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思祥  姚志容  李军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3):444-447
目的研究枸骨Ilex cornu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4S)-4-(4-hydroxy-3-methoxybenzyl)-2-(5-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ol(1)、大黄素甲醚(2)、11-酮基-α-香树脂棕榈酸酯(3)、羽扇豆醇(4)、30-醛基羽扇豆醇(5)、乌索醇(6)、3β-羟基-乌索-11-烯-13β(28)-内酯(7)、乌索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坡模酸-28-O-β-D-葡萄糖苷(11)、长梗冬青苷(12)。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郑金燕  杨刚劲  赖茂祥  黄云峰  刘布鸣 《中草药》2015,46(16):2371-2376
目的研究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丁茶冬青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β-谷甾醇(2)、α-香树精(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醇(4)、3-乙酰氧基-12-乌苏烯-28-醇(5)、3-乙酰氧基-12-乌苏烯-28-醛(6)、齐墩果酸(7)、乌苏酸(8)、槲皮素(9)、胡萝卜苷(10)、ficuscarpanoside B(11)、3β-O-28-去甲-12,17(18)-二烯乌苏烷(12)、逞罗树脂酸(13)、坡模酸((14)、α-D-葡萄糖(15)、2,6-二甲氧基苯醌(16)、丁香醛(1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ilexoside D(19)。结论化合物6、12、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李若斐  夏文绮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2018,49(7):1513-1519
目的研究四季青Ilex chinensis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四季青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quadranoside Ⅳ(2)、玉叶金花苷R(3)、monepaloside F(4)、冬青苷XXⅦ(5)、冬青苷XXXⅦ(6)、冬青苷XXXⅧ(7)、冬青苷XLI(8)、niga-ichigoside F1(9)、kalidiumoside D(10)、竹节参苷Ⅳa(11)、长圆果冬青苷M(12)、23-羟基-白桦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结论化合物1、10、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柴玲  陈明生  卢文杰  林霄  刘布鸣 《中草药》2020,51(3):581-587
目的研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茎皮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以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人结直肠腺癌HT-29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对所分离鉴定的部分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互叶白千层茎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3-O-β-顺式-咖啡酸酯(1)、乌苏酸-3-O-β-反式-咖啡酸酯(2)、阿魏酸三十酯(3)、3-O-乙酰基-11(12)-烯-乌苏-28,13β-二酯(4)、3-O-乙酰基乌苏酸(5)、咖啡酸三十酯(6)、乌苏酸(7)、正二十九烷醇(8)、乌苏-12(13)-烯-3-酮-28-羧酸(9)、3β-O-乙酰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10)、白桦脂醇(11)。结论化合物1与2互为顺反异构体,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除化合物1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的细胞毒活性较其异构体(2)强,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测定化合物1~9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枸骨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1)、3,4,5-三咖啡酰奎宁酸(2)、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丁香醛(7)、没食子酸乙酯(8)、二氢芥子醇(9)、2,6-二甲氧基-1,4-苯醌(10)、牛蒡苷元(11)、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质素苷(13)、(+)-(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夏佛托苷(15)。结论化合物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存琴  王宏婷  许浩  师彦平 《中药材》2015,(8):1653-1655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蔷薇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1)、2-氧代-坡模酸(2)、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构莓苷F_1(4)、野蔷薇亭(5)、23-羟基-委陵菜酸(6)、阿江榄仁亭(7)、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1β,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儿茶素(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3,4,5-三甲氧基苯酚-O-β-D-芹糖-(1→6)-O-β-D-葡萄糖苷(12)、4-羟基-3-甲氧基-1-苯基-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乙酯(14)、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3,4,5-三甲氧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9、11~13、15、16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11~16为首次从小果蔷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刘赟  周欣  龚小见  赵超  陈华国 《中草药》2010,41(11):1780-1781
目的研究鬼箭羽Euonymus a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1αH-何帕-22(29)-烯-30-醇(1)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1,30-三十烷二醇(3)、正辛烷(4)、正壬烷(5)、正二十四烷酸(6)、β-胡萝卜苷(7)、羽扇豆醇(8)、山柰酚(9)、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0)。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唇形科蜜蜂花属植物香蜂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峰花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三对节酸(2)、香草醛(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乌苏酸(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2α,3β,23,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9)、迷迭香酸(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1)、β-谷甾醇(12)、十六烷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