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49-151
乌头类中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主含乌头碱等生物碱,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中关于乌头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文献,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乌头类中药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乌头类中药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尹君 《光明中医》2012,27(4):818-821
中药药性是指决定一种物质成为中药的性质或属性,是对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有毒无毒(毒性)作为药性之一,是中药治疗作用之外的,对(人体)正气损伤的"负效应"(不良反应是其表现)认识,是中药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分别从中药毒性的历史渊源、中药毒性的含义、中药减毒的方法以及中药的现代研究等方面,浅谈一下笔者对中药毒性的再认识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特别是新马禁用黄连事件、日本柴胡事件、巫丹事件、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的发生,使中药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有没有毒和应当如何认识其毒性的问题一直是医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中草药、中成药的中毒实例、中毒机理、毒性认识和合理使用与加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认为某些中药确有明显的毒性,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中药。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加强中药毒性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中药有没有毒和应当如何认识其毒性的问题一直是医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对中药毒性概念的认识、毒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中药毒性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的目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应重视中医药对中药毒性认识,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药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传统的所谓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偏性,是中药的一种性能。现在所谓的“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完全脱离了中药的治疗作用,单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去除可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7.
姜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01-101
药物毒胜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本文笔者对中药毒l生进行了探讨,对如何预防中药毒阻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剂作为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载体,一直占据中药剂型的首要地位,但传统汤剂存在的煎煮费时、携带不便、口感较差、药材浪费等问题,限制了现代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因此研究既能保持传统汤剂通过煎煮保持的巩固疗效,又方便快捷,使用方便的中药剂型,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大任务。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从古到今,中药煮散剂都不失为满足上述条件的优良剂型,故本文从国内外中药煮散剂研究的现状、煮散剂优势与特色及展望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为以后中药煮散剂的研究、发展和运用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药毒性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毒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药毒性理论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科学揭示中药毒性理论的实质,中药毒性现代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科学界定中药个药毒性属性基础上,对"无毒"中药重点进行"辨证(病)使用基础上的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观察,对"有毒"中药着重进行毒性机理和安全使用条件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毒性特点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彭成  邓家刚 《山西中医》2009,25(2):49-50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中药的使用必须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剂量、炮制、配伍、煎服方法等)可能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中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王宇光  马增春  梁乾德  汤响林  高月 《中草药》2012,43(10):1875-1879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邵建强 《中草药》2009,40(6):994-998
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药指纹图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海英  高山行 《中草药》2005,36(6):801-804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1998-2003年授予中药专利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中药专利授权的数量,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专利数量、中药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数量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明显多于中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中药复方专利大大超过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与中药职务专利比较中药非职务专利占绝对优势。而在授予中药专利中,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中药职务专利的比例,恰恰正是衡量中药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指标。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创造性较低的现状。在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认定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专利法应尽快确定并完善中药专利创造性标准,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技术上提高中药的创造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利华  杨悦  董丽  苏钢强  黄泰康 《中草药》2004,35(11):1201-1204
从中西医药体系的本质差异所造成的被认知和认同的程度、法规、标准、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及其水平、市场需求的压力、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合理程度等多方面,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中药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针对不同目标国采取适宜的组合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中药产品标准并逐步实现标准的与时俱进、提高产业要求、改善竞争环境、提高对中药产品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发挥政府政策效用提升国内需求条件等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药在美国的专利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野 《中草药》2007,38(1):137-140
中药由于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复杂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很难获得西方专利制度的保护。通过检索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分析了从1977年到2006年近30年来,美国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情况及特点,得出中药能够在美国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的结论,并为了解美国中药专利保护情况提供参考。同时,在美国很大一部分中药专利是由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现状也引发思考,作为中药的起源地,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利用中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药免疫数据库及对中药免疫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虹菲  刘启贵  刘辉 《中草药》2007,38(2):297-301
建立中药免疫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中药免疫规律。数据库所收录的中药全部来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植物药,检索自1980年以来的有关这些药物的免疫研究的原始文献。对中药的生物学分类、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免疫功能作用等进行标引,并建立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以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为统计源,根据检索的结果统计不同类别的中药的数量和其中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味数,用Excel处理数据并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的结论证实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中药的功能分类、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能够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应该得到尊重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药“全指纹图谱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易延逵  陈志良  杨永华 《中草药》2007,38(7):1105-1107
目前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较多,且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现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全指纹图谱系”这一新的概念。中药的“全指纹图谱系”考察方中每一味药物的信息,即根据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及其与功能主治相关药效作用等,确定中药所含有的具体各类成分,进而根据每一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和仪器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指纹图谱,并进一步确定中药“全指纹图谱系”中每张指纹图谱中每一个指纹峰的来源。对中药“全指纹图谱系”建立程序、建立方法、构建模式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药止血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贝华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09,40(8):1324-1327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已知的中药止血成分几乎囊括了各类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生物碱类、萜类和甾体、酚类和黄酮类、鞣质、醌类、苯丙素类、脂类、有机酸类等.按植物化学分类学对已报道的一些中药止血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发现新的止血成分和开发止血新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的纳米化是其中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在对目前国内中药领域的纳米化研究进行评述的同时,对研究现状表明了一些看法,提出了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观点以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可能在中药上的应用。新的研究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