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侧岩下窦同时采样测定血清ACTH浓度对鉴别Cusbing氏病与异位ACTH综合症很有价值。该方法对于隐匿的垂体腺瘤也有用。至少80%的垂体ACTH腺瘤是微腺瘤,而几乎没有什么生长激素腺瘤是微腺瘤。Mayo医院的23例生长激素腺瘤中仅3例直径小于10mm,但35例生长泌乳激素混合腺瘤中9例为微腺瘤。今天,提倡肢端肥大症的早期诊断,该阶段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在放射免疫方法测量中仅位于临界水平。作者对5例(男4例,女1例,27—68岁)有轻微肢端肥大症表现及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轻微升高者作了经岩下窦采样。5例均作过CT,3例还作了MR。从外周静脉及左右岩下窦插管,分别同时采取静脉血。4例静脉注射1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的MRI增强扫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 ,约占颅内肿瘤的 10 %~15 %。随着 CT和 MRI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使垂体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增加 [1 ,2 ] 。本文对手术和病理证实、行 MRI平扫 增强的 36例垂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 MRI增强扫描在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 36例 ,男 18例 ,女 2 2例。年龄 2 0~ 5 6岁 ,平均 36 .1岁。微腺瘤 (直径 10 mm以下 ) 10例 ,大腺瘤 (直径大于 10 mm )2 6例。其中泌乳素腺瘤 6例 ,主要症状为月经失调、闭经、泌乳等 ;生长激素腺瘤 10例 ,主要症状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促…  相似文献   

4.
垂体微腺瘤的MR成像(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 2 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前 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 (4 4 % ) ,等信号 14 (5 6% )。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 88%。标准剂量增强 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 7例 (5 8% )低信号上升到 11例 (91% ) ,半剂量法增强 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 (10 0 % ) ,非动态增强 5例中 ,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 :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动态增强扫描 ,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杜鹏  林伟  张静 《武警医学》2011,22(4):296-299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的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34例垂体微腺瘤中,平扫检出病灶24例,而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似"充盈缺损".MRI平扫的检出率为70.6%,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率为100%,行McNemar x2检验,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法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及检出率,降低MRI图像的不确定性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者,应常规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征象 ,评价其规律性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 1996~2 0 0 0年住院病人中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 2 0 0例 ,按激素分泌类型分别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 ;MRI上肿瘤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向周围侵犯情况。结果 垂体腺瘤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 ,但 3 5~ 5 5岁之间占 60 %。泌乳素腺瘤男女比例为 1∶2 ,黄体生成素腺瘤 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2例为男性 ,余男女发病率相似。临床症状、体征交叉出现。MRI表现 ,垂体瘤大小从 0 .5cm× 0 .8cm× 1cm~ 6cm× 7cm× 8cm ,多激素腺瘤最大直径多 >5cm。增强前后信号特征无明显差异 ,未见钙化。最多见者为向鞍上生长 ,其次为向下、两侧或一侧海绵窦及第三脑室下部。结论 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 ,虽不能据此作出确切的激素分泌类型诊断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56例无功能垂体腺瘤,分泌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腺瘤的CT表现。并讨论CT表现与手术、病理、内分泌学改变的关系。无功能性腺瘤17例。非增强CT扫描显示低或等密度(平均19.1H),增强CT扫描中5例无增强,平均CT值为36.8。密度与腺瘤类型无关。催乳激素性25例。血清催乳激素含量在30毫克/毫升以上,有10例为微小腺瘤。血清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明显有关。扫描前后CT值与无功能腺瘤几相同。5例无增强。然催乳激素腺瘤增强检查中些病例为高密度。生长激素性腺瘤14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超过10毫克/毫升。2例微小腺瘤为嗜酸性。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动态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匙孔动态MR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过度肥胖或肢端肥大等症状的 53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影像资料 ,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相互隔离、不知道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情况下对 53例的动态MRI、MR传统增强及冠状面平扫T1 WI分级 ,并得出一致结果。分级标准为 :0级 :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 ;Ⅰ级 :垂体内信号不均匀 ;Ⅱ级 :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的异常信号区。将动态MR、MR传统增强及平扫图像分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动态MR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者 (0级 ) 1例 ,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 (Ⅰ级 ) 2 9例 ,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的异常信号区者 (Ⅱ级 ) 2 3例 ;MR传统增强 0级 2 6例 ,Ⅰ级 1 7例 ,Ⅱ级 1 0例 ;MR平扫 0级 39例 ,Ⅰ级 1 0例 ,Ⅱ级 4例。本组动态MR检出率为 98 1 % ;传统增强MR检出率为 51 9% ;MR平扫检出率为 2 6 4%。行×列 χ2 检验 ,P <0 0 0 5。表明动态MR能明显提高微腺瘤显示的级别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动态MR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 ,降低MR图像模棱两可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者 ,动态MR应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用直线加速器放射科(X刀)治疗16例垂体催乳素瘤。女性15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7.5岁。曾用过溴隐亭治疗。采用MRI扫描确定腺癌的大小,CT扫描用于立体定向靶点定位、腺瘤的直径都限于4~10mm,与视交叉的间距为2~5mm。用5或7.5mm准直器,最大剂量20~25Gy。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为:7例病人临床症状缓解,PRL恢复至20~25ng/ml;6例获改善,PRL降至40~100ng/ml;3例病人无变化,PRL>200ng/ml。MRI扫描发现11例病人瘤体消失或缩小,5例瘤体直径无变化。治疗前视力、视野正常者未发现治疗后的视觉功能损害,而3例已有视力视野损害的病人有2例治疗后获改善。结果表明,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是可供治疗垂体微腺瘤选择的有效而无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29例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及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29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小于5mm 18例,5~10mm 11例.平扫16例T1WI可见低信号影;无明显异常信号8例(其中6例病灶直径小于5mm);垂体形态异常5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MR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炎是少见的垂体腺感染性病变,确切原因仍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过程。由于它常呈垂体肿块型改变,因而常易误诊为垂体腺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例垂体腺炎的病例,女4例,男1例;15~40岁。采用MRI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鞍区成像,平扫及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TR/TE=400~600/12~20ms,层厚2~3mm,连续扫描,像素256×192。4例经手术及活检证实为淋巴细胞型垂体腺炎。3年内随访中3例经MRI增强扫描,第5例则基于临床、内分泌、MRI表现及相应的激素治疗而确诊。作者还复习了128例垂体巨腺瘤病例的MRI表现,并与之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缺乏(GHD)矮小症的垂体MRI特点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生长激素(GH)激发峰值对矮小症的垂体诊断及预判,分析垂体发育的影像表现和矮小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诊断为CHD矮小症的92例患者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儿童6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行头颅冠状位、矢状位T1WI序列及轴位T2WI序列扫描。GH激发试验采用溴吡斯的明与可乐定联合,用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采静脉血1 ml测GH水平,GH峰值≥10μg/L正常,GH峰值5~10μg/L为部分缺乏,GH峰值<5μg/L为完全缺乏。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92例中MRI垂体形态、信号表现未见异常59例(64.1%),垂体高径为3.0~6.5 mm;垂体形态及信号表现异常33例(35.9%);其中垂体腺瘤4例(4.3%,包括垂体微腺瘤2例);小垂体15例(16.3%);空泡蝶鞍2例(2.2%);垂体柄异常改变(变细、扭曲、饱满)5例(5.4%);垂体肿瘤6例...  相似文献   

15.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变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14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1WI、T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VISTA)序列T2WI。将每例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进行组合,得到3组图像集,A组包括常规序列平扫+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B组仅包括增强后3D-VISTA T2WI,C组包括所有序列的图像(A+B)。由3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中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单独3D-VISTA T2WI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扫+增强MRI(A组)及其联合增强后3D-VISTA T2WI(C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109)。A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34/69)和68%(53/78),B组分别为46%(32/69)和97%(76/78),C组分别为88%(61/69)和97%(76/78);平扫+增强序列结合增强后3D-VISTA T2WI的综合影像组(C组)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增强后3D-VISTA序列T2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该序列联合平扫+增强序列在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对MRI图像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情况进行分级.将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的检出率与常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4.7%、97.4%和73.7%,这种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MRI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显示的等级.结论 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5 mm垂体微腺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 -MRI)动态扫描时间的选择对诊断 <5mm垂体微腺瘤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进行分析。使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仪。所有患者在常规平扫后 ,均进行DCE -MRI冠状位扫描。结果  3 6例均呈阳性结果 ,<5mm的垂体微腺瘤由于瘤体微小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 ,本组平扫 19例未发现信号学改变 ;7例未发现形态学改变 ,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 ,明确诊断。结论 DCE -MRI对 <5mm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 ,尤其是动态早期 ,在 3 3 .5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 ,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