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内源性激活的作用.方法将不同年龄阶段(10 d、3月、10月)的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MK-80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SGZ)的Brdu阳性细胞、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2组的10 d幼鼠,Brdu阳性细胞、Nestin阳性细胞增殖均不明显,2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3月成年鼠实验组Brdu阳性细胞7 d达高峰,Nestin阳性细胞11 d达高峰,较对照组增殖较明显(P<0.05);实验组10月老龄鼠Brdu阳性细胞、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更明显,并可持续到18 d,2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明显促进3月成鼠、10月老年鼠脑中NSC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 -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NSC)激活的作用。方法 将4 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均采用传统线栓法作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K- 80 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鼠脑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及梗死皮质周边区注射后第3、7、11、18天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 对照组大鼠Brdu、Nestin阳性细胞7d在SGZ出现一小高峰,然后迅速下降,11d阳性细胞甚少,梗死皮质周边区更少;而实验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3d在SVZ明显表达,7~11d在SGZ区达高峰,并可持续至18d,同样梗死皮质区Brdu、Nestin阳性细胞7~18d表达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 1)。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在脑缺血后,能促进NSC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精神分裂症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假说基础上,建立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8~10只,NS-NS组,NS-HAL(氟哌啶醇)组,NS-RIS(利培酮)组,MK801-NS组,MK801-HAL组,MK801-RIS组。大鼠出生后第5~14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MK-801,在大鼠成年期给予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干预,亚慢性给药2周后进行糖水实验,检测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度。结果新生期暴露于MK-801的动物糖水偏爱度(0.63±0.046)显著低于对照组(0.838±0.047),P0.05,利培酮干预组动物的糖水偏爱度(0.86±0.060)显著高于氟哌啶醇干预组(0.631±0.055),P0.05。结论新生期暴露于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导致动物出现快感缺失,利培酮可逆转该损害。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模型可作为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levodopa 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变化。方法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模型应用左旋多巴(L-dopa)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29d L-dopa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1次。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大鼠模型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结果LI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P<0.01)及PD组(P<0.05)明显增多,MK-801治疗后显著减少(P<0.01)。结论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改变是LI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NMDA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逆转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电活动抑制LI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刘大鼠自发活动、感觉运动门控和物体再认记忆的影响,探讨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不同内表现型的适宜剂量.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共104只,按照体质量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1)取SD大鼠48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 (0.1、0.2、0.4 mg/kg)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2)取SD大鼠32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0.1、0.2、0.4 mg/kg)对大鼠前脉冲抑制(PPI)的影响;(3)取SD大鼠24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小剂量MK-801 (0.1 mg/kg)对大鼠物体辨别测试的影响.结果 (1)中高剂量MK-801 (0.2,0.4 mg/kg)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大鼠自发活动的增加以及PPI的损害(P<0.05或P<0.01),小剂量(0.1 mg/kg)组在自发活动和PPI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剂量MK-801组在物体辨别测试中对新物体的偏爱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7.79±10.66)%比(73.34±18.52)%,P<0.05].结论 中高剂量MK-801可引起自发活动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异常,而小剂量在排除运动系统异常的前提下可特异性地破坏大鼠的再认记忆,提示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内表现型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发育期幼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内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迁移与分化特点.方法 日龄7d、14 d、21 d、28 d(P7、P14、P21、P28)健康SD大鼠共320只,完全随机法分为SE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造模后各个日龄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7、14、21、28 d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发作后不同时间点的齿状回区细胞增殖、迁移情况.再选P14日龄大鼠64只随机分为SE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荧光免疫双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Brd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NSCs分化情况.结果 (1)P7、P14、P21、P28幼鼠SE后1d齿状回出现nestin阳性细胞,7 d nestin阳性细胞逐渐增多,14 d达到峰值,21 d逐渐减少,28 d下降至最低.其中P7幼鼠SE后7 d nestin阳性细胞数为177.00±3.22(t=16.033)、14 d幼鼠nestin阳性细胞数为195.00±3.41(t =28.840)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147.50±2.08,136.50±2.65,均P<0.05),总体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SE发作日龄越小,nestin表达强度越大,而在生理状态下幼鼠齿状回中nestin表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SE后1d及7d时大部分nestin阳性细胞分布于颗粒细胞下层,14 d nestin阳性细胞逐渐向颗粒细胞层迁移,迁移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在P14、P21、P28 3个日龄组有少部分异位迁移入海马的门区,同时在海马CA1、CA3及顶皮质区也见到形态不同的nestin阳性细胞;(3)Brdu阳性细胞大多同时表达NeuN,有4% ~5%共表达GFAP.结论 SE可诱导发育幼鼠海马齿状回区的神经发生,并且具有年 龄相关性特点.新生细胞大部分从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迁移到颗粒细胞层,少部分异位迁移到海马门区,多数分化为神经元,少部分分化为胶质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K-801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小剂量生理盐水或MK-801(0.1 mg/kg)20 min后在Morris水迷宫中评定MK-801对大鼠参照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逆反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 参照记忆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MK-801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且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百分比[(22.7±2.9)%]与相邻象限[(24.0±0.9)%]和对立象限[(29.3±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对照组匹配试次潜伏期显著短于样本试次[(37.6±6.0) vs (61.5±6.3),P<0.05],而MK-801组两试次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7.8) vs (62.2±7.1),P>0.05];逆反学习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MK-801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在空间探索中新旧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差值小于对照组[(-0.01±4.7) vs (23.5±6.2),P<0.01].结论 腹腔注射小剂量MK-801破坏了大鼠的参照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逆反学习,提示其在多个认知维度上可模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脑出血后是否存在内源性的神经细胞再生现象。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每组分为1、3、7、14、21、28d亚组。应用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BrdU腹腔注射在体标记再生的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rdU阳性细胞。结果脑出血后7d同侧SVZ和基底节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后14d同侧SVZ和基底节BrdU阳性细胞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然后逐渐下降,28d时BrdU阳性细胞虽然仍有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存在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拮抗剂MK-801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行为学及其基底节区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谷氨酸对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基底节输出通路活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第29d左旋多巴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MK-801一次。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尾壳核和苍白球Fos表达情况。结果:长期间断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出现刻板运动和进行性增加的对侧旋转等行为学改变。提前用MK-801抑制了其刻板动作,而增加了对侧旋转行为。与左旋多巴治疗组比较,MK-80l治疗组损毁侧尾壳核区Fos表达明显增多而苍白球区Fos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慢性间断性左旋多巴治疗诱导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和旋转期缩短是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和疗效减退的啮齿类动物模型,谷氨酸在其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逆转直接通路的活动而抑制异动症和疗效减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2B(NR2B)特异性拮抗剂(Ro 25-698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Ro 25-6981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Ro 25-6981 10 mg.kg-1)、HIBD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SVZ Nestin表达量及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HIBD组12h后Nestin表达量开始增多,48 h达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12 h和24 h时下降明显(P<0.05)。HIBD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3 h后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以24、48和72 h减少明显,尤以72 h为著(P<0.05)。结论:Ro 25-6981能够降低HIBD新生大鼠SVZ Nestin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对SVZ NSCs增殖起抑制作用,提示NR2B参与并促进HIBD引起的SVZ 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以10Gy的剂量时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即刻分别向其大脑皮质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mmol/L的NBQX各1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和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d和14d时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显增加(P<0.01);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d、7d和14d时的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早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放射性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血酶预处理(thrombin preconditioning,TPC)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的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组和 TPC组,每组分为3、7、14、21、28 d亚组。应用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TPC组首先将1U凝血酶立体定向注入右侧纹状体,1 d后再制作脑出血模型。所有大鼠应用BrdU腹腔注射在体标记再生的脑室下带( subventricular zone, SVZ)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rdU阳性细胞。结果 脑出血后3 d同侧SVZ 和基底节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7 d时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4 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8 d时BrdU阳性细胞虽然仍有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PC组3 d时BrdU阳性细胞数目开始增加,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14 d达高峰,一直持续至21 d,28 d时BrdU阳性细胞虽然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凝血酶预处理能够增强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可能为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和D2受体以及谷氨酸NMDA受体对△Fos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它们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单侧黑质纹状体6-羟多巴胺(6-OHDA)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制作LID模型,将大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PD组、LID组、SCH23390治疗组、MK-801治疗组、raclopride治疗组和非LID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并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 M)评分,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各组△Fos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和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明显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raclopride对异常不自主运动无明显影响;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较PD大鼠和非LID大鼠明显增加;与LID大鼠相比,MK-801和SCH23390均使△Fos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raclopride没有这种效应;各组大鼠健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巴胺D1受体和谷氨酸NMDA受体均通过参与调控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而影响大鼠LI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兴奋性氨基酸在缺血性海马神经元损害中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再灌流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应病理改变,观察NMDA(N-甲基-D-门冬氮酸)受体拮抗剂MK-801的疗效,提示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可能参与海马神经元损害,MK-801能有效防止海马CA_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将为临床缺血性中风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预处理对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大脑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利血平模型组、MK-801+利血平组和MK-801组,每组8只。MK-801+利血平组和MK-801组预先给予腹腔注射MK-801(0.3 mg/kg),对照组和利血平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30 min后,利血平模型组和MK-801+利血平组腹腔注射利血平(4 mg/kg),对照组和MK-801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乙酸溶剂。注射利血平48 h后利用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并在行为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脑前额叶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利血平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49.38±7.85)s]长于对照组[(15.59±5.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P0.01);MK-801+利血平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2.32±4.25)s]短于利血平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P0.05)。ELISA结果显示,利血平模型组前额叶BDNF表达水平[(10.09±0.88)ng/mL]低于对照组[(13.29±1.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MK-801+利血平组大鼠前额叶的BDNF表达水平[(12.56±1.83)ng/mL]高于利血平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结论 MK-801可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n=2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次声组,次声组动物置于次声压力仓(16Hz、130dB)内连续作用7d(2h/d)。照射结束后,分别于3d、7d、10d和14d处死。处死前各组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BrdU)3次,以BrdU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SVZ内增殖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次声照射结束后3d,次声处理组动物SVZ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7d时阳性细胞数继续降低(P〈0.01),但10d时开始逐渐恢复,14d时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16Hz、130dB次声可抑制成年大鼠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K-801缓解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建立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2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异动症(LID)组10只、MK-801处理组10只、PD组5只,另设假手术组5只为对照组。观察MK-801治疗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MK-801处理后,LID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降低和剂峰旋转行为减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ID组损伤侧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2.95±0.44) ×104]明显较未损伤侧[(3.78 ±0.37)×10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1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模型组损毁侧与未损毁侧纹状体区β-arrestin1含量比值为81.02% ±2.23%;LID组(64.88%±3.10%)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减少,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而MK-801组蛋白表达量增高至89.26%±1.90%,与LI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P<0.01)。结论 MK-801能缓解LI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β-arrestin1表达增多抑制了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酶预处理(thrombin preconditioning,TPC)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TPC组、ICH组、对照组。每组分为3、7、14、21、28 d亚组; 应用IV型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Brdu标记新生的SVZ细胞; 进行脑片培养,应用时间间隔显微系统动态观察Dil标记的SVZ细胞在活体脑片上的迁移; 为了评估迁移至损伤区的SVZ细胞是否具有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的能力,进行Brdu和突触蛋白Ⅰ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结果 在时间间隔显微系统下观察Dil标记的SVZ细胞向纹状体迁移,动态观察12 h,TPC组3 d SVZ细胞迁移的速度是(4.23±0.25)μm/h,7 d的速度是(6.53±0.37)μm/h,14 d的速度是(8.23±0.47)μm/h,21 d的速度是(7.05±0.31)μm/h,28 d的速度是(5.29±0.20)μm/h,在各个时间点TPC组的迁移速度明显快于脑出血组(P<0.01)。TPC组同侧纹状体Brdu和突触蛋白Ⅰ双标阳性细胞3 d明显增加,14 d达高峰,持续至21 d,然后逐渐减少。脑出血组3 d未见Brdu和突触蛋白Ⅰ双标阳性细胞,7 d可见少数阳性细胞,14 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双标阳性细胞与脑出血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TPC使突触蛋白I的表达出现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TPC能够促进脑出血后SVZ细胞的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s)对成年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DEX)作用1、3、7、14 d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并通过5-溴脱氧尿苷(BrdU)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结果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DG)和室下区(SVZ)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并且其中一些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应用大剂量GCs作用3、7、14 d组与对照组相比DG的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SVZ的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数在DEX作用7、14 d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并且DG与SVZ二者阳性细胞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低更为明显.结论大剂量GCs持续作用可抑制大鼠脑内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DG区的神经前体细胞对GCs的反应较SVZ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TRPC1沉默组(脑缺血+TRPC1沉默)和阴性对照组,以脑室内注射siRNA沉默TRPC1,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48 h、4 w后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Brdu/GFAP、Brdu/Neun)观察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48 h,脑缺血组和TRPC1沉默组SVZ区Brdu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但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低(P0.01)。脑缺血4 w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皮质区具有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P0.01),同样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发现,脑缺血各组Brdu/GFAP、Brdu/Neun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TRPC沉默组双阳性细胞显著少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TRPC1沉默显著影响脑缺血大鼠SVZ区NSC的增殖、向脑缺血区迁移及向成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