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东  许仁和 《山东医药》1999,39(1):47-48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嗜酸粒细胞合成并储存于类晶体颗粒基质中的强碱性蛋白质。在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形成过程中,嗜酸粒细胞及其释放的毒性蛋白ECP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可用放射免疫法、荧光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作为嗜酸粒细胞的特异性活化标志,与迟发性哮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态检测血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ECP水平,可有助于判断气道炎症的存在和程度,预测疾病的发作,同时还可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而痰或BALF中的ECP水平似更能反映气道局部的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戴爱国张平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哮喘AHR的基础,而无论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都以EOS浸润和激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IL)-5m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MCH)激发浓度(MCH-PC20值)和基础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等指标。结果发现,糖皮质激素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通气功能,而且还可抑制PBMC中IL-5mRNA的表达和降低血清ECP浓度(P<0.05);血清ECP浓度下降幅度或MCH-PC20值改善幅度与IL-5mRNA表达水平下降幅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26和0.4857,P值<0.05)。提示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抑制IL-5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后者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而发挥其抗气道炎症反应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共296例和40例健康人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gE抗体。并观察了其中30例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4周前后上述指标和肺功能变化。结果: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计数,血清ECP、TIgE、sIgE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为P<001)。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1、PEF、Raw、sGaw等)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过敏性哮喘发作期病人Eos与ECP水平变化呈高度正相关(ρ=0721,P<001),而Eos、ECP分别与FEV1%呈高度负相关(ρ=-0782,ρ=-0695;P均<001)。结论:血清ECP水平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监测及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痰液中细胞因子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5、IL8、ECP浓度及嗜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ECP浓度由(500.3±49.6)μg/L降至(59.8±10.9)μg/L,嗜酸细胞数由(11.6±1.7)×10-2降至(4.1±0.7)×10-2,IL5浓度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COPD患者IL5浓度下降不明显。结论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细胞激活、ECP和IL5释放增多有关。COPD气道炎症以嗜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为主。哮喘病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调节炎性细胞数量和功能,抑制细胞因子生成,从而抑制气道炎症,治疗效果优于COP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1),而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升高。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ECP呈中度正相关(r=0679,P<001),而与FEV1%呈中度负相关(r=-0589,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气道炎症程度与IL6基因转录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及其毒性蛋白与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综述了哮喘患者的嗜酸粒细胞、主要碱基蛋白(MBP)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关系,提示嗜酸粒细胞是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特别是在迟发哮喘反应中。MBP、ECP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毒性蛋白,哮喘患者的许多病理生理改变都可用他们的作用解释。适时监测哮喘患者外周血ECP水平对于患者病情的预测和疗效判定均有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IL)-5m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EFV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MCH)激发浓度(MCH-PC20值)和基础FEV1占用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BHR)的发生机制及无症状性BHR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例无症状性BHR进行了气道粘膜的病理学研究。结果17例中9例(53%)气道粘膜有变应性炎症(AAI),与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粘膜的病理改变相似;8例(47%)气道粘膜也有炎症改变,但不同于AAI,无嗜酸粒细胞(EOS)和肥大细胞(MC)浸润。结论无症状性BHR者部分已有与哮喘患者类似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吸入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对哮喘患合体内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对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sIL-2R)浓度及患者乙酰甲胆碱气道反应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吸入皮质激素6周后,血清ECP、sIL-2R浓度降低,肺功能改善、乙酰甲胆碱-PC_(20)(FEV_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激发浓度)值增高。提示:糖皮质激索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激活。具有抗炎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嗜酸粒细胞浸润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AAI)的主要特征,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嗜酸粒细胞是参与AAI的关键细胞^[1],嗜酸粒细胞活化可以脱颗粒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如碱性蛋白(MBP)、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相似文献   

14.
检测夜间哮喘患者昼夜肺细胞和气道反应性变化及血清嗜酸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改变,探讨嗜酸细胞与夜间哮喘的关系。提示:夜间嗜酸细胞释放ECP增多可能是夜间哮喘患者肺功能周期性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 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 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凋亡在激素抵抗型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激素抵抗型(SR)哮喘是否存在嗜酸细胞(EOS)凋亡功能的异常及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SR(15例)、激素敏感型(SS,30例)两组哮喘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EOS,体外培养后测定:(F1)PBMCS在糖皮质激素处理前、后和细胞因子的能力;(2)自发的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或用PBMCS培养上液处理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吸入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对哮喘患者体内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对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sIL-2R)浓度及患者乙酰甲胆碱气道反应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吸入皮质激素6周后,血清ECP、sIL-2R浓度降低,肺功能改善,乙酰甲胆碱-PC20(FEV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激发浓度)值增高。提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  相似文献   

18.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气管炎症及变态反应特征   总被引:138,自引:1,他引:138  
目的阐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支气管炎症和变态反应特征。方法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支气管粘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屋尘螨和兔抗人IgE诱导灌洗液中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试验,观察17例CVA患者的气道炎症及变态反应特征。结果CVA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过敏指数(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屋尘螨诱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试验,呈现一种浓度-反应正相关。结论CVA存在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并有I型变态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其细胞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杭君  孙滨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2):802-804
为研究哮喘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EC)、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及相互关系,对哮喘,急者外周血EC密度及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哮喘患者外周血低密度EC增多,血清ECP、sIL-2R浓度同时增高且幅度一致。提示EC的激活与T淋巴细胞激活有关,两者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Eotaxin是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能选择性诱导嗜酸粒细胞在气道粘膜组织中的募集。Eotaxin与受体CCR-3结合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并在TH2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共同调节哮喘气道粘膜炎症。针对Eotaxin和CCR-3路径可能开发出新一类平喘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