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间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主要包括肥胖、神经肌肉、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于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和位点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如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成像等。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建立上气道的三维结构,可以精确显示上气道的细微变化。下颌前伸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通过前移下颌而使上气道特别是口咽部间隙增宽。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使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时上气道形状变化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疾病。下颌前伸矫治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已成功地应用于此类患者。本文就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下颌定位以及下颌前伸后对上气道形态的影响等方面作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口腔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方法:对12例男性OSAHS患者进行静态MRI扫描,使用咬蜡块的下颌前伸定位方法,在牙尖交错位与口腔矫治器测定的下颌前伸位获得MRI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重现患者上气道立体形态影像,计算分析患者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利用该系统初步判定OSAHS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预测其口腔矫治器的疗效。方法CAMRS通过计算机控制微型步进电机,借助螺母与螺栓问的相对移动控制下颌前伸,结合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14例OSAHS患者夜间睡眠进行下颌前伸定位和口腔矫治器疗效预测。结果CAMRS运行稳定,能有效前伸下颌,对睡眠干扰小。14例患者随着下颌的逐步前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逐步改善,但每例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不同,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2747)。结论新研制的CAMRS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对睡眠干扰小。通过该系统可以预先确定OSAHS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并预测口腔矫治器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问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机制主要是上气道形态的变化和神经肌因素等.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及上气道形态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前后呼吸功能及上呼吸道形态的变化,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机制.方法 对15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轻、中度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矫治器3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BCT扫描,运用MIMICS 10.01和AutoCAD2010对上气道各段的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OSAH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后,OSAHS患者上呼吸道腭咽和舌咽区域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和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而鼻咽区域变化不明显.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提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可通过扩大上气道腭咽和舌咽区域,保持上气道气流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潜在致死危险。口腔矫治器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此病的治疗。本文就口腔矫治器的种类及其治疗OSAHS的机制、疗效、副作用、对机体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下颌逐步前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咽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观察OSAHS患者舌咽部生物力学和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OSAHS患者上气道行薄层CT扫描,获得OSAHS患者上气道DICOM格式的图像信息,采用Mimics10.0、Imageware10.0和Ansys8.0软件建立上气道、下颌骨、舌骨及 相关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逐步前伸下颌骨,观察舌咽部生物力学和形态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成功建立了OSAHS患者上气道及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逐步前伸下颌骨,舌咽部发生相应形态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上气道舌咽部会厌尖横截面横径增加,而上气道舌咽部会厌尖横截面矢状径减小;S1主应力主要分布于上气道前壁区肌肉牵拉处,应力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舌咽部主应力值随下颌前伸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加。结论 使用Mimics、Imageware和Ansys软件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的精确性。通过对整体有限元模型的下颌逐步前伸加载,有效展示了下颌骨前伸与舌咽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陈威  刘月华 《口腔正畸学》2011,18(3):139-143
目的在下颌前伸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种不同设计类(分体式与整体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成年男性患者的主客观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16例OSAHS患者先后戴用分体式和整体式两种口腔矫治器,每副矫治器戴用3个月,患者戴用两种矫治器之间需停戴2周。在治疗前及戴用两种矫治器3个月时分别获取患者的主观疗效、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及上气道大小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者主客观疗效及上气道形态变化。结果两种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主客观疗效显著(P〈O.05)。在呼吸指标方面,戴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有效率为56.3%,整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有效率为68.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体式在改善睡眠效率和深睡眠的比例方面不及整体式(P〈O.05)。两种口腔矫治器显著增大上气道各水平的前后径(P〈O.05),两者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两种口腔矫治器对OSAHS患者的主客观疗效大致相似,但整体式口腔矫治器在改善睡眠效率和主观依从性方面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用于提高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对11例男性OSAHS患者先后夜间戴用"经验式"口腔矫治器(凭经验确定下颌前伸量)和"测定式"口腔矫治器(由CAMRS确定下颌前伸量)治疗各1个月,分析比较2种口腔矫治器的主、客观疗效及下颌前伸量,以检验CAMRS的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2种方法确定的平均下颌前伸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CAMRS测定的最适下颌前伸量个体间变异大,变异范围为最大前伸量的33%~100%。"测定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疗效优于"经验式"口腔矫治器(P<0.01)。结论: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能够为OSAHS患者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时提供个体化的最适下颌前伸位,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1.
余哲  赵颖 《口腔正畸学》2011,18(3):172-17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pneasyndrome,OSAHS)因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潜在致命危险,越来越受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学科的重视^[1]。目前下颌前移矫治器主要应用于治疗轻、中度OSAHS患者,通过前移下颌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7,(5):477-48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而口腔功能性矫治器是其治疗的方法之一,通过口腔矫治器治疗,使患者的上气道解剖发生改变,改善患者的呼吸,从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杜林娜  郭泾 《口腔正畸学》2010,17(3):144-148
目的 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器后上气道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道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 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下颌前伸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下颌定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别对32例患者戴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及患者调节位时下颌水平及垂直测量项目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医师经验位和患者调节位与治疗前比较时测量项目均有差异,两者比较,S-Ar-Go P值为0.095,H-MP P值为0.84,均大于0.05,其他测量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的医师经验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位置存在差异,该差异可以为下颌前伸类口腔矫治器个性化治疗的下颌前伸定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冬生  尹林  张希龙 《口腔医学》2007,27(9):469-470
目的评价改良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24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21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了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87.5%。结论改良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80例OSAS患者应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的CT数据,利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测量上气道结构及容积变化,评价口腔矫治器(0A)的疗效及机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OSAS多数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或消失,客观检测指标相应改善.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戴入OA后,气道各分段截面积和容积均有变化,腭咽、喉咽段增大(P<0.01),口咽段减小(P<0.05).结论:OSAS存在形态学病因机制,下颌前伸矫治器通过前伸下颌骨,使上气道减小,内部变化而更平滑稳定,减小涡流和狭窄,进而发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症,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间歇暂停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睡觉打鼾和呼吸暂停。本文通过矫治器将患者的下颌和舌保持在前伸的位置、以防止或减少舌咽部塌陷,改变上气道的结构异常,达到扩大或稳定气道的目的,治疗8例睡眠呼吸暂停征患者,效果良好。制作方法:1. 常规取模、灌注工作模型2. 重建咬合: 患者尽量使下颌前伸并下降下颌,再放松关节缓慢收回下颌直到获得一个既无不适又有最大前伸的下颌位置,用烤软的蜡片制取记录。注意不能改变下颌中线关系,咬合不能打开过高,前牙区约4—8mm、磨牙区约8—…  相似文献   

18.
下颌前移矫治器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类口腔矫治器,具有便捷、舒适及廉价等优势,其结构特点也多种多样。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疗效评价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下颌前移矫治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铸造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器治疗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OSAH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呼吸功能的改变与头影测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为6.15mm和4.25mm。上气道平均增加4.88mm(P〈0.01)中气道平均增加4.45mm(P〈0.01),下气道间隙变化无差异性(P〉0.05)。50名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下降9.89次/小时(P〈0.01),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下降19.88次/小时(P〈0.01),最低血氧平均从76.98%上升到89.38%(P〈0.01).结论:铸造改良型twinblock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Bion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Bion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8例确诊为OSAS的患者行Bionator保持咬He型矫治器治疗。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合导睡眠图监测来评价疗效。结果 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指(AI)、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则明显升高。头影测量表示下颌前移,上气道间隙明显扩大(P<0.01)。结论 Bionator保持咬He矫治器可改善上气道通气状态,从而达到治疗OSAS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