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黏液表皮样癌一般发生于腮腺、唾液腺等处,也有报道发生于气管、肺组织的,但发生于甲状腺组织中的极为罕见.查阅国内外文献,对于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TMEC)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个案报道及以往文献回顾,临床医师对TMEC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取所在科室20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查治疗后,1年、3年以及5年内的生存率为60%、50%以及65%.结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确诊该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术联合病理学检查,该病的预后和组织学分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短期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均可发生,相对于其他类型肺癌,该病的恶性程度在临床上仍然未做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肺黏液表皮样癌是较少见的肿瘤,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涎腺组织内的腺体.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主要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系,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肿瘤,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阻塞气道的症状,但亦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肺癌的一种恶性涎腺型肿瘤,肺部发病率极低,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比例低于1%。PME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是治疗PMEC的首选方式。借助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还能进一步行病理检测、基因检测,指导术后放、化疗,分析预后情况。靶向药物也可被用来治疗PMEC。现就PMEC的定义和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肺黏液表皮样癌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黏液表皮样癌是肺癌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1985年7月至2007年9月我们收治7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40~81岁,平均55.9岁。均为长期吸烟者,烟龄15~50年,10~30支/d,其中1例81岁患者发病前2年已戒烟。病程3-11个月,平均6个月。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例有肺结核史。  相似文献   

6.
祖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75-75
目的结合相关临床病例及文献,提高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收治的1例病例,结合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特征。结果本病例CT影像表现能够基本反映其病理学特征。结论CT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例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罕见,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大量吸烟有关,咳嗽、咯痰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常有淋巴结转移,但即使手术时已发现淋巴结转移,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后仍能生存达2年或以上。结论 对于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即使出现淋巴结转移,仍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肺黏液表皮样癌(PMEC)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连续收集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7例PMEC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强化特征、伴随征象以及病理分级等。结果 27例PMEC患者中6例(6/27,22.2%)为大气道型,14例(14/27,51.9%)为肺门型,7例(7/27,26.9%)为周围型。20例大气道及肺门型PMEC的CT表现为气管及主支气管腔内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晰,其中6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且有3例出现钙化;7例周围型PMEC的CT表现为肺内软组织结节或肿块,3例实性部分重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16例(16/27,59.3%)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形成。9例(9/27,33.3%)淋巴结转移,8例(8/27,29.6%)远处多脏器转移。年龄(t=-3.132,P=0.005)、淋巴结肿大(χ2=9.281,P=0.003)及远处转移(χ2=7.816,P=0.008)在低级别和高级别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MEC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连续的2751例肺癌病例,从中发现10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10例均接受了X线胸片、CT和支气管镜检查。8例患者接受开胸手术,其中3例接受术后化疗,1例术后放疗和化疗;1例仅接受中药治疗,另1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结果:病理检查显示均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8例手术患者分期为:1例T1N0M0,3例T2N0M0,2例T2N1M0,1例T3N2M0;1例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0例患者均存活至今。手术患者中7例术后没有复发,1例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5.2年复发。结论:诊断肺黏液表皮样癌,准确有效的支气管镜检查很有意义,而明确的病理分期对于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相当重要,治疗应包括完整的手术切除和淋巴清扫以及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手段和预后,为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59岁,因“诊断肺癌1年余,乏力1周”入院。查体,双胸廓对称,双肺语音震颤无增强,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根据既往史明确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入院时胸部CT片提示右上肺纵隔旁见团块影,密度减低,CT值为29~43 Hu,胸膜边缘模糊,大小为68 mm×40 mm,增强后动脉期CT值为73 Hu,静脉期CT值为83 Hu。右肺门及纵隔可见淋巴结影。既往右肺肿物根治性切除术后,化疗后复发,且不能耐受继续化疗和靶向治疗,遂行CT引导下右肺肿物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明显缩小,密度减低,CT值为34 Hu,大小为23 mm×26 mm,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较前缩小。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可无明显阳性体征,高级别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易复发,化疗效果差,缺乏疗效确切的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态和细胞成分复杂多样,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文中旨在探讨肺P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复习33例肺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使用的一抗包括CKpan、CK7、CK5/6、34βE12、CK8/18、P63、TTF-1、napsin A、vimentin、desmin、SMA,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出现症状,其中咳嗽、咯血最为常见。21例患者有吸烟史(平均956支/年),其中19例为重度吸烟者。本组患者的肿瘤最常发生于肺右上叶和左上叶,瘤体直径1.2~15.0 cm(平均5.8 cm)。24例肺PC中含恶性上皮成分和多形性成分,即恶性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9例仅含多形性成分,恶性上皮成分包括19例腺癌、3例鳞癌和2例混合性腺癌大细胞癌。33例肺PC的恶性上皮成分均表达Ckpan,不表达vimentin;多形性成分均表达vimentin,23例CKpan阳性表达,20例CK8/18阳性表达,CK7、TTF-1、P63、34βE12、naspin A、CK5/6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8例患者清扫淋巴结中见转移,转移灶以恶性上皮样成分为主。25例获得随访,总生存期1~74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为44.4%,5年生存率为10%。结论肺PC多发于老年男性,肺上叶好发,可能与吸烟相关。大部分肺PC通过光镜即可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食管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结果肿瘤组织主要由鳞状上皮、黏液上皮和中间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PCNA( ),Ki67(-),P53(-),CEA( ),E-cadherin(-).结论食管黏液表皮样癌是来源于食管黏膜下腺导管或腺泡的恶性肿瘤,易复发或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潘小波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2):180-18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中39例表达阳性(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8.06%,5/67),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肺鳞癌中的高表达预示着它在肿瘤诊断、评估肿瘤患者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a和β在良性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a和β在18例肺腺癌和29例肺鳞状细胞癌(共有35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切片内阳性细胞数≥20%为ER阳性。结果 ERβ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4.7%(21/47),而在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明显表达。ERβ在鳞状细胞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6%(8/29)、72.2%(13/18),腺癌组织中ERβ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P<0.05)。ERβ在肺癌、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结果提示雌激素受体ERβ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复习3例肺母细胞瘤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随访。结果:3例均为女性,2例成人型患者均34岁;左,右下叶各1例,镜下均为双相型,以具有胚胎特征的上皮和间叶组织构成。另1例儿童型者发生于3岁幼儿的膈胸膜上;肿瘤呈囊实性,囊内披覆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为具有横纹肌,软骨等分化的肉瘤组织。结论:肺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成人型多发于30岁以上;儿童型多发于6岁以下。要正确组织分型并应与肺癌的癌肉瘤,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毛母质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母质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毛母质癌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Bcl-2、P63、Ki-67)。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由形态和大小不一的基底样细胞聚集形成大而不规则、境界不清的团块状结构,基底样细胞团内有灶状含有角化物的影细胞,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CD10(+),Bcl-2(+),P63(+),Ki-67(+)。结论毛母质癌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诊断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Bcl-2、P6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骨桥连接素(OPN)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艳娟  张锦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59-760
目的 探讨骨桥连接素 (OPN)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78例肺癌组织标本进行OPN检测。结果  6 5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阳性率为 5 8.4 6 % ,13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OPN表达均为阴性。OPN表达率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1) ,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OPN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口腔癌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晚期口腔癌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效果。方法20例患者(舌癌16例,牙龈癌2例,口底癌2例)在DSA监测下,采用Seldinger's 技术,由股动脉插管进入同侧颈外动脉并确定相应的供血血管,注入阿霉素、顺铂及丝裂霉素C,同时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栓塞后1~2周手术,其中1例术后4周手术,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肿瘤组织发生了明显改变,如细胞数量减少,核固缩、孔泡变性以及局部凝固性坏死,坏死裂解的癌巢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机化,同时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对晚期口腔癌患者给予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术可导致肿瘤组织的变性坏死;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利于术中区别组织界限,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该方法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延缓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cad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它类型癌15例。结果E-cad在104例肺癌的阳性表达为鳞癌21例(45.7%),腺癌14例(42.4%),小细胞癌5例(50%),其它类型癌为7例(46.7%)。结果显示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32.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64.6%),二者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理分级(腺癌、鳞癌)Ⅰ级阳性表达(55.6%),Ⅱ级阳性表达(40%),Ⅲ级阳性表达(29.6%),结果显示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检测E-ca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 黏液表皮样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57.78%(26/45), 绝大多数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少数表达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45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平均MVD为(60.68±19.8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显示MVD值较低, TSP-1的免疫活性与MVD间呈显著负相关(rs=-0.942, P<0.001).结论 TSP-1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呈较高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血管生成呈负相关,可能有抑制黏液表皮样癌中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