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置管部位及置管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术以股静脉置管为主,感染率与置管部位有关,其中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最高,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试验组为11.76%、对照组感染率为36.11%,两组不同置管部位的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试验组导管血培养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中的预防作用,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后第7、14天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第7、14天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7%、18.8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39.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56例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5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46.43%,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39.29%,真菌8株占14.28%;研究组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为3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状况,为重症监护室内患者CRBSI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住院并行静脉置管的436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地调查整理患者相关资料及血培养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6例患者中23例确诊为CRBSI,发病率5.28%;年龄≥60岁、APACHE II评分≥25分、住ICU天数≥15d、置管天数≥15d、中心静脉置管时CRBSI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均导管及血培养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00.00%,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20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3例为混合病原菌感染;26株病原菌中14株为革兰阳性菌,10株为革兰阴性菌,2株为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静脉置管患者,引起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CRBSI发病率不容乐观,应针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CRB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加强监控.[方法]前瞻性调查21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或怀疑感染时拔管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215例,59例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27.44%.从59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3株(37.7%),革兰阴性杆菌23株(37.7%),真菌15株(24.6%).位于前5位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13.1%)、克柔假丝酵母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9.8%)、铜绿假单胞菌(6.6%)、不动杆菌(6.6%).[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均为表皮常见菌,因此,加强置管部位皮肤消毒、保持置管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及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ICU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8例,感染率8.5%;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86株,革兰阳性菌占59.3%、革兰阴性菌占34.9%、真菌占5.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为76.9%~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66.7%~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1.8%和72.7%。结论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655例,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34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93%;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32.35%,革兰阳性菌20株占58.82%,真菌3株占8.8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天数>14 d、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7分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出生体质量、置管天数、5 min Apgar评分与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3 85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患者,发生CRBSI 32例,总置管日71 237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45‰(32/71237)。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5株占46.88%、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21.88%;革兰阳性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颅脑损伤、股静脉置管是创伤患者并发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创伤患者CRBSI的发生与ISS评分、损伤部位及置管部位有关,为降低创伤患者CRBSI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入院进行PICC置管的621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其感染的原因及干预对策.结果 导致PICC置管感染的显著相关因素有化疗次数、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留置时间>6个月、静脉滴注液体类型;75例患者分离的9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1.30%、革兰阳性杆菌占2.17%,革兰阴性杆菌占35.87%、真菌占20.66%.结论 PICC置管发生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