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雷伯氏菌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药物手册》(1984)中包括4个种,即肺炎克雷伯氏菌,催娩克雷伯氏菌,土生克雷伯氏菌及植生克雷伯氏菌。而肺炎克雷伯氏菌又分3个亚种: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亚种及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亚种。本菌为周围环境及人呼吸道的常居菌群,也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来,临床上有不少对此菌属的报道。1991年7月8日,我室从一肝硬化病人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o Numerics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共产生139种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包含93.06%的菌株。结论本医疗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感染来源仍以院内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白丽  王丽 《新疆医学》2006,36(4):22-24
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主要常见多发病。而导致婴幼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群常见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对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期间对973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做了病原学分析。其中常见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约占3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约为59.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为主。真菌约占6.60%,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已知肺炎巴氏杆菌Pasteeureeia Pneumetropica是引起大、小鼠等动物呼吸道病和各种化脓性疾病的病原菌,故有可能利用此菌,作为清洁群的污染指标,由于其流行病学状态几乎很少了解.为此笔者等就①水菌在各种实验动物和人之间的分布状况②本菌在大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③本菌在这些动物中的传播性等进行了实验性调查.  相似文献   

5.
1980年Van Zwieten等首先报道在患肺炎的大鼠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间发现和纤毛平行排列的丝状杆菌,在1985年由Ganaway等确认。根据本菌的生长位置命名为CAR菌(cilia-associated respiratory bacillus)。在以后的研究中证明本菌可引起大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氏菌可正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呼吸道及周围环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本菌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较常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在其他诱因影响下,本菌可引起动物多种疾病。如灵长类肺炎、腹膜炎、豚鼠败血症。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大鼠严重肺炎而造成动物死亡。 1991年底,在本所动物繁殖场普通大鼠中,个别出现精神不振、厌食、消瘦、颈部或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中心引起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疗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63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段尿标本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2463例患儿中段尿标本共培养病原菌479株,阳性率为19.4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09株(64.51%),革兰阳性球菌138株(28.81%),真菌32株(6.68%,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前7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6.53%)、肺炎克雷伯菌(12.73%)、粪肠球菌(D群)(12.32%)、屎肠球菌(D群)(10.23%)、真菌(6.68%)、铜绿假单胞菌(5.22%)、奇异变形菌(3.13%),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25株,比例高达71.42%;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D群)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30%,其中耐甲氧西林株占27.27%。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增多的趋势;明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泌尿系统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保定市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为肺炎疫苗的免疫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保定市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肺炎链球菌210株,采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和分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0株肺炎链球菌主要菌型有19F、19A、6A/6B,分别达到30.0%、16.7%、11.0%;55株成人肺炎链球菌主要菌型有19F、5、19A血清型(群),分别达到18.2%、16.4%、14.5%;155株儿童肺炎链球菌主要菌型有19F、19A、6A/6B血清型(群),分别达到34.2%、17.4%、14.7%;31株侵袭性儿童肺炎链球菌主要菌型有19F、19A、6A/6B、14和1血清型(群),分别达到25.8%、16.1%、12.9%、12.9%、9.7%。结论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在地区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及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菌株之间存在差异,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用预防疫苗。  相似文献   

9.
非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r non-O1,简称非01菌)能引起人类散发腹泻已获得世界认同,但仅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r non-O1,简称01菌)能引起霍乱流行的看法一直沿袭到1992年,这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出现了由非O1菌的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r O139)引起的一次流行。  相似文献   

10.
昆明系小鼠在我国饲养数量大,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的检定。根据标准化要求,巴斯德氏菌是小鼠微生物学品质控制指标之一。小鼠对巴斯德氏菌都很易感,其中亲肺巴斯德氏菌对小鼠偶尔可引起肺炎和结膜炎,且常以潜伏形式存在,改变小鼠生理功能。据Naoko Kagiyama等报导,在开放饲养的近交系基础群小鼠中亲肺巴斯德氏菌的感染率可达31.6%。我国小鼠中该菌的感染及在体内分布情况未见报道,本研究组以昆明系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共计50例,全部患儿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确诊为肺炎,全部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由患儿的家长代替患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同意。在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均实施周到的护理。结果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结论肺炎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在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要配合实施周到的护理,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67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部分ESBLs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 67株菌中有58株菌ESBLs表型阳性,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显示,44株产CTX-M、43株产SHV(其中10株产超广谱的SHV)、14株产OXA-1群、38株产TEM,7株菌产AmpC。产CTX-M的菌株有20株产CTX-M-1群(包括15株产CTX-M-15)和24株产CTX-M-9群(包括14株产CTXM-14)。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同源性低。结论广州地区耐三代头孢肺炎克雷伯菌以产CTX-M-1群和CTX-M-9群ESBLs为主。  相似文献   

13.
廉芬 《大家健康》2014,(9):275-275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02株大肠埃希菌和11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了解临床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胆汁、痰液、胸腔积液以及尿液中。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庆大霉素、头孢米诺钠具有100%的耐药性,对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为0。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头孢他美酯有100%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0。结论:在针对于含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该选择替考拉宁以及亚胺培南等药物进行治疗,其耐药性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代表菌种。本研究对我院近1a来分离的672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做药敏监测,并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及耐药情况。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251株,大肠埃希氏菌421株。1.2抗生素纸片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亚胺培南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其他抗生素纸片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1.3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1999…  相似文献   

15.
徐莉敏  张琦  张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53-653,655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特点.方法 应用K-B法对1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群、OXA-24群、OXA-51群、OXA-58群,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SPM、GIM,AmlpC酶基因ADC、DHA.结果 1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他啶高度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17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阳性9株、SHV阳性1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阴性;AmpC酶基因DHA阳性3株.结论 新生儿疑似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时,亚胺培南可能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我们从一起食物中毒的病人和食物中分离出6株E_1群沙门氏菌,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定型为乌格利沙门氏菌(S·ughelli)。本菌型较罕见,据文献报导,至今国內已发现沙门氏菌160个型以上,但未见本菌型报告,兹简报如下。一、培养与生化特性: 本菌在肉汤和GN培养基中均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病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调查研究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患者180例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结果一共被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有100株,其中痰和咽拭子标本的为68株,检出率为68%。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很大的耐药特点,其中头孢菌类的耐药性最大。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等不存在耐药性。血培养标本和痰和咽拭子是100株肺炎克雷的标本的主要来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和14%。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光谱内酰胺酶的的检出率为83.%。结论临床中积极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可为正确选择抗菌药物起到指导作用,确保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戴玮  罗鹏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11,40(3):232-233,236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采用Vitek-Compact系统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ES-BLs筛选,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相应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726株,在痰液中检出515株,ESBLs阳性216株,检出率为41.9%;各ICU病房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407株,ESBLs阳性163株,检出率为40.0%。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与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各种感染部位脓液及分泌物标本病原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接种标本与血平板上获得纯培养后在MicroScan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同时对检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536份脓液及分泌物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细菌350株,分离率65.3%,占前五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结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群分布主要为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中MRSA占有55.6%,MRCNS占51.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中ESBLs36.5%.细菌耐药性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应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racheobronchomalacia,TBM)合并肺炎与单纯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分布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TBM合并肺炎患儿(TBM组)及单纯肺炎患儿(NTBM组)各337例的病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资料,再进一步以年龄(<1岁、≥1岁)、肺炎严重程度(重症、非重症)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整体上,TBM组、NTBM组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90%、4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前4位细菌均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2.1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非重症组中,TBM组、NTBM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7.75%、47.62%,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1.24%、4.4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3,P=0.007);<1岁组中,2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3.8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2组首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1,P=0.502,P=0.055);肺炎衣原体未检出。结论:①TBM合并肺炎患儿细菌分布特点较单纯肺炎患儿有差异,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尤其在<1岁患儿中占首位。②非重症组中,TBM合并肺炎患儿细菌感染较单纯肺炎患儿多见,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增加。③两者病毒、肺炎支原体分布特点无差异,肺炎衣原体在本研究中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