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gA.结果 术后第7天,EN组L/M、血浆内毒素、TNF、IgA分别为0.08±0.03、(0.49±0.12)EU/ml、(39.40±4.62)μg/ml、(2.65±0.07)g/L,PN组分别为0.24±0.05、(0.55±0.12)EU/ml、(43.01±8.12)μg/ml、(2.17±0.10)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肠内营养在维护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40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随机进入肠内(EN)或肠外营养(PN)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内脏蛋白合成能力、肝功能及其储备、胃肠功能、内毒素水平、肠道细菌移位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EN术后并发症少,在刺激肠道蠕动,减轻内毒素水平,防止肠道菌群移位,维护肠黏膜屏障方面优于PN,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EN是维护此部分患者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稳定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肝功能损伤的病人术后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肝功能为ChildB级的成年病人共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30)、全肠外营养组(TPN,n=26)和对照组(CON,n=20),分别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5天和10天时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变化,并检测尿中排泄的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比值(L/M),观察不同营养方法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EN组和TPN组病人术后都无明显肝功能害加重的表现;EN组病人术后较早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减轻功较少,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EN组病人手术前,后L/M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TPN组和CON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EN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EN对肠道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病人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除常规治疗外,研究组病人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EN)制剂(瑞能,TPF-T)进行免疫EN支持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型EN制剂(瑞素,TP)进行标准E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第5和第10天的一般情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治疗第10天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血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IgA、IgG、IgM、CD3~+、CD4~+细胞数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后,研究组病人有创通气时间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EN治疗可更有效地保护重症肺炎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免疫状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乳剂对糖尿病患者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非肠道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单纯肠外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和8天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及血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第1和8天,肠内营养组的L/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均〈0.05);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肠内营养乳剂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处理。方法:为2例肝移植术后病人提供早期肠内营养。结果:2例病人现已分别术后9个月和10个月,未发生排斥反应,生活质量和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支持对高位肠瘘病人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7例病人随机分为EIEN组(n=24)和肠外营养(PN)组(n=23),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第7和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指标、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营养支持前比,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第7天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IEN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与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IEN支持有助于改善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IEN)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黏膜屏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IEN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保守治疗,IEN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I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两组间的并发症、治愈等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血和尿淀粉酶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7和第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血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IEN可改善SAP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细胞因子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肝移植病人86例,对37例病人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N组),49例采用肠外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EN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vs 40.8%);术后第5天肝功能的恢复、前清蛋白水平的提高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N组、大黄组、大黄+EN组.在大鼠肠IRI模型上观察再灌注24h后肠黏膜形态学的变化、血清内毒素和细菌易位指标. 结果:肠IRI可导致肠黏膜发生严重损伤.肠IRI后24h,大黄组大鼠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我国首例父子间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早期肠内营养对移植肠肠粘膜形态结构、粘膜屏障及移植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图像分析、D-木糖吸收试验和血培养等方法测定和评价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D-木糖吸收率和肠道细菌移位。结果:术后7天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显著缩短和缩小,但在第12天已开始恢复。在术后第38天完全脱离TPN时已恢复至移植前的近80%,D-木糖吸收率基本达正常水平,血培养始终为阴性。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促进移植肠的运动,而且能显著改善移植肠粘膜结构和吸收功能,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状况作为肝移植病人预后的重要独立影响因子已成为共识。现对近年来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具体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40例,按照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20例和EN组20例.分析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清内毒素、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水平的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和IFABP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第1、7、14、21天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EN组治疗第7、14、21天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TPN组[(7.03±1.86)分比(8.12±2.11)分、(5.32±1.14)分比(6.87±1.35)分、(3.49±0.83)分比(5.15±1.02)分,P< 0.05];两组血清内毒素表达水平在治疗第1、7、14、21天呈逐渐减低趋势(P< 0.05),且EN组治疗第7、14、21天血清内毒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PN组[(48.18±15.48) EU/L比(60.12±18.16) EU/L、(33.46±12.04) EU/L比(51.32±14.66) EU/L、(22.15±7.81) EU/L比(35.62±12.53)EU/L,P<0.05];两组血清IFABP表达水平在治疗第1、7、14、21天呈逐渐减低趋势(P<0.05),且EN组治疗第7、14、21天血清IFAB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PN组[(18.47±3.55) ng/L比(22.57±4.14)ng/L、(10.32±2.68) ng/L比(18.11±3.62) ng/L、(6.39±2.26) ng/L比(12.16±3.06) ng/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血清内毒素(r=0.612,P<0.05)和IFABP(r=0.634,P<0.05)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血清内毒素与IFABP表达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627,P< 0.05).结论 EN治疗有助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TPN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4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PN组(n=28例)和EN组(n=26例).分别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血清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蛋白质和内毒素水平等. 结果:血清ALB、PA和FT等营养指标术后均显著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1和第3天,两组病人血清IL-6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EN组显著低于PN组.血清IL-10与IL-6变化相似.术后两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0天EN组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EN组NK细胞活性明显超过PN组.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术后显著低于PN组(P<0.05). 结论:EN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能减少血清内毒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