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至,既往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阶段病毒复制程度应减轻或停止,但近来认为此阶段病毒仍有复制,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已列为抗病毒治疗范围,本文回顾性研究北京佑安医院15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及部分基因分型及病毒变异情况,为临床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5-02/2016-02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314例,根据患者有无并发症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病情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及DNA定量的差异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根据有无并发症分组中,在47-56岁年龄段有并发症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V DNA的含量均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分组中,Child A、B、C三组患者间HBsAg和HBV DNA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Child A级中含量最低,在Child C级中最高;三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7-56岁年龄段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且Child-Pugh等级越高的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也越高.所以对于这两种患者,应积极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DNA芯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基因库中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HBV)高度保守序列片段,通过分子克隆操作,用芯片点样仪点到特制的玻片上,制成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了9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HBV DNA。1.资料与方法:(1)芯片制备:玻片购自Sigma公司,HBV DNA靶基因和对照植物基因由博华公司提供,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用Cartesia7500点样仪进行点样制成芯片。(2)标本处理和DNA提取:采集本院病理科1995~2000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对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结果在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检出BCP区T1762 A1764突变24例(32.4%),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10~(8.2992±0.8665)拷贝/ml)显著高于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10~(7.1737±1.1539)拷贝/ml ) P<0.001)。结论 BCP变异可引起HBV致病力增强,复制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和肝癌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方法在1982例肝癌和19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测HBV标记物,并在其中12例患者取得肝组织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1.7%和74%(P<0.01);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合并后,血清抗HBe阳性者血清HBVDNA≤103拷贝/毫升者占69.1%,高于HBeAg阳性者的21.6%(P<0.01);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107拷贝/毫升者占6.4%,低于HBeAg阳性者的42.0%(P<0.01);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6.1lg拷贝/毫升和3.8lg拷贝/毫升(P<0.01);在送检的12例肝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cccDNA阳性8例。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比例较高,肝组织HBVcccDNA仍可被检出。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Wolf等)发现DNA免疫至今,由于质粒DNA无传染性,在体内不复制及能诱生较强而持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等优点,目前已在HIV、HBV及流感病毒的DNA免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HIV、轮状病毒及HBV的DNA疫苗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现将HBV的DNA疫苗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贺治青  赵克开  缪晓辉 《肝脏》2004,9(2):129-132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DNA疫苗是指通过克隆HBV抗原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而成的重组DNA分子。通过皮下、肌肉注射或颗粒轰击技术将重组DNA分子导人体内,使目的基因在体内表达,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此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DNA标准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国内用于HBV DNA扩增检测的血清标准物质。方法用HBV DNA阴性血浆将阳性血浆稀释至含量约1.00×106拷贝/ml,0.5 ml/支分装,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罗氏公司的PCR内标定量方法。检测室温14 d、37℃7 d、2~8℃6个月和-20℃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2年内不定期检测8次-20℃和-70℃保存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长期保存的稳定性。取30份样本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并与混合后样本的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确定制备物的均匀性。制备标准品的HBV DNA含量通过与国际标准物质比对及根据国际标准物与制备标准物的吸光度值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获得。结果该标准物质HBV DNA定值为(1.03±0.21)×106U/ml。稳定性实验表明制备物在室温、37℃和2~8℃时的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52、0.949、1.300,P值均>0.05);-20℃保存2年的制备物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均一性检测结果表明瓶间不精密度为4.46%,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50,P>0.05)。结论该制备物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以作为用于核酸扩增检测的HBV DNA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9.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PCR)技术对18例石蜡包埋的胆囊、肾、脾、肾上腺、心、睾丸、胰腺及肝脏组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作比较。二组引物检测的结果表明:肝组织中均有HBV感染,其中5例有HBV的复制。肝外组织中HBV检出率分别为胆囊85.7%、75.0%、肾72.7%、肾上腺66.7%、心脏55.6%、睾丸55.6%和胰腺54.5%,但均未检测出HBV的复制,PCR检测发现与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HBV可以感染肝外组织但并不在这些组织中复制的发现可以解释受感染的肝外组织可以作为肝外感染源,但并不引起这些脏器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 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血清乙肝病毒 (HBV) DNA含量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35 0例 HBe Ag阴性慢性乙肝 HBV DNA含量。结果 :HBV DNA总阳性率为 5 8% ,临床分型中 HBV携带者阳性率为 2 5 .6 %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及肝癌阳性率为 82 .8%~ 10 0 %。前者DNA含量为 10 ( 4.4 2± 1 .35) 拷贝 / m l,后三者为 10 5.2 5~ 10 5.88拷贝 / m l(P <0 .0 1) ,慢活肝又高于肝硬化及肝癌 (P <0 .0 5 ) ,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10 0 U / L者 DNA含量较低 (P <0 .0 5 )。结论 :HBe Ag阴性慢性乙肝多数仍存在病毒活动性复制 ,其病情活动程度与血清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HBV感染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国外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也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使用SF-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简明健康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群生存质量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张剑  王克菲  贾琳  孟庆华 《肝脏》2014,19(1):39-4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皮质醇(COR)量特点。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107例和同期慢性乙型肝炎18例,取空腹清晨7时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皮质醇结核球蛋白(CBG)、血常规、肝功能、HBV指标,公式计算游离皮质醇(FC)。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OR量(18.72±6.60)μg/dL,乙型肝炎肝硬化COR量(14.20±7.55)μg/dL,P=0.002;COR量Child-Pugh分级A级(15.11±5.56)μg/dL,B级(14.88±6.96)μg/dL,C组(12.68±8.36)μg/dL,P=0.006。ACTH量Child-Pugh分级A级(35.42±24.49)pg/mL,B级(26.57±15.72)pg/mL,C组(19.65±10.72)pg/mL,P=0.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COR量显著低于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调节轴受损,调节轴受损程度与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与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以HBVDNA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1.0%),其中HBeAg阴性者占81.0%;分组比较提示HBVDNA阳性组ALT、AST显著高于阴性组,ALT异常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不同Child—Push分级之间HBVDNA载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HBVDNA呈较高水平复制者,肝脏炎症损害亦较重,故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属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范畴.其主要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部位.CpG岛双核苷酸中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是甲基化的特异性位点.DNA甲基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直接依赖于DNA序列.研究认为,它与基因表达调控、DNA修复、染色体稳定性及维持细胞正常分化等多种生命过程相关. 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了中老年乙型肝炎病人不同时期的血清标志。结果表明,HBeAg阳性的血清其PCR检测HBVDNA均阳性,两者呈平行关系,1~4w后有20%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同时伴有部分病人HBeAg消失或HBeAb出现,其他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病人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g阳性血清,且HBVDNA暂转阴率高于HBeAg阳性血清,HBVDNA转阴的时间也短(1~4w)。动态检测HBVDNA可以动态观察HBVDAN的复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接受胃镜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PGI水平(93.8±28.3)μg/L,显著低于健康人【(135.7±21.6)μg/L,P<0.05】或CHB患者【(116.3±32.4)μg/L,P<0.05】,血清PGII水平为(13.3±5.7)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9.2±2.4)μg/L,P<0.05】,血清PGI/PGII比例为(7.1±2.3),显著低于健康人【(14.8±3.4),P<0.05】或CHB患者【(9.6±2.9),P<0.05】;健康人、CHB和肝硬化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0%、32.9%和19.6%,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轻、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7.5%、25.0%和17.9%,与健康人(分别为8.0%、6.0%和2.0%,P<0.05)或CHB组(分别为37.1%、11.4%和5.7%,P<0.05)比,差异显著;肝硬化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2.4±7.9)%,显著低于健康人【(68.3±5.8)%,P<0.05】或CHB组【(66.4±7.4)%,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5.7±7.4)%,显著低于健康人【(50.3±6.6)%,P<0.05】或CHB组【(45.4±6.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4.4±4.7)%,显著高于健康人【(27.2±4.3),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8±0.3),显著低于健康人【(2.8±0.9),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血清PGI和PGII水平变化明显,其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前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据肝组织HBVDNA载量小于等于或大于104fg/cm3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其肝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情况.结果(1)肝组织HBV DNA载量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对数值4.081±1.127与3.163±1.010,t=2.218,P<0.05),二者高度相关(r=0.840,t=4.322,P<0.001);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亦呈正相关(r=0.459,t=3.056,P<0.005).(2)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反向关系(x2=3.874,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效果较好;治疗1年时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以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为高(HBeAg转阴率68.4%与36.4%,x2=4.194,P<0.05;抗-HBe阳转率73.7%与40.9%,x2=4.447,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水平较血清HBV DNA、HBeAg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且能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及19.4%低于血清及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分别为29%及48.4%),HBV-DNA阳性者病死率高(66.6%),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HBV-DNA阴性患者病死率较低(12%),其死亡与肝病无直接关系。结果提示,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在血吸虫病疫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将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产生重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高晓红  丁锋  东冰 《肝脏》2014,(10):802-803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反复(≥3次)检测 HBV DNA 阴性,但临床提示肝硬化患者,经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个月无效。本研究对该类患者进行观察。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为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入选符合以下条件: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至少6个月,A/G≤1;②PLT 60~80×109/L;③B超示肝脏回声呈粗大不均光点,门静脉直径≥1.4 cm,脾静脉直径≥0.9 cm,脾厚≥4 cm;④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PCIII,LN,Ⅳ-C,其中至少2项或2项以上异常者;⑤HBV-M:HBsAg,HBcAb 阳性或HBsAg,HBeAg,HBcAb 阳性或 HBsAg,HBeAb,HBcAb 阳性,但 HBV DNA<1000拷贝/mL;⑥经用复方鳖甲软肝片6个月无效[1]者。治疗组30例,年龄35~70岁,男24例,女6例,对照组30例,年龄30~66岁,男25例,女5例,两组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10%.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有效治疗是预防及阻断肝硬化、肝癌形成的关键.慢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持续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其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乙肝病毒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明确乙肝患者血清 HBV D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我们对210例肝脏穿刺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