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自2002年以来,共采取游离削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严重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3.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显微外科中比较常用的游离皮瓣之一。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张春*陈土根*1987年~1993年,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62例,63块组织瓣。临床随访以修复足部者效果满意,而手部修复者中部分病例术后外形与功能均不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5.
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外伤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创伤所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常合并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游离植皮很难修复创面,常需皮瓣修复。笔者自2003年以来,共采取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腕部及前臂严重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30例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外伤19例,烧伤4例,慢性感染创面7例。病程9 h~8个月。缺损部位:小腿下1/3及跟腱区8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10例,内踝及足背内侧区5例,足跟及足底7例。创面均伴血管、骨及肌腱外露。创面缺损范围20 cm×14 cm~23 cm×21 cm。皮瓣切取范围为22 cm×16 cm~25 cm×23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5~7 d 3例皮瓣边缘出现部分坏死,予以加强换药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耐磨,无局部溃烂,其中27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但皮瓣外形臃肿,12例于术后1年行二次手术皮瓣修整后,外形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切取范围大、血管口径粗、部位隐蔽等特点,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的中点为皮瓣的中心点设计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存活,仅1例出现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经植皮创面愈合。随访平均8个月,效果均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瘢痕挛缩、局部感染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超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在手部较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薄后移植于手部创面的方法,对18例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9年12月,对22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左足10例,右足12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67±4.24)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22例患者的VAS评分、踝伸屈ROM、AOFAS评分、皮瓣感觉Highet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具有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Ⅰ期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我们自1987年12月~1998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急诊Ⅰ期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2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is a very suitable flap to serve as a flow-through flap. It has a large, long pedicle and a large size skin island that can provide adequate soft tissue coverage. One-stage coverage and revascularisation can be achieved using the concept of flow-through circulation. The case presented describes a patient who suffered a major crush injury to the lower leg due to an accident with a fork-lift truck that led to an avascular lower leg.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was used as flow-through flap and amputation was avoid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经血管吻合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7年1月,根据面部凹陷的范围及深度,应用相应大小和厚度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面部凹陷畸形,其中8例伴有骨骼缺损的患者同期行Medpor骨膜下植入修复骨骼缺损.结果 修复32例面部凹陷畸形共应用33块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单侧应用31例,双侧应用1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的大小为12 cm×8 cm~20 cm×11 cm(平均16.5 cm×10.5 cm).30块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完全存活,另3块于术后半年内出现了边缘的吸收.32例中有23例经一期修复即获得满意效果,其余9例于术后半年行二期修整,其中6例因面部臃肿行脂肪抽吸修薄术矫正,另3例因周边吸收行自体脂肪移植术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半,所有患者面部凹陷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双侧面部接近对称.供区切口一期愈合,瘢痕隐蔽,未出现功能障碍.结论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町利用的面积大,可修剪成合适厚度用于三维重建,解剖较恒定、切取安全等,必要时可辅以骨骼支架的重建,能使面部凹陷得到较满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肌腱加皮瓣对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对15例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行手背伸肌腱修复和创面覆盖,皮瓣大小9 cm×5 cm ~ 14 cm×11 cm,每例修复手背肌腱缺损2~4条,术后2周皮瓣成活后利用被动伸指支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 15例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患者因肌腱粘连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其余10例患者手指屈伸良好.随访结束时,患手腕关节主动屈40°~ 70°,伸25°~50°,掌指关节60°~85°、指间关节80°~90°活动范围,总体优良率达92%. 结论 一期同种异体肌腱联合皮瓣修复手背皮肤及伸指肌腱缺损的方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同期异体肌腱重建不仅可以避免自体肌腱移植引起的新创伤,而且可以确保及时的手指康复训练,避免了延期手术所致的伸指功能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以桥式交叉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对侧小腿软组织损伤或胫后动脉破坏5例,采用对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予以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6周后断蒂,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12~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伴骨骼、肌腱缺损者均顺利完成二期修复手术.供区愈合良好,供侧肢体无明显影响. 结论 对于小腿中下段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周围软组织受损,且对侧小腿血管质量不佳的病例,以对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是一种优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股前外侧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血管3D可视化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动脉及皮肤穿支血管的基础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测穿支血管的二维分布;对其中2侧下肢标本股部及其股前外侧区的皮肤、肌肉分别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别进行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及3D可视化处理。结果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区动脉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以及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皮肤穿支血管的供血区域,股前外侧皮瓣各穿支血管各自进行的血管三维重建的形态和供血区域一致。结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能直观且准确显示股前外侧区皮瓣的血管三维形态和供血区域,并为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优缺点. 方法 分别采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32例.其中应用前臂皮瓣20例,修复口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环下咽缺损4例、上腭缺损2例、腮腺区皮肤缺损1例、口底缺损4例,舌根部缺损2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分别用于修复舌根部缺损3例,上腭缺损4例,口底、下牙龈缺损5例.对比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修复后功能状况和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优缺点和技术要点.结果 前臂皮瓣完全存活19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完全存活,1例再次手术后皮瓣表皮坏死.股前外侧皮瓣12例均完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原计划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14例中有2例因皮瓣制备失败而放弃并改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继发缺损均可直接拉拢缝合,前臂继发缺损均需植皮.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移植均有较高成功率,但各有优缺点,修复手段的选择宜根据缺损情况和修复目的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9.
Aim: To describe a novel way of monitoring a buried fasciocutaneous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used for pharynge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ubed ALT flap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a circumferential pharyngeal defec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 carcinoma. An island of skin based on a separate perforator and externalized through the neck incision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flap. It was removed as a bedside procedure on the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Results: The externalized skin island allowed easy monitoring of the buried tubed free‐flap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harynx. Simple cli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colour and capillary refill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flap instead of more complex and invasive methods. Conclusion: When feasible, a second skin island based on a separate set of perforator vessels provides an easy, safe and simple method of monitoring a buried free‐fl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4~48岁。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0cm×7.0cm^35.0cm×15.0cm,其中包括植皮和皮肤牵张修复的面积。将高位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近端,以此穿支作为皮瓣的单一营养血管,并将皮瓣旋转点向大腿近端上移,既增加皮瓣血供又可使皮瓣修复范围向小腿远端下移。皮瓣切取面积15.0cm×10.0cm^22.0cm×12.0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中皮瓣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供区无活动障碍。结论采用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可将皮瓣旋转点向近端上移,通过增加其血管蒂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支的数量及口径改善皮瓣的供血和回流,皮瓣的成活率不受影响。相比传统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该皮瓣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