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代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高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24例,在应用代文基础上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治疗.疗程12周.做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NYHA分级.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代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周后能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赵昕 《现代保健》2009,(33):58-5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慢性充血性血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卡维地洛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苯地平治疗。两组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后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6min步行的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及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72例)口服福辛普利10mg/d、B组(70例)口服福辛普利10mg/d加缬沙坦80mg/d、C组(70例)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情况评估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有效率优于A组(p<0.05),且A、B两组均优于C组(p<0.05),A、B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C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1),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缬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福辛普利。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25-32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HRV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V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RV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HRV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HRV相关指标,更好地保护心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少亨 《现代养生》2014,(24):42-42
目的:对应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抗心衰类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临床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两种药物联合对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30例和试验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缬沙坦)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心脏结构改变、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Dd、IVST、LVESd试验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3.5±21.4)ng/L比(659.8±37.1) ng/L,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可以更好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心室肥厚,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36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5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FC(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26例,予卡托普利及缬沙坦治疗。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缩短(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副作用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应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纳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以及不良事件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心功能指标对比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期间,在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对比上,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发生的各项不良事件(心源性不良事件、肾功能损伤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提升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再住院率,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宋杰 《中国校医》2001,15(4):274-275
本文对我院 1993~ 1999年 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多次住院及门诊定期复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其治疗效果 ,以利于以后的临床工作。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心功能均为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Ⅲ~Ⅳ级。男 13例、女 3例 ,最小 66岁、最大 86岁 ,病程最长 36年、最短 2年、平均 9.4年 ,其中冠心病 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 3例 ,先天性心脏病 1例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1例 ,伴有多脏器损害 6例。2 讨论2 .1 关于诊断的认识 传统观点认为CHF是心脏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近年来新的观点认为 ,CHF是神经内分泌…  相似文献   

13.
吴霰 《现代保健》2011,(6):35-3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卡维地洛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含量、利尿、防止低血钾、不易耐药等优点,日益受到心血管医生的重视。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18例,两组年龄在20~81岁,平均年龄51岁,无性别差异,以左心衰为主的16例,以右心衰为主的9例,全心衰20例;其中,风心病10例,肺心病11例,高冠心  相似文献   

16.
庄亮 《工企医刊》2009,22(5):9-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均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2组治疗前后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TC、LDC—C、CRP、LVEDD、LVESD、LVEF。结果: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TC(P〈0.05、TDL(P〈0.05)、CRP(P〈0.05)、LVEDD(P〈0.05)、LVESD(P〈0.0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P〈0.05)、LVEF(P〈0.05)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扩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全桂琴  万婷  徐芸  刘芳 《中国保健》2006,14(4):62-62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患者均在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6.25mg,1次/d,如无特殊,每周加1倍的剂量,直到最大耐受量(最大耐受量指患者在加量后心功能无变化,平均血压无显暑下降,即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低于5%-10%,心率不低于60次/min).观察4-12周.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其中改善为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7例,总有效率达91.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院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衰,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CHF的发生率有昕增高,这可能与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诊断率的提高等有关。在我国引起CHF的疾病,目前主要为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CHF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也是老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它已成为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