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脾切除对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脾切除后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同时也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应用效果。方法Wistar大鼠8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组和半脾移植组。术后6个月,采用Shennib描述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获得肺泡巨噬细胞,检测其存活率、贴壁率、酸性磷酸酶含量,产生过氧化氢含量及表达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脾切除后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均有显著改变,表现为细胞表面伪足减少、变短,溶酶体数量少,酸性磷酸酶活性含量低,肺泡巨噬细胞贴壁延迟,产生过氧化氢量和表达白细胞介素1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5)。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移植能较好地恢复脾脏对肺泡巨噬细胞发育成熟及功能发挥的影响。结论自体脾组织移植是临床上脾切除后值得施行的保留脾功能的简便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对92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治疗进行探讨及评价,认为脾保留性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符合创伤外科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手术结扎大鼠脾动脉分支,模拟部分脾栓塞术,应用组织学方法定量分析脾脏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大鼠在50%与80%的脾栓塞后,残留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墨汁颗粒数均较对照组脾脏同极部分极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PSE术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各种保留性脾手术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各种保留性脾手术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监测及意义黄韬,仇登波为了评价保留全脾或部分脾脏的免疫学价值,探讨应如何保留及保留多少脾脏更为有效,我们采用主要由脾脏所产生的免疫因子Tuftsin,并与一般免疫学指标,如反映体液兔疫功能的IgM,以及反映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5.
戴海 《微创医学》2000,19(4):499-500
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近十余年来,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及解剖的深入了解,保脾手术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尽可能地保留脾组织或脾脏以期保存脾脏功能,减少无脾脏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特别是凶险性感染(OPSI)发生.我院从1989年到1999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41例,其中行保脾手术26例,得到较好的疗效.现就保脾手术病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对脾脏的免疫功能越来越重视,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从整个脾切除,逐渐发展为多种脾保留性手术及非手术的治疗。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6例,现结合文献,就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及保留脾手术的基本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认识,鉴于脾切除可使病人长期处于凶险性感染的危险中,加之辅助检查及危重病人监护设施的加强,临床对脾损伤的处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即最大限度保留脾脏或脾组织,以保留脾功能,因此出现了各种保脾手术,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临床实践证明,非手术...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治疗迄今仍以手术为主。现代对脾脏损伤的外科治疗已发展至选择性保脾阶段:即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脾脏,或最大限度保留脾组织,以期保留脾功能,各种保脾术式纷纷开展。脾脏部分切除术是保脾效果较好的术式之一,但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损伤后保留脾上极的可行性,评价残余脾脏功能。方法 回顾分析保留脾上极手术26例临床资料。结果 残余脾存活,检测部分血液免疫功能指标,保脾组部分指标较切脾组高。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保留脾上极可行,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脾脏手术在治疗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脾损伤采用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病人行脾粘合术,21例病人行脾修补术,11例病人行脾部分切除术,全组病人保留脾脏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对脾损伤Ⅰ级、Ⅱ级和部分Ⅲ级的病人,应积极采取保脾术,最大程度地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子光  陈娟 《中国医疗前沿》2011,(14):37+59-37,59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如何采取保脾手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保留脾脏边缘血供的方法进行保脾术。结论此术可最大程度保留损伤脾脏,为恢复脾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脾脏外伤一经诊断为脾破裂,大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拟行脾切除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辅以相应的手术方式.本文收治50例脾脏外伤,其中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式选择:尽量保留脾脏,行脾部分切除或行脾组织移植术,保留脾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英龙 《医学文选》2001,20(2):226-227
自 1892年 Ritgner第一次对脾脏切除以来,脾切除术一直是处理脾外伤和脾疾病的标准术式。长期以来,外科学界一致认为,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直到1952年King和Schu-macker发现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FSI),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脾脏并非没有功能。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通过对脾脏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研究,使人们意识到保留脾脏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对外伤性脾破裂施行了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并对手术术式及适应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现代脾脏外科学的基础,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脾动脉结扎及栓…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1981年以来155例外伤性脾破裂术中采取镍脾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55例通过保脾手术方式均成功,保留了脾脏生理功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脾外伤程度,选择多种保脾手术方式,改进手术技巧,最大限度的保留脾脏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胰体尾部良性或恶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时,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胰体尾切除 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及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的进一步认识,多数学者主张行胰体尾切除时尽量保留脾脏.恶性肿瘤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亦应保留脾脏.传统保脾手术需保留脾动脉、静脉或单纯结扎脾动脉,如二者均不能保留则行脾切除术.自1992年~1995年我院行结扎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术后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保脾手术均获成功,10例自身脾片大网移植,均为儿童,5例发现患者有副脾,切除破裂脾脏.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求直接评估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免疫功能.方法:33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假手术组,术后6月静脉注射岩碳粒后在不同时相点取脾组织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情况.结果: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具有与原位脾同等的吞噬能力.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保留脾脏手术治疗脾脏损伤62例,内脾修补31例,修补加脾动脉结扎2例,单纯脾动脉结扎1例,脾部分切除8例,另20例脾创伤严重,切脾后保留副脾或自体脾组织移植。并就脾免疫功能,脾动脉的解剖学及保脾手术的指征及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份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结果:4例患者术后24小时至1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脾脏体积及门静脉主干直径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使患者免于手术切脾,可在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脾功能力进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最近哈医大一院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发现 ,脾切除后肺泡吞噬功能下降 ,其表现为伪足变短、迟钝 ,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和认识脾切除后机体何以对感染特别是肺炎双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乃至发生凶险性感染 (OPSI)的机制 ,而对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影响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上述结果科学的旁证和解释 ,更有力地证明了脾保留性手术的必要性 ;提出脾脏功能并不依赖门静脉相续性的新观点 ,解决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对脾周和脾内血管解剖分布规律的新认识 ,特别对脾断面采用脾被膜移植覆盖 ,使部分脾切除的安全性大为增加。 (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