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利用甲硝唑液冲洗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860例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患者156例依据治疗方式又分为感染1组和感染2组,各78例。感染1组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立即用0.5%的甲硝唑溶液冲洗产妇的宫腔、腹腔及产妇腹壁的切口。感染2组的患者则利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一期愈合率情况,并对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6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有15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39%;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3株占59.7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6株占40.21%,以肠球菌属为主;体重指数、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术中出血量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感染1组一期愈合率为93.59%(73/78)高于感染2组83.33%(65/78)(P0.001)。结论严格相关无菌操作、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控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给予剖宫产的产妇利用甲硝唑液冲洗在降低术后感染率和提高产妇切口愈合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硝唑无盲区冲洗预防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无盲区冲洗,观察组采用替硝唑注射液,对照组腹腔冲洗用替硝唑注射液,缝闭腹膜后用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为(3.12±0.43)d,明显早于对照组的(5.64±0.40)d,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硝唑无盲区冲洗可有效预防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两种冲洗液对预防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123例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溶液及双氧水溶液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两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记录切口愈合与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0.33%,切口感染率最低11.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发现观察组切口愈合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例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21株占58.33%。结论采用两种冲洗液可有效改善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程度,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明显提高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硝唑预防羊水污染会阴切口导致感染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自然分娩并行会阴切开的产妇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缝合的方法,研究组常规缝合前予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尿道口、阴道口、阴道壁以及会阴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体温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0.67%,对照组产妇感染7例感染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体温≥38℃患者占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具有广谱抗厌氧菌的作用,在缝合前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切口能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的概率,有效预防羊水污染会阴切口,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探讨腹腔引流在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行阑尾切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引流,对照组不予腹腔引流,对比观察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0.2±11.2)ml,对照组为(37.4±11.3)min、(49.2±10.9)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2)d、对照组为(14.2±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肠瘘1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盆腔脓肿、腹腔内出血、阑尾残株炎、盲肠壁脓肿、肠梗阻、门静脉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腹腔引流,可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 2 0 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围手术期用药组 ) 10 4例 ,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 ,于手术开始前 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 ,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 ,腹腔留置抗生素 ;对照组 (传统术后用药组 ) 96例 ,术后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全身用药 5~ 7d。结果 :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子宫体炎 ,伤口感染率由 15 6 0 %降至 2 88% ,术后致病率由 2 1 88%降至 2 88%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给药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关闭腹膜后,行甲硝唑联合庆大霉素手术切口同时浸润注射治疗;对照组常规行阑尾切除术,未给予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切口感染的分别为坏疽性阑尾炎1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对照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5.1±1)d,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3±0.5)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庆大霉素可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预防会阴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式的产妇220例作为研究的样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聚维酮碘消毒,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两组进行不同处理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48h和96h切口疼痛程度和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69.09%和30.00%,对照组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46.36%和45.46%;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5.4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会阴切口感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聚维酮碘消毒,可以减轻产妇疼痛,促进切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7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病例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组(Lev组,n=40)与头孢曲松钠配伍甲硝唑治疗组(Cef组,n=38),) 术后抗菌治疗平均6-8 d,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组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5%、5.O%、17.5%,头孢曲松钠配伍甲硝唑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5%、5.2%、1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与头孢曲松钠配伍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样有效,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方法,为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阑尾炎常规术后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的管理模式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以及切口疝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1周后观察组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有46例、乙级愈合的有3例、无丙级愈合,对照组甲级愈合的有32例、乙级愈合的有12例、丙级愈合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7±2.3)d、切口愈合时间为(6.8±1.8)d,对照组分别为(8.7±2.6)d、(16.8±3.4)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仅1例慢性窦道占2.04%,对照组有4例出现切口疝,发生率为8.16%,5例慢性窦道占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做好准备、术中保护切口及时关腹冲洗,术后及时换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紫花烧伤膏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5-01-2009-12住院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患者3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治愈情况,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3%、17%,对照组为80%、20%,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2±2.0) d、(18.0±5.6) d.结论 紫花烧伤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裂开,能够促进和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6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及替硝唑静脉滴注以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94%,对照组治愈率为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6~15d,平均住院天数为(9.37±3.78)d;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7~21d,平均住院天数为(13.48±4.17)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能够显著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切口负压治疗预防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116例肥胖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术后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对手术切口进行常规缝合,观察组对伤口置简易负压引流管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临床表现的差异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总愈合率(93. 1%)高于对照组(70. 69%),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1. 21±0. 38) d]、住院时间[(6. 03±1. 04) d]、脂肪液化率(1. 72%)、切口感染率(1. 72%)均少于对照组[(2. 24±0. 52) d、(10. 26±1. 35) d、79. 31%、15. 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切口负压治疗装置的应用,可降低肥胖产妇剖宫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切口与身体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医院住院行剖宫产78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符合剖宫产指征且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符合剖宫产指征且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产妇,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率为28.95%,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其中术前发生胎膜早破及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5.26%,经阴道检查的次数(3.4±0.3)次,对照组为(1.5±0.4)次,而术中所用时间(1.9±0.3)h,对照组为(1.7±0.2)h,住院时间(9.7±2.6)d,对照组为(7.3±3.2)d,两组上述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比较多,临床应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才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刨宫产产妇感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2 128例产妇行剖宫手术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 07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导致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12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44%;单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5.80±2.35)kg/m2、(90.50±25.65)min、(90.80±25.50)min、(450.60±58.90)ml、(11.60±2.40)d,对照组分别为(20.10±1.24)kg/m2、(50.42±15.37)min、(50.30±20.10)min、(247.6±78.2)ml、(7.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室、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是影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应妥善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加强医院卫生消毒管理,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自制带侧孔负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10 d,引流量明显减少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结果 观察组37例中仅1例(2.7%)发生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者,切口愈合时间(9.36±2.18)d.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7例(23.3%),其中切口裂开3例(10.0%),切口愈合时间(12.25±4.06)d.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两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6,P<0.05).结论 应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管行术后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预防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切口阐尾炎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切口长度(3.3±0.2)cm,术后恢复时间(4.1±0.8)d,对照组切口长度(6.6±0.5)cm,术后恢复时间(6.1±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遗留瘢痕1例,几率2.8%;对照组遗留瘢痕4例,几率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几率2.8%;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几率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1998年起对有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急诊剖宫产病人采用术中用灭滴灵液冲洗宫、腹腔进行临床观察,以探求灭滴灵的局部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两个行政组,床位相等,随机收住病人,1组剖宫产术中应用灭滴灵冲洗(用药组),2组不用(对照组)。1998年7月~1999年1月急症剖宫产152例,用药组72例,对照组80例,两组感染高危因素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1月90例胃肠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的乳胶引流,观察组45例则予以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6株,对照组24株占66.67%,观察组12株占33.33%;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13.8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引流液变清时间、拔管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二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5.53±1.83)d、(9.54±4.68)d、(10.28±4.36)d、(17.95±8.58)d、(158.94±23.74)ml/d、2.22%,对照组分别为(7.64±2.23)d、(15.82±6.63)d、(14.84±5.37)d、(23.78±1.85)d、(100.45±17.46)ml/d、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能减少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引流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13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4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术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软化度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8.55%、98.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42±1.09)d和(4.56±1.3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诉切口软者分别为70.29%和5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缝合术比较,可减轻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改善出院时切口软化度,且对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