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巴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伴低血压的转复效果。方法:28例明确诊断PSVT伴低血压患者,给予多巴胺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3ml中,配置成5ml溶液,10 s静脉匀速注射,观察转复成功率,转复后1 0min、1 h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变化情况。结果:转复成功率89.3%,其中有25例在静脉注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后10分钟内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失败。成功患者无血压大于160/90 mmHg者及心率小于55次/分者。终止PSVT时19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9例无特殊不适,但所有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均为一过性发作,10分钟内均自行缓解。结论:非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巴胺可作为终止PSVT伴低血压患者的转复药物,转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6),研究组序贯给予胺碘酮300 mg和伊布利特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与胺碘酮相同剂量的安慰剂(5%葡萄糖注射液)和伊布利特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转复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f波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持续性房颤转复成功率为76.9%和58.3%;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2.5%)和17例(47.2%)。结论 (1)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伊布利特,联合用药更具有明显的有效性;(2)明显降低了单用伊布利特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联合用药提高转复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黄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926-392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3~5 mg经静脉快速推入。结果:9例患儿经三磷酸腺苷治疗后一次用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7例,重复给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1例,治疗无效者1例。结论:三磷酸腺苷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起效快,但必须在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毛石林 《现代医院》2010,10(2):63-64
目的探讨药物即时转复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8例PSVT患者随机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和ATP三种药物治疗。结果PSVT转复例次率普罗帕酮为96.7%,维拉帕米93.9%,ATP82.4%,副反应例次率普罗帕酮最低,其次维拉帕米,ATP最高。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高,副作用低,宜为临床PSVT复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7例,以三磷酸腺苷初始剂量0.2 mg/kg不稀释弹丸式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5分钟后再以0.3 mg/kg同样方法应用。结果应用ATP初始剂量0.2 mg/kg后,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成功;另一例于0.3 mg/kg再用后复律,总成功率100%,室上速平均终止时间(36.2±15.7)秒。不良反应有胸闷(59.4%),头昏(40.5%),窦性停搏(13.5%),室性异搏(10.8%),Ⅱ°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1%),呼吸困难(5.4%),无晕厥及死亡病例,且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且可重复应用,价廉易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吴惠平 《现代医院》2004,4(5):33-34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可达龙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观察和护理的技巧。方法  18例新近发生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以可达龙 7 5mg/min匀速静脉注射 ,共 15 0mg ,观察 2 0min未复律者依前法再次静脉注射 15 0mg ,如仍无效则以 2 0mg/h维持达 2 4h。观察和护理要点 :加强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恐惧情绪 ;采用微量注射泵匀速精确给药 ;持续心电、呼吸、血压监测 ;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复律 16例 (88 9% ) ,复律时间 37min~ 2 3 2h(平均 7 2h) ,所需药物总量 15 0~ 76 4mg(平均 386mg) ,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可达龙能有效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和精确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不同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个不同剂量组,组一、组二、组三每次静脉给予的负荷剂量依次分别为75mg、150mg和250mg。结果组一、组二、组三24h复律率分别为100%、100%、95%(P>0.05)。60例患者中,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途径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安全,不同剂量组均能有效转复房颤,但较大剂量(150mg及250mg)组转复所需时间更短,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大剂量(250mg)组略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三磷酸腺苷(ATP)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18例和普罗帕酮组21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普罗帕酮.结果 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3.3%(15/18);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1.0%(1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19.7±7.1)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的(486.0±242.0)s,ATP组与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普罗帕酮组2例因胸闷终止治疗.结论 ATP-与普罗帕酮相比,疗效相似,但ATP起效快,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且消失较快,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普罗帕酮 (静脉和顿服 )与毛花甙C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房颤发作在 0 5h~ 41d的患者 97例 ,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 (NYHA心功能≥III级 )、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症、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及甲状腺机能亢进。随机分为三组 :⑴静脉普罗帕酮组 :共 3 3例 ,普罗帕酮 70mg于 7min内静注完 ,未转复者予 14 0mg以 0 5~ 1mg/min静滴。⑵顿服普罗帕酮组 :共 3 2例 ,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 45 0mg。⑶静脉毛花甙C组 :共 3 2例 ,毛花甙C 0 4mg于 5min静注 ,若 4h仍未转复则追加 0 2mg。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 ,观察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变化 ,记录从开始静脉推注或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三组患者 3 0min、1、2、4及 8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三组平均转复时间 :静脉普罗帕酮组 ( 0 8± 0 4)h ,顿服普罗帕酮组 ( 4 1± 1 8)h ,静脉毛花甙C组 ( 3 7± 2 0 )h ,静脉普罗帕酮组与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三组 8h内转复率分别为 81 8%、75 0 %、68 8% ,差异无显著性 ( P =0 474>0 0 5 )。结论 上述两药三方法转复房颤 ,以静脉普罗帕酮平均转复时间最短 ,转复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顿服胺碘酮与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7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顿服胺碘酮组34例,给予胺碘酮30mg/kg,最大剂量为1800mg,一次性口服。静脉注射胺碘酮组33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转复率:顿服胺碘酮组88.2%(30/34),静脉注射胺碘酮90.9%(30/33),2组转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顿服胺碘酮与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效果相似但比静脉注射胺碘酮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SVT)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CABG术后发生SVT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心房颤动110例(80.8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13.24%),心房扑动8例(5.88%).其中112例发生于术后1~3 d,占82.35%,24例发生于术后4~7d,占17.65%.给予胺碘酮治疗105例,转复为窦性心律100例(转复率95.24%),应用艾司洛尔治疗1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9例(转复率81.82%),同步直流电复律20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药物复律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心室率均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ABG术后前3 d采取有效措施防治SVT尤为重要,胺碘酮、艾司洛尔等药物复律及同步直流电复律是治疗CABG术后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诱发房室结双径路(DAVNP)现象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经股静脉快速(2 s内)注射ATP(0.15 mg/kg起始量,每次增加0.10 mg/kg),直至出现DAVNP现象、第二度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等.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腔内心电图.结果 40例慢-快型AVNRT患者静脉注射A11P(16.1±5.8)mg(9~22 mg)后,出现不同程度的AVB,具有DAVNP现象者29例(72.5%,29/40)其中11例(37.9%,11/29)静脉注射ATP 0.15 mg/kg后显示DAVNP现象.17例患者出现短暂的胸闷、头昏、咳嗽、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多在用药后15~20 s发生,3~7 s后消失.40例患者均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结论 运用小剂量递增法诱发DAVNP现象的阳性率较高.ATP的不良反应较多,但一般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不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症状。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较多,但个体反应不一致,且大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应用大剂量谷维素(Oryzanol)治疗心律失常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51岁。全部病人均做常规心电图有频发的早搏或房颤存在。部分病人做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病程2 d~16 a。其中首次发作者14例,复发者(包括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好转或转复后又复发)24例,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等如慢心律(Metiletine)、异搏定(Verapamil HCI)、乙胺碘肤酮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lnfarction,AMI)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AMI并AF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0min内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AF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追加75~150mg负荷量,最多静脉注射达3次,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2~7(3.24±1.7)d。结果AF转复率2h内为47.1%(16/34),24h内为70.6%(24/34),48h内为85.3%(29/34),72h内为91.2%(31/34)。第一个24h静脉用量为1010~2460(1574±213)mg。治疗期间,5例(14.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4例(11.8%)血压降低,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至正常。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AF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每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并在治疗的第7个月开始加服干扰素3 MU,每周3次;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a,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3 MU.在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并在每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2.5%(37/40)、90.0%(36/40)、70.0%(28/40)和67.5%(27/40),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随访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和综合应答情况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1]。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7例PSVT患者采取快速静脉推注三磷酸腺苷(ATP)复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达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12小时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条件下,随机分成2组治疗。治疗组38例给予可达龙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无效改用可达龙。结果:治疗组38例,成功35例,3例因急性心衰死亡。对照组32例,用药后6小时,无效10例,改用可达龙转复。两组治疗中5例经电复律治疗转复。两组比较,X~2=0.25,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可达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一高剂量口服胺碘酮转复新发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78例新发心房颤动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30 mg/kg,于30 min内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胺碘酮3~5mg/kg静脉推注,继以1.0 mg/min静脉滴注6h后,减至0.5 mg/min维持,24h总量≤1200 mg.记录两组转复期间的心室率、收缩压、转复时间、不良反应,计算即时转复率.结果 观察组心室率转复时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8.2±12.5)次/min比(76.9±14.3)次/min],收缩压转复时最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25.5±12.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8.9±16.8)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即时转复率为87.6%(78/89),转复时间为(7.1±4.8)h,对照组分别为84.3%(75/89)、(5.9±3.6)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7/89)比11.2%(10/89),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9%(15/89)比6.7%(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低血压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5.6%(5/89)和0比7.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7).结论 单一高剂量口服胺碘酮转复新发心房颤动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可减少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易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随访观察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4例.平均随访6个月.方法:每例患者起始服负荷量600mg/d,连续8~10d;维持量:根据个体反应采用最小有效量一般为100~400mg/d.用药前作24h动态心电图,全部患者用药4w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果:24例患者服药后早搏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提示,用药后短阵房速、房颤发作和房性早搏均显著减少,随访中4例冠心病复发房颤,2例患者静推胺碘酮注射液恢复窦性心律后继续服药.患者服药前后的心率下降10次左右,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控制房性心律失常,对于房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是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60例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醇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丸10粒3次/d和肠溶阿斯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采用二硝酸异山梨醇10 mg,3次/d,和肠溶阿斯匹林片100mg,1次/d,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2组对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QTd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9.9%(P<0.05),治疗组对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组用药后QTd值为53.1±15.7,治疗组为66.32±15.1(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缩短QTd方面,明显优于二硝酸异山梨醇。测定QTd是评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预防心猝死一个简便而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