患者在启动和保存能力、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力方面均有显著障碍(P<0.05)。MDRS的注意力分测验、空间结构分测验在三组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对早期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痴呆的区别上,MDRS的启动和保存分测验,记忆分测验的得分差异较大,尤以记忆障碍的改变突出。结论:对痴呆的评价中记忆功能的评价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贾守梅  陈利群  李萍 《山西护理杂志》2011,(5):1161-1162,1211
[目的]调查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58例住院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评定。[结果]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SSPI总分13.50分±7.76分,明显低于一般住院精神病人(P〈0.01);ADL评分为39.66分±8.56分;ADL与其社会功能显著相关。[结论]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社会功能严重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应采取更加全面综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贾守梅  陈利群  李萍 《护理研究》2011,25(13):1161-1162,1211
[目的]调查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58例住院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评定。[结果]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SSPI总分13.50分±7.76分,明显低于一般住院精神病人(P<0.01);ADL评分为39.66分±8.56分;ADL与其社会功能显著相关。[结论]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人社会功能严重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应采取更加全面综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胞二磷胆碱加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毅 《临床医学》1996,16(12):43-44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血管性痴呆病人亦不断增多。血管性痴呆属可逆性痴呆,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控制和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为了探寻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试用胞二磷胆碱和银杏叶片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并与脑活素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初 ,Tomlinson报道脑血管病与痴呆关系并确定血管性痴呆诊断以来 [1],血管性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痴呆的常见病因。我们试用小剂量尼莫地平及大剂量吡拉西坦联合静脉滴注方法对15例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治疗 ,并与11例病人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共入选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均为1998年12月~1999年10月住院病人 ;对照组入选1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均为1997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或专科门诊病人。治疗组 (对照组 )男、女病人数 ,平均年龄 ,平均病程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 3R护理方法对于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 :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 34例实施3R护理训练并以同期 31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对照观察 ,2组病人均进行WAIS -CR(简式 ) ,IADL -FAQ ,FIM(14~ 18)及RBMT -R4种量表综合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的各种相关指标 ;结果 :3R护理组训练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洪雪  罗永梅 《护理研究》2007,21(11):949-951
介绍了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睡眠护理、康复护理,强调全面正确的护理,可促进病人智能恢复,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灶部位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1例经CT或MR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经国际通用的智能状态检查表评估,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无血管性痴呆组,比较两组资料,探讨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灶部位的关系。结果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的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有相关性。结论统计研究表明脑梗死灶部位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rifarction,CI)最常见的症状,不但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血管病的全面康复,不少脑梗死病人因认知障碍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最终发展成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梗死后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发展为VD之前即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尼莫同、刺五加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存国  金小红 《临床医学》2004,24(11):14-15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有卒中发作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早期可能仅有记忆丧失,自知力和判断力可保持较好.晚期进展为全面性痴呆,各种高级神经功能均减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而寻求安全有效的抗痴呆药物,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成为医学工作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其药物治疗有较大进展,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用尼莫同、刺五加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及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血管性痴呆组10只,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10只。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在体海马CAI区LTP。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改善.但仍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LTP诱导障碍,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方法 将48例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观察组进行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MMSE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病人的智力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3R护理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3R护理方法对于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34例实施3R护理训练并以同期31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对照观察,2组病人均进行WAIS-CR(简式),IADL-FAQ,FIM(14 ̄18)及RBMT-R4种量表综合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的各种相关指标;3R护理组训练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田京京  张立力  徐丽 《全科护理》2020,18(11):1299-1301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37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一记录、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后感染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易感因素(吸烟、慢性病)、侵袭性操作(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氧疗、超声雾化吸入等是引起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筛选的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袭性操作(泌尿道插管)、氧疗是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助于专科医院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平  曾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21-1723
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引起痴呆的最常见原因,文章阐述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状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血管性的防治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7年收治老年痴呆病人中有相当多的病人是血管性痴呆患者。由于出现了精神症状家人无法照顾、部分医疗单位难以收治而进入我院治疗。现就我院在2005年的一个科研课题中入组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