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4种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生长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 种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生长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 菌剂,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和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AM 真菌对苍术根茎的侵染率不同,接种AM 真菌能显著降低苍术根茎的折干率,而对根茎挥发油中5 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AM 真菌与植物之间具有选择性。不同AM 真菌对苍术地下部分的营养生长存在差异,但对苍术挥发油的品质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7)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品质及其根茎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接种AM真菌,观察滇重楼根茎的品质和根茎中甾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CK)相比,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的菌根侵染率无影响,但能增强菌根侵染强度和改善滇重楼根茎的品质,根茎中甾体皂苷组分的相对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滇重楼根系侵染强度、改善滇重楼根茎的品质,并影响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数量和主要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洁  郭兰萍  黄璐琦  张永清  韩小丽 《中草药》2008,39(10):1548-1552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滇重楼共生培养条件下,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养分,AM真菌侵染率及根茎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滇重楼实生苗接种外源性AM真菌后处理组与不接种对照(CK)组根系侵染率、根际土壤养分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的变化,以及根际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总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与CK组相比,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系侵染率显著增强(P0.05),处理组滇重楼根际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总球囊霉素含量、全氮含量较CK组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和pH较CK组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CK组相比变化较大,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结论:接种AM真菌能够改善滇重楼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助于根际土壤养分转化,促进滇重楼生长,提高药材的入药品质。  相似文献   

5.
施磷量和AM真菌对柴胡生长的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莉  滕华容  贺学礼 《中草药》2006,37(9):1405-1409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和两者的混合菌剂对柴胡Bupleurumchinense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接种AM真菌提高了柴胡根系菌根侵染率,增加了植株磷的量和根干质量;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的量明显高于对照株,而接种混合菌种的柴胡根可溶性糖的量低于对照株;AM真菌接种效应因菌种和施磷量不同而变化,施磷量为0.1~0.3g/kg时接种效果最好。结论接种AM真菌有利于柴胡生长,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土壤环境变化。方法:通过含5个重复的盆栽对照实验,比较施加AM真菌Glomus m osseae(GM)后,苍术生物量、挥发油成分及根际区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苍术对AM依赖性达到245%。t检验表明,VA组苍术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M组与CK组苍术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相对较大的主要组分基本没有差别;③土壤养分检测表明,AM组根际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CK组;④GC-MS分析发现,AM组和CK组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完全相同,表现为AM组的组分5,6比CK组高,而CK组的组分9~11比AM组高;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B iolog检测发现,AM组的AWCD值在整个温育过程中始终高于CK组,在反应192 h后,AM和CK 2组土壤的AWCD值分别达到0.66和0.46。t检验表明,72 h和168 h时AM组和CK组的微生物shannon及M cIntosh s均匀度基本一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M cIntosh s多样性指数在72 h差异不明显,而168 h AM组均高于CK组(P<0.05)。结论:接种AM真菌,能促进了苍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影响苍术根际区有机质组成,从而显著促进苍术的营养生长,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浓  丁博  冯源  戚文华  张华  郭冬琴  向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158-3167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滇重楼根系AM真菌侵染能力和入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率、侵染强度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增强根内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提高滇重楼菌根生活力。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不同甾体皂苷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的药用品质,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滇重楼甾体皂苷质量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选择性,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接种菌剂。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对掌叶大黄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对照试验,设不接种AM组为CK组,设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AM组,每处理组重复15盆,每盆播种掌叶大黄种子10粒,出苗后间苗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浸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施加AM真菌后,掌叶大黄生物量、蒽醌类组分的变化。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96.96±1.57)%和0,侵染强度分别为(62.07±3.40)%和0;与CK组比较,AM组根和根茎产量提高了(42.96±2.12)%,总蒽醌类平均值提高了1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AM组与CK组掌叶大黄蒽醌类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接种AM真菌处理并未导致掌叶大黄有效成分的根本改变。结论:接种AM真菌后,能明显促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生长发育,增加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在试验期间未造成掌叶大黄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为培育优质滇重楼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在灭菌栽培土壤中分别接种9组不同AM真菌组合,以不接种为空白组,观察不同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根系侵染率、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接种外源AM真菌组合显著增加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根系AM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以及根内琥珀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不同AM真菌处理组对滇重楼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种混合AM真菌可以诱导滇重楼次生代谢过程的变化,总皂苷含量在T1至T2时期呈上升趋势,T2至T4时期急速减少,到T5时期有所提高。结论:不同混合AM真菌能与滇重楼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提高菌根生活力,增强滇重楼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逆性,促进滇重楼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根茎品质。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S5,S8,S9组AM真菌组合效果最佳,为滇重楼菌根生物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方芳  戴传超  张波  梁侨丽 《中草药》2009,40(3):452-455
目的 建立茅苍术悬浮细胞系,研究2种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产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用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进行诱导处理后超声提取茅苍术细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 获得的茅苍术悬浮细胞生长较快,于第21天生物量达到最大,为6.95 g/L.未经诱导处理的茅苍术悬浮细胞中仅检出β-桉叶醇,其在培养21 d的细胞中的量达到最大,为17.469μg/g.添加2种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小克银汉霉属和孔球孢霉属,编号为AL4和AL12)的粗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生物量及挥发油积累均有影响,其中AL4粗诱导子综合效果更好.添加AL4粗诱导子到14 d的茅苍术悬浮细胞培养基中,诱导子质量浓度为每升培养基含糖20 mg,诱导处理7 d后收集细胞,发现其干质量比同期对照提高3.31%,且检出细胞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干质量分别达到14.715、28.395、38.794、8.310μg/g.其中β-桉叶醇的量是对照的2.22倍.结论 添加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的生长及挥发油积累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侯敢  黄迪南  祝其锋 《中草药》2002,33(3):245-247
目的 为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TN)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LT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与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及其关系。结果 ⑴LT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细胞内GSH浓度随NO生成增加而减少;⑵NO生成抑制剂能抑制LTN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和细胞内GSH水平降低;⑶GSH去除剂能抑制巨噬细胞NO生成。结论 研究表明LTN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并同时消耗细胞内GSH,细胞内GSH水平可能与NO的生成有密切关系。提示细胞内GSH可能起到调节巨噬细胞NO生成和保护宿主细胞免受NO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粉防己碱及5-溴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茂金  万仁忠  苏美英  刘昌孝 《中草药》2007,38(10):1531-1535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及5-溴粉防己碱(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方法大鼠分别ivTet及BrTet(20mg/kg)后采集尿液、粪便、胆汁和肝脏,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LC/MSn)对Tet及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ivTet后,在体内可测到2个单去甲基、1个双去甲基、2个单羟化代谢物和2个氮氧化物;大鼠iv BrTet后,在体内可测到3个单去甲基、2个双去甲基、2个单羟化代谢物和2个氮氧化物,还测到脱溴代谢物(Tet)和进一步脱甲基代谢物,另外还测到4个相代谢物,分别是BrTet双去甲基硫酸结合物,单去甲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单羟化硫酸结合物和单羟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Tet和BrTet在大鼠体内广泛代谢,二者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其代谢物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13.
归纳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在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中的问题,探讨 SOAP 在中医内科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总结文献发现问题,在中医内科见习课程中具体应用SOAP,最后师生讨论.结果表明,SOAP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在中医内科见习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见在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中,使用 SOAP 模式进行教学与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它是强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苷锌(HBZn)改善缺血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损伤及修复血神经屏障(BNB)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单侧夹闭颈总动脉法建立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假手术组、黄芩苷锌组(3.75,6.5,13 mg·kg-1),黄芩苷组及葡萄糖酸锌(zinc gluconate)组。超微电镜观察视神经细胞线粒体的结构;比色法检测缺血损伤2 h后各组小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视神经组织中免疫球蛋白G(Ig G)(缺血后12 h),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缺血后28 h),MMP-9(缺血后2 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黄芩苷锌(6.5 mg·kg-1)组能保护缺血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激活SOD活性,降低MDA,MPO水平。能修复血神经屏障,Ig G,Fibrinogen,MMP-9等血源性因子蛋白表达量增加,调节MMPs/TIMPs的平衡。结论:黄芩苷对缺血性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的等摩尔浓度HB组和等摩尔浓度锌的葡萄糖酸锌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小鼠视神经组织中血源性因子Ig G,Fibrinogen,MMP-9的激活,抑制MMPs家族的表达,调节MMPs/TIMPs的平衡和异常沉积来修复血神经屏障有关,同时证明黄芩苷和锌的络合物增强了单体抗氧化应激和缺血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胆胰宁(DYN)对慢性胰腺炎(CP)大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该方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的方法制造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柴胡汤丸组,胆胰宁低、高剂量组,观察胆胰宁治疗4周后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胆胰宁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提高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胰宁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降低大鼠血清及胰腺MD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胰宁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降低其血清及胰腺组织MDA的含量,能够有效地对抗慢性胰腺炎形成过程中的胰腺组织损伤,从而对慢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红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红花组。采用一侧肾切除加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FSGS大鼠模型,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价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免疫组织化学提示FN、LN在肾小球及小管中表达明显(P〈0.01);红花组FN、LN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花能抑制FN和LN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其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中的过度沉积,延缓其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7.
吴家胜  陆雄  马越鸣  张宁 《中草药》2010,41(1):73-77
目的研究泻心汤对高脂饮食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并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泻心汤组及二甲双胍组,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3周后,检测各组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G和TC)、血清胰岛素(INS)、肾功能、肾脏指数及尿蛋白,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泻心汤给药13周明显缓解大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降低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尿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脂水平,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变化。结论泻心汤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和HbAlc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早期阶段(7天)肺、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作用机制即肺纤维化早期阶段中医方证本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用药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药,7d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结果:模型组肺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和泼尼松组,5-HT含量低于肾气丸组和泼尼松组,肾气丸组DA含量低于瓜蒌薤白汤组;模型组脑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DA含量低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麦门冬汤组,大黄虫丸组5-HT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肺纤维化早期阶段肺、脑组织NE含量增高,脑组织DA含量降低;瓜蒌薤白汤能阻止肺组织NE含量的增高与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麦门冬汤能阻止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大黄虫丸能提高脑组织5-HT含量,肾气丸能降低肺组织5-HT含量。上述方药可能通过影响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干预肺纤维化早期阶段病变,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变化可能与中医方证本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天津市区零售药店中五加皮的用药情况。[方法]以香加皮中的杠柳毒苷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薄层层析色谱(TLC)法进行含量测定和定性鉴别。[结果]在32个样品中,31个样品为香加皮,1个为五加皮。[结论]天津市区零售药店中存在以香加皮代五加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重组水蛭素体内抗凝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吕莉  李欣燕  韩国柱  汪和睦 《中草药》2002,33(6):520-522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素新药开发提高实验依据,方法:家兔iv重组水蛭素前及后心脏采血,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考察其抗凝活性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重组水蛭素能明显延长TT和APTT,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PT无明显影响,其延长TT和APTT的作用随时间而下降,作用持续约60min,结论:重组水蛭 素具有明显抗凝作用,明显强于现有抗凝药肝素,且其作用强度与同剂量德国产基因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