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培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95-895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42例阑尾切除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阑尾切除术后,2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7%。主要感染病例为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随着阑尾炎的病程进展,术后切口感染率逐渐增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会阴侧切伤口术后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庄小瑜  马剑芬  李毅 《广东医学》2006,27(4):536-537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妊娠合并症、阴道检查次数、早期破膜等指标。并根据随机原则取未感染的产妇为对照组。结果 在术前可能相关因素中,产妇伴有基础性痰病、感染及胎膜早破等,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孕周等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胎膜早破,阴道检查,肛查等,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敷血肿方对切口早期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2 4例妇产科术后切口早期出现感染征象的患者分为 2组 :外敷血肿方组和红外线照射组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外敷血肿方组的切口愈合率 (89.0 7% )明显高于红外线照射组 (76 .6 7% ) (P <0 .0 5 )。结论 外敷血肿方是治疗切口早期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浙江省黄岩区中医院骨科病房骨折患者82例,将早期护理干预前42例作为对照组,早期护理干预后40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骨科术后切口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38例,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对照组甲级愈合22例,乙级愈合15例,丙级愈合5例,干预组甲级愈合30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48±2.58)d,干预组住院时间为(8.57±2.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35例,不满意7例,干预组患者满意39例,不满意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防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霞  杜红梅 《广西医学》2006,28(6):855-856
目的 探讨防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剖宫产术1060例产妇采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等早期干预措施;随机选择同期行剖宫产的1060例产妇,以常规方法作对照。对切口已发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的142例产妇,随机选71例根据药敏结果使用二至三联抗菌素,加强营养等措施;另71例常规处理作对照。结果 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处理的剖宫产患者的腹壁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已发生腹壁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产妇采取干预措施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治疗、严格无菌操作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对腹壁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早发现以及正确的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闫秋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06-706
目的调查引起剖宫产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145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早期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产妇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50例中发生早期切口感染41例(2.83%),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肥胖、肛查阴道检查多、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P〈0.05)。结论剖宫产术早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该针对手术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80例剖产手术病例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时行单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080例病例,40例(3.7%)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7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蛋白血症、滞产(规律宫缩后产程停滞)、胎膜早破,青霉素过敏体质、糖尿病、孕妇阴道炎、体型肥胖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翠萍 《医学综述》2009,15(16):2532-25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产妇伴有体型肥胖、中重度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症剖宫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比较容易发生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结论针对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能够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武会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887-888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882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882例病例,144例(3.7%)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有6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仍保持6个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得到校正。结论慢性高血压、糖尿病、体型肥胖、双胞胎、胎膜早破以及急症剖宫产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封正明 《嘉兴医学》2002,18(4):243-244
目的:探讨碘伏稀释液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通过160例观察对照,总结稀碘伏浸泡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结果:对照组87例发生切口感染9例,观察组7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磺伏稀释液浸泡被污染手术切口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双料喉风散治疗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外科出现的42例切口感染应用双料喉风散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类切口1例,Ⅱ类切口14例,Ⅲ类切口27例,切口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最短8天,最长14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0天。结论:应用双料喉风散治疗切口感染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13%~40%。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各个时期、每个科室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1个月收治病人的切口感染进行各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监测研究,了解该时期内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对其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和子宫切口感染回顾性分析朱织(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医院)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率明显升高,剖宫产术后感染危险性比阴道产常见而严重。我院于1985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10年间共有腹壁切口和子宫切口感染75例,其中有4例为子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红外线治疗阑尾炎手术切口对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32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阑尾炎术后结合红外线治疗切口的切口感染率均低于无红外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后早期用红外线治疗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程、手术操作时间、切口保护方式、腹膜缝合方式、腹腔引流物安放部位、切口清洗及甲硝唑应用情况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相关数据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这些因素及措施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应采取早期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改良缝合腹膜、双氧水冲洗切口、引流口另行戳口、术前术后应用甲硝唑等措施,以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阑尾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组300例阑尾切除术,15例发生切口感染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论:影响阑尾炎切口感染与阑尾炎病程,病理变化密切相关,预防感染最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者无菌操作,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切口清洗,缝合技巧等因素是降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红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02-2903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妇产科出现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的患者110例,对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并分析防治对策。结果溶血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切口感染也是导致切口裂开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在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时,临床医生需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术中止血工作,能有效避免细菌引起切口感染,从而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结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皮肤,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阑尾炎、腹腔脓肿等,以致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或美观。作为手术室护士,要预防手;忙切口感染,除了把握好术前病人准备,切口皮肤准备和手术用物的灭菌达标以及手术间空气净化达标外,还需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负压吸引腔隙液、渗血和脓液,正确放置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注射液清洗腹腔及手术切口,消除病灶等措施来预防切口感染。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选取我院施行阑尾切除手术368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影响因素与切口感染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阑尾炎切口感染首要环节是预防,感染早期可静脉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1].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前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运用引流条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