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姜苗苗  冯毅凡  张雪  姚新生 《中草药》2011,42(12):2386-2388
目的 研究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景洪哥纳香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单乙酰双哥纳香二醇(1)和景洪哥纳香胺酮(2).结论 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苯乙烯内酯二聚体,化合物2为一个新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2.
景洪哥纳香胺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台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十六酸(I)、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SR,6S,7R,8R)-7,羟基-8苯基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Ⅱ)、景洪哥纳香胺(Ⅳ)。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Ⅳ为从哥纳香属中发现的一种新结构类型的生物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和MS、NMR等波谱鉴定技术。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1)-(6)。结论: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哥纳香叶的抗肿瘤活性苯乙烯内酯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isoaltholactone(1),goniodiol-7-monoacetate(2),leiocarpin A(3),goniodiol(4),另3个为松乔素(pinocembrin,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化合物1-4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近40篇文献,对2003年以来哥纳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该属植物所含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苯乙烯内酯、生物碱、黄酮、乙酰精宁、挥发油等;近10年来,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5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0个,黄酮类化合物10个,乙酰精宁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化合物23个。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苯乙烯内酯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方面;其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哥纳香甲素已经开发成抗肿瘤一类新药;但160个种中,只开展了部分种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研究工作,该属植物还有大量的研究空间。本文综述哥纳香属植物近10年来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建立快速鉴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应用ACQU 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根据质谱信息推测了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12个苯乙烯内酯的结构.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地鉴定了植物中的苯乙烯内酯,同时本文探讨了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7.
陈立军  于利人  姚丽  靳秋月 《中草药》2006,37(7):1116-1117
印度的T a lapatra l于1985年首次从民间常用草药Gon io-tha lam us sesqu ip ed a lisW a ll.的枝叶中分离得到哥纳香三醇。随后,F ang和A lkofah i等又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天然海南哥纳香醇甲(哥纳香醇甲,how iino lA)及其衍生物,体外研究显示它们均具有抗肿瘤活性[1,2]。于德泉[3]在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海南哥纳香的根、茎皮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哥纳香衍生物——哥纳香醇甲(图1)。1995年,孙绍毅合成了( )-哥纳香三醇及部分衍生物,并证实了天然的哥纳香醇的立体构型为5S,6R,7R,8R[4]。1996年,陈虹开始探索合成了一…  相似文献   

8.
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景洪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双氢黄酮(Ⅰ)、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5R,6S,7R,8R)-7-羟基-8苯基 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Ⅲ)、(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5-羟基-2-吡喃酮(Ⅳ)、(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吡喃-2-酮(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7-苯基-2,6-二氧双环[3,3,1]壬烷-3-酮(Ⅰ)、10-氨基-4-羧基-3,8-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10-氨基4,8-二羟基-3-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Ⅲ)、β-谷甾醇(Ⅳ)和β-胡萝卜苷(Ⅴ)。结论分得的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哥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奇志  何明芳  梁敬钰 《中草药》2003,34(3):277-280
介绍从哥纳香属Goniothalamus (Bl.)Hook.f.et Thoms.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成分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近10年来哥纳香属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加以综述。从哥纳香属中分得的新化合物苯乙烯内酯类34个,番荔枝乙酰精宁类39个,生物碱类14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中部分单体显示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许枬  张宏达  谢雪 《中草药》2012,43(5):841-843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泻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13(17),25(27)-脱氢-原萜烷-3,24-二酮(1)、24-乙酰泽泻醇A(2)、24-乙酰泽泻醇F(3)、泽泻醇F(4)、泽泻醇G(5)、泽泻醇A(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泽泻醇X.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藤茎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取三叶木通的藤茎100 kg,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成浸膏。浸膏加适量的水混匀后,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正丁醇层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质谱、核磁共振技术(1H和13C-NMR)和相关文献数据等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叶木通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通皂苷B(1),木通皂苷C(2),皂苷PH(3),卵叶银莲花苷A(4),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烷-30-去甲基-12,19-双烯-28-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akemisaponins D(6),akemisaponins E(7),积雪草苷(8),皂苷PJ1(9),scheffoleoside A(10),symplocosneolignan A(11),刺楸皂苷D(12),leonticin E(13),ciwujianoside A1(14)。结论:化合物1~4,11,13,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三叶木通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和利用三叶木通植物资源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红豆杉针叶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putraflavone(2),sequoiavone(3),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4),baccatin Ⅵ(5),taxumairone A(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巩婷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8-2140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曹俊岭  李国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301-2303
目的:对鹅不食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鹅不食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从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7,4’-O-二甲基双氢山柰酚(1),莺尾甲苷A(2),5,8,4’-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3),3-甲氧基槲皮素(4),3-O-咖啡酸-α-葡萄糖酯(5),3-O-咖啡酸-β-葡萄糖酯(6),槲皮素(7),表松脂醇(8),粗毛豚草素(9)。结论:化合物1~3,5~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超  胡钰  孙家祥  皮慧芳  张鹏  阮汉利 《中草药》2011,42(11):2177-2180
目的研究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野核桃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n-octacosanoxy)ethanol(1)、(+)-galeon(2)、jugcathnin A(3)、2-乙氧基胡桃醌(4)、山柰酚(5)、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7)、6,7-二羟基香豆素(8)、Z-P-coumaryl-hexacosanoate(9)、香草酸(10)、咖啡酸(11)、邻苯二甲酸(12)、二十四烷酸(13)、二十八烷醇(14)、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5)、二十九烷醇(16)、二十五烷醇(17)、硬脂酸(18)、软脂酸(19)、β-谷甾醇(20)、β-胡萝卜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21均为首次从野核桃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毛冬青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冬青科植物毛冬青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 -20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茎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ilexgein A(1),ilexsaponin A1 (2),ilexsaponin B1(3),ilexsaponin B2(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毛冬青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芝麻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芝麻花Sesa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鼬瓣花亭(ladanetin,2),鼬瓣花亭-6-O-β-D-葡萄糖苷(ladanetin-6-O-β-D glucoside,3),芹菜素-7-O-葡糖醛酸(apigenin-7-O-glucuronic acid,4),胡麻素(pedalitin,5),胡麻素-6-O-葡萄糖甙(pedalitin-6-O-glucoside,6)。结论:6个黄酮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华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μg/mL。  相似文献   

20.
Pei H  Lei J  Qian SH 《中药材》2012,35(3):407-410
目的:研究急性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材料、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活性筛选技术研究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从急性子中分离得到3个双萘呋喃-7,12-酮类衍生物:balsaminone C(1)、balsaminone A(2)、balsaminone B(3)。结论:化合物balsaminone C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1~3均具有抑制肿瘤细胞A549、Bel-7402、Hela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