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比较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和方法 :取幼兔的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共 3种有生成软骨潜力的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 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 3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单纯植入PLA支架为对照组。术后 6周、1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及新生组织类型。结果 :软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部分重建 ;细胞排列紊乱。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不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软骨下潮线恢复 ;细胞排列趋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移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阴性 ;软骨下潮线消失。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明显优于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组的修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但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组织的细胞排列有序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与周围组织融合密切 ,更接近正?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制备骨基质明胶(BMG)-软骨细胞移植物。40只4-5个月龄的新西兰兔均分为软骨细胞实验组及软骨细胞对照组,BMG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兔膝关节注射IGF-Ⅰ,各对照组均注射等渗盐水。术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软骨细胞生长较快,术后24周修复的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与正常关节软骨一致,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软骨细胞对照组术后24周修复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较淡,部分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BMG,空白对照组未修复。结论:IGF-Ⅰ能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蟹猴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皮层创伤灶内的存活、生长情况。方法取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培养诱导成NSCs,Nestin染色阳性说明具备NSCs特征。再加入细胞标记物BrdU进行共培养7d待移植之用。移植前将BrdU标记的NSCs收集、离心,制成干细胞悬液。食蟹猴分即时移植和延迟移植组,用微量注射针将NSCs悬液注入到猴脑皮质损伤灶及创面周边脑皮层,移植后1,3,6个月各灌杀2只食蟹猴,做移植区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结果即时移植组和延迟移植组都可观察到脑皮层创伤灶内有BrdU标记阳性细胞,而假移植组织切片中则未见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1,3,6个月染色可见移植细胞早期呈簇状分布,移植后6个月在移植区邻近的脑白质内也可观察到有BrdU阳性细胞,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显示移植NSCs后创伤区域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有所恢复。结论移植的骨髓源性NSCs在脑内有存活,并向邻近区域迁移,有助于创伤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兔骨折模型中,观察异种移植后的安全性,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异种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新西兰兔胫骨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生理盐水组。于骨折模型建立后第3天,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垂直于骨折断端进针,分别注射浓度为1×107个/ml经Brd U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和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每天观察一般情况,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3、7天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采用空气栓塞处死新西兰兔,进行骨折断端组织、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细胞移植后两组一般情况观察无差异;细胞移植后第3天,两组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7天,两组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第3、7天,细胞移植组骨折断端组织、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移植后第7天,细胞移植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散在分布着呈现绿色荧光的阳性细胞。结论异种移植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断端可以大量存活,且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我科在西南地区首次成功应用HLA不全相合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3) ,现就其移植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病例  5岁 ,女性 ,于 1999- 10经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为AMLm3,经化疗预处理行DA方案化疗 3个疗程 ,骨髓象达完全缓解 ,行股静脉插管后 ,输入 4/ 6位点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 ,移植有核细胞 (受者体重 ) 14 6× 10 9/kg、CD34 + 细胞 7 2 4× 10 9/kg。GVHD预防采用环胞霉素A加骁悉(CXA +MMF) ,移植后 +6d~ +8d ,外周血白细胞 (WBC)降至 0 ,+2 7dWB…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很高,Curl等统计了31516个膝关节镜检查结果,其中约有63%的患者存在软骨损害,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不适。如果排除其它原因,临床检查发现有关节内软骨损伤并且与症状相吻合,就有必要考虑行手术治疗以中止软骨损害的进行性加重。目前对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手术治疗主要有:磨削成型术、Pridie钻孔术、Microffacture术、骨膜移植(Periostium Transplantation)、软骨膜移植(Perichondrium Transplantation)、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ACI)、马赛克术(Mosaicplasty)、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白血病等致死性血液病的根治方法,然而因我国的具体国情所致,儿童极难有骨髓移植供体。故此,我们探索性应用HLA不全相合同胞脐血造血于细胞移植(CBT)治疗小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例,获得成功。现病人造血恢复,存活40余天,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向软骨方向诱导分化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复合Ⅱ型胶原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质量.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Ⅱ型胶原结构.24只新西兰大白兔体外分离BMSCs,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取第3代BMSCs,软骨诱导培养液培养14 d,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与Ⅱ型胶原复合培养1周备用,并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于膝关节股骨滑车处制作一个直径为4 mm的圆柱形软骨缺损区,右侧植入复合培养1周的自体BMSCs和Ⅱ型胶原组织(实验组);左侧单纯植入Ⅱ型胶原(胶原对照组);另取12只,左右侧均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检测修复软骨的质量. 结果 Ⅱ型胶原呈网架状结构,孔隙大小在40~300μm之间,BMSCs在其中生长良好,软骨基质大量形成.实验组修复的关节面光亮、平整,镜下表现为透明样软骨,软骨细胞排列规律,与宿主软骨整合好;胶原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与宿主软骨整合差;空白对照组未能修复软骨缺损.组织学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自体BMSCs复合Ⅱ型胶原修复软骨缺损质量好,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正>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标准、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多争论。本文就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几种最主要的手术修复技术、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与骨髓(bone marrow,BM)来源MSC复合脱钙皮质骨基质(demineralized cortical bone matrix,DCBM)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方法:获取分离培养的第三代兔PB-MSC和BM-MSC,以2×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DCBM上。20只成年新西兰兔,构建股骨远端滑车关节面中心部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I组:PB-MSC/DCBM复合物;II组:BM-MSC/DCBM复合物;III组:单纯DCBM支架组;IV组:空白缺损组。分别于术后24周、48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其在体内修复软骨的效果。结果:移植后24周PB-MSC/DCBM组:修复区由半透明组织填充,局部有小的浅的凹陷,表面光整,稍低于周围正常软骨,与周围组织连接连续。BM-MSC/DCBM组的大体观察类似I组。单纯DCBM组:表面光整,与周围组织连续性不如I、II组。空白缺损组:仍有一大的缺损。48周PB-MSC/DCBM组和BM-MSC/DCBM组,缺损区基本不可见,充填好,表面光滑,基本和周围正常组织无界限,与周围软骨连续性好,软骨细胞外基质表达较多。组织学评分显示:在24周和48周两个时间点,PB-MSC/DCBM组和BM-MSC/DCBM组比较组间无差异,均显著高于单纯DCBM组和空白缺损组。结论:PB-MSC具备与BM-MSC相似的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疗效。方法用激素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4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1只)、实验组(26只)。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然后经皮穿刺于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术后2、4、6、8周分别处死动物,于处死动物前后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结果(1)通过DR值对骨密度进行分析,实验组(治疗组)股骨头密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观察微循环,见实验组的血流量高于同期对照组。(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枝循环数目多于同期对照组。(4)实验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pEGFP/Ang-1质粒的MSCs分化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股骨头内高表达Ang-1基因,循环血管增多,成骨细胞增多。结论携带Ang-1的MSCs不仅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而且能定向进行骨分化,对股骨头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