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血吸虫病临床少见,并发胆囊癌者更属罕见。笔者经治2例,病检发现胆囊壁内含有大量血吸虫卵,囊内并无结石存在,其致癌因素可能与血吸虫病有关,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女,62岁,有血吸虫病史,曾作锑剂治疗2次,此次左上腹胀痛不适,纳差乏力月余;黄疽进行性加深半月入院,双倍剂量静脉胆管造影,提示远端梗阻,未见胆囊显影;A超提示胆囊区有一6cm×5cm×4cm实质性肿块  相似文献   

2.
作者近三年来在施行胆道手术中发现本症2例,报告如下。 例1,女,51岁,右上腹绞痛反复发作20余年,胆囊造影提示慢性胆囊炎。检查:巩膜无黄染,心肺(一),腹平软,肝大右肋下2 cm,质中。白细胞4600,嗜酸性粒细胞15%,红细胞362万,粪检有蛔虫卵。1981年3月5日剖腹发现胆囊肿大10×5×5 cm,胆总管直径1.2cm,内有死蛔虫一条,多个砂粒样结石,肝右叶肋下2 cm,左叶前缘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60岁。反复右上腹痛 10年入院。体检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未见异常。全腹无压痛 ,murphy征 (- )。 B超示胆囊 5 cm× 3.5 cm大小 ,壁厚 0 .5 cm,其内探及一直径 2 .3cm强光团伴声影 ,胆总管内径 1.5 cm,上段探及 1.5 cm× 0 .5 cm强光团伴声影。术前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术中发现胆囊 5 cm× 3cm× 2 cm大小 ,与周围组织粘连 ,切除胆囊。胆总管外径 1.5 cm,扪及结石 ,切开胆总管 ,其壁厚 0 .3cm,完整取出直径 1cm大小结石 1枚 ,呈灰黄色 ,表面光滑 ,质硬。 7号探子通过胆总管下段有梗阻…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3年、复发加重1d”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墨菲氏征阳性。B超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炎变,胆囊壁厚0.8~1cm。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16.9μmol/L,直接胆红素5.8μmol/L,白蛋白31g/L,ALT68U/L,AST87U/L,ALP110U/L,GGT56U/L。经消炎等治疗腹痛缓解,复查ALT、AST恢复正常,B超仍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炎变,胆囊壁厚0.8~1cm。经患者要求于入院后1W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约10cm×4cm×4cm大小,胆囊底部胆囊壁明显增厚致约1cm。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神经内分泌癌,类癌(低度恶性)。术后7d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7岁,汉族.因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以“急性胆囊炎”收住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腹泻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平坦,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糖及血淀粉酶正常。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胆囊内多发结石.施行魁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普遍性增大,质地稍硬,未发现明显的孤立结节,胃幽门部下方大网膜内见一3.5em×1.5cm×1.0cm的紫色条状包块,与胃壁无连接.  相似文献   

6.
刘全新  孙立新 《北京医学》2001,23(6):372-372
患者,男,50岁.因阵发性右上腹绞痛15天,伴寒战、高热,无黄疸,于2000年8月1日住院.5年前有黄疸病史,经治疗好转.查体:右上腹及剑突下轻压痛,Murphy征(+).血象:WBC 18.3×109/L,Hb 140g/L.GGT 444U/L,AKP 9.10μmol* s-1/L,TBil 8.94μmol/L,DBil 4.50μmol/L.尿常规:Bil() UBG(+).B超:胆囊7.0cm×3.0cm,壁毛糙.肝外胆管直径3.5cm,下端可见结石影.择期手术.术中见胆囊颈部与胃前壁小弯侧致密粘连,切开胆囊底部,见少量泥沙样结石,胆囊颈与胃前壁形成内瘘,瘘口直径0.8cm,剪断内瘘,修补胃瘘口,逆行切除胆囊.探查胆总管直径约4.0 cm,末端堵塞,取出大量泥沙样结石及数块黑结石,直径0.5~3.0cm.造影无结石残留并置T管引流,术后2周拔管,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取肾实质肾小盏漏斗部狭窄处切开取石 2 1例 ,并作漏斗部成形纠正狭窄。手术及手术后恢复均顺利。一侧肾最多取出 32枚大小不等结石 ,最大 3.0 cm× 2 .5 cm× 2 .0 cm。患肾一次最多作 3处切口。术后发现残留结石 2例 ,1例结石直径 <0 .5 cm,予对症治疗 ;1例结石 0 .8cm× 0 .6 cm× 0 .5 cm,3个月后行体外震波碎石后排出。本术式对肾脏损伤比较小 ,直视下手术操作方便 ,同时成形纠正狭窄效果好 ,可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8.
柿胃石较少见,可并发胃溃疡,我院收治1例,特报告如下。患者女,40岁。因间歇住上腹部疼痛伴呕吐20d入院。入院时查:体温、脉搏及血压均正常;腹款,上腹部编左们及一约10cm×15cm包决,质硬,有压痛,较固定。追问患者幼年有食柿史。初召检查:胃内见两个大小分别约为6×5cm、13cm×5cm充盈缺损,略呈方形,边缘清楚,表面欠光滑;初剂稍停留后由小弯倒流入十二指肠,胃角见一约1.5cm×1cm胶外某影(图1);十二指肠未见异常。B超探查:胃区又一约7cm×3cm强光团,后方有声影(图2)。胃镜检查:胃腔内见两个巨大结石,呈黑褐色,质较…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70岁 ,反复畏寒、发热 (体温最高达 4 1 5℃ ) 2 0d ,无腹痛 ,有过一次黄疸 ,胃纳差 ,大小便基本正常 ,体重无下降。患者 1 0年前曾行肠息肉切除术 ,左侧面瘫史 6年 ,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史。体检 :右上腹无压痛 ,Murphy征(- ) ,肝脾无肿大 ,腹壁无肌紧张 ,体温 37℃ ,血压等未见异常。血象 :白细胞计数 6 5× 1 0 9/L ,中性粒细胞 0 75 4 ,淋巴细胞 0 1 5 5。B超检查所见 :胆囊大小约 3 72cm× 8 5 0cm ,胆囊内回声不均匀 ,内可及大量高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范围约 1 5cm× 1 6cm ,胆囊壁增厚、毛糙 ,回声较杂乱 ,胆总…  相似文献   

10.
胆石性肠梗阻的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例均有胆结石病史,1例曾行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曾行ERCP壶腹切开取石术。结果 6例患者在X线平片及CT上均见肠管扩张及液平面、胆道系统内积气,2例在X线平片上见肠管影内高密度结石,6例在CT平扫上见肠管内结石,4例位于空肠,2例位于回肠,结石大小2.5cm×3.0cm~3.8cm×4.5cm。CT发现胆肠瘘1例。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有典型X线及CT表现,CT可更准确诊断胆石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38yr,较胖。因右上腹部间断性疼痛3a,加重1d于2004-10入院。人院前门诊B超检查示:胆囊壁稍厚,壁毛粗,胆囊内有多枚大小不等之结石,其中最大1枚位于胆囊颈管,大小约1.8cm×1.5cm,肝内外胆管不扩张(未具体写清楚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的大小),肝内胆管无结石。入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在作好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次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给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前未再行B超检查,术中无第二助手,选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打开腹腔后见:胆囊体积稍大,壁增厚,轻度充血水肿,其内可及多枚小结石,胆囊颈管内有1较大之结石嵌顿,Calot三角区脂肪较厚,且水肿明显,分离胆囊动脉及胆囊颈管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李鹏鹏 《中外医疗》2012,31(10):77-7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源性胰腺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方法统计108倒胆囊结石病人性别、年龄、病程、首次发病持续时间、发病次数、结石大小、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和胆囊管直径等临床因素和合并症相关性。结果年龄≥50岁,病程≥5年、发病次数≥3次和首次发病持续时间≥24h是胆囊结石继发各种合并症的共同危险因素;胆囊大小正常,胆囊结石≤1cm、胆囊壁厚度≤0.3cm,胆囊管直径〉0.3cm是胆囊结石继发胆源性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的高发因素;结石≥2cm,胆囊管直径≤0.3cm和胆囊缩小或增大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发因素。结论胆囊结石病人继发合并症的诱发因素为年龄≥50岁.病程≥5年,发病次数≥3次,首次发病持续时间≥24h、结石≤1cm或≥2cm、胆囊管直径〉0.3cm等。  相似文献   

13.
<正>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常由结石嵌顿或堵塞胆囊颈、管所引起。发病急,如不及时诊治,可引起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本科自199C年1月~1995年12月经手术证实6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43例,年龄29~75岁,平均54岁。发病时间2~16日。平均5.6日。全部病例均经B超证实胆囊内存有结石,枚数不等。42例提示胆囊颈结石嵌顿。57例胆囊体积增大,横径2.8cm~4.5cm,平均3.9cm,直径7.5cm~13cm,平均9.5cm。胆囊壁厚0.5cm~1.2cm,平均0.7cm。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结石比较常见,多为生柿或黑枣引起,因食红果而致胃结石之患者比较少见,我院于今年连续遇到2例,现报告于下: 例1:患者男 33岁。入院前三天自感上腹部疼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饭前疼痛较剧,进食后暂时缓解。查体发现上腹中部可触及一个约8cm×3cm大小之肿块,连缘光滑,质硬,有触痛和移动。B超可见胃内两处强回声团,饮水后观察有漂浮感,直径约5.6cm×5.0cm。提示胃结石(多发)。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见胃内三个大小不等之团块,大者约6cm×5cm,小者约2.5cm×3cm,近似  相似文献   

15.
郭华  张兆英  边文华 《吉林医学》2006,27(11):1306-1306
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B超诊断:胆囊颈部囊性肿物。肝胆彩超所见:肝光点细密,回声增强,分布均匀,血管网络不清晰,胆囊大小4.7cm×1.9cm,壁不规则增厚为0.5cm,胆囊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反射,较大的长径0.5cm,后方有声影,随体位变化可见明显移动。于右肋间斜切面及右肋缘下斜切面均可见胆囊颈部下方有一大小4.9cm×2.4cm的近似椭圆形无回声暗区,有完整包膜,透声性好,疑为双胆囊,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嘱患者进食油煎鸡蛋1h后复查,有结石的胆囊大小、形态无变化,而胆囊颈下方的无回声区则完全收缩,壁增厚为0.34cm。超声诊断:双…  相似文献   

16.
胆囊管畸型较少见。我院于1987年10月在胆石症病人手术时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4岁,手术发现:胆囊肿大约10×4×4cm,壁增厚,内有大小不等数块结石。胆总管增粗,直径约为2.6cm,内有多块结石。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各开口于十二指肠第二段。由于胆囊管与胆总管粘连明显,因此先游离胆囊,切开胆囊直视下寻找胆囊管,将胆囊切开达距十二指肠壁约0.5—1.0cm处。保留与胆总管粘连的胆囊管壁,然后用2%碘酒和75%酒精涂擦以破坏其残留的粘膜部分,严格止血后其残端部分作荷包缝合并浆肌层包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4岁.因右上腹不适3个月余于2007年1月28日人院.患者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症状可自行缓解.B超示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伴胆囊壁不均匀增厚.术中见胆囊增大,囊腔内见一大小6 cm×5 cm ×4cm的结节性肿块及多枚结石.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3年入院。查体:T36.8℃,P88次/min,BP15/10.7kPa。肥胖体型。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无胆囊肿大。B超示胆囊内有大小2.3cm×1.9cm结石,胆总管正常,脾不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5×10^9/L,嗜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肝功能各项正常,尿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2岁,因"中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黑便10 d"于2005年12月6日收住我科.患者于1个月前一次性进食"两斤柿子"后,感中上腹隐痛不适,伴有反酸、纳差等.自服中、西药效果不佳,10 d前曾解黑色软便1次,约30 g.查体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9 g/L,大便隐血试验弱阳性.胃镜示:胃底、胃体大弯可见2枚巨大结石,分别为3.0 cm×11cm,3.5 cm×5.0 cm,呈黄褐色,表面附着黏液,较大一枚呈"J"形,另外1枚呈卵圆形.胃窦大弯近胃体见一直径2.0 cm溃疡,上覆白苔,周边整齐.常规进镜至胃腔找到结石后,予三爪钳反复多次抓取结石,逐渐捣成体积较小的碎块,直到用圈套器或取石网篮能够套住结石,分次取出,共取出结石3块,最大2.8 cm×2.8 cm×1.7 cm,切面松散,呈豆腐渣样.体积更小的结石随粪便排出体外.本次治疗共分3 d完成,同时给予患者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分多次口服,静脉给予"奥美拉唑",口服"磷酸铝凝胶"等治疗.治疗后次日行胃镜检查胃腔内未发现结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结石残留发生的原因.方法:分析535例行LC患者中发生胆囊管结石残留的病例数及原因.结果:535例患者中发现胆囊管结石残留5例,这5例患者全部有胆囊管解剖结构异常,其中1例是急诊手术患者,1例患者结石为泥沙样,3例患者有结石嵌顿.结论:胆囊管结石残留是胆囊管解剖异常、结石嵌顿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解剖异常对结石残留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