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动态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匙孔动态MR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过度肥胖或肢端肥大等症状的 53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影像资料 ,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相互隔离、不知道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情况下对 53例的动态MRI、MR传统增强及冠状面平扫T1 WI分级 ,并得出一致结果。分级标准为 :0级 :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 ;Ⅰ级 :垂体内信号不均匀 ;Ⅱ级 :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的异常信号区。将动态MR、MR传统增强及平扫图像分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动态MR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者 (0级 ) 1例 ,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 (Ⅰ级 ) 2 9例 ,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的异常信号区者 (Ⅱ级 ) 2 3例 ;MR传统增强 0级 2 6例 ,Ⅰ级 1 7例 ,Ⅱ级 1 0例 ;MR平扫 0级 39例 ,Ⅰ级 1 0例 ,Ⅱ级 4例。本组动态MR检出率为 98 1 % ;传统增强MR检出率为 51 9% ;MR平扫检出率为 2 6 4%。行×列 χ2 检验 ,P <0 0 0 5。表明动态MR能明显提高微腺瘤显示的级别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动态MR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 ,降低MR图像模棱两可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者 ,动态MR应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垂体微腺瘤冠状位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8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microadenom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only coronal scan was done. All patients were document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On coronal CT scan, the density, height and the shape of the pituitary gland, as well as the bony structure of the sellar floor could be displayed clearl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four criteria were reli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microadenoma. If coronal CT demonstrates a normal pituitary gland, in our opinion, it is not necessary to take other X-ray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6.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动态MRI对垂体徽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手术25例,临床证实6例),采用美国GE1.5T超导磁共振仪,动态增强扫描,用造影剂Gd-DTPA(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采用FSE序列。结果:常规平扫31例中有2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80.6%,而动态增强后31例中28例病灶呈低信号,有明显的图像特点,占90.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具有特征性改变,在诊断垂体微腺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为鞍内向鞍上生长的实性肿块,可伴鞍底骨质破坏。垂体微腺瘤的典型表观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局限性向上隆起或向下压迫鞍底,还讨论了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4例垂体腺瘤卒中的CT 表现,除均具有垂体腺瘤的共同CT 表现以外,瘤卒中CT 征有:(1)平扫瘤体中局限密度增高;(2)瘤腔内较高密度液平;(3)增强后瘤体增强,出血灶无改变;(4)排除瘤内钙化之密度增高;(5)不同时期瘤内密度增高灶的CT 值呈动态改变。文中讨论了影响垂体腺瘤卒中检出率的若干因素,强调了CT 表现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CT 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5例垂体微腺瘤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及动态增强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图的特点,总结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25例经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行MRI平扫及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绘制出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结果:平扫垂体信号异常的20例.主要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稍低信号。平扫垂体信号无异常的5例;25例均进行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早期(25~35s)呈低信号的病例8例,动脉中期(35~76s)呈低信号的病例16例·动脉晚期(76~120s)呈高信号的病例1例。结论:半剂量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检出率都好于其它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垂体微腺瘤是颅内好发肿瘤之一。MRI以其无创伤、无骨伪影、软组织分辨力高、解剖背景清楚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成为诊断垂体瘤较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50例经结合临床表现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并治疗后有效的垂体微腺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将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垂体腺瘤,按临床及激素水平将其分为几种功能性腺瘤,并总结了各类功能性腺瘤的CT特点。发现:(1)PRL微腺瘤多呈低密度;(2)PRL腺瘤及PRL/GH混合型腺瘤多向下生长破坏鞍底,ACTH腺瘤多向上生长;(3)有垂体功能降低的腺瘤多为大腺瘤。并且认为血GH〉25μg/L,PRL〉200μg/L高度提示GH或PRL腺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垂体脓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征,术前误诊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7例患者术前诊断垂体脓肿只有1例,诊断为垂体炎1例.表现各种垂体功能低下5例.中枢性尿崩5例.垂体脓肿的CT表现与脑脓肿无区别.垂体脓肿MRI表现趋向T2高信号,T1等或低信号,伴有环状增强.部分患者MRI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信号.结论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有赖于综合分析CT、MRI影像特征及脓肿的间接影像表现.垂体功能的减退及中枢性尿崩的出现对垂体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对MRI图像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情况进行分级.将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的检出率与常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4.7%、97.4%和73.7%,这种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MRI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显示的等级.结论 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90例(男46,女44,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年2个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资料,其中24例作Gd-DTPA增强MR扫描,分析MRI表现特点及寻找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84%,误诊率为1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3.7cm;(2)形态不规则,以结节状、不规则形为主,(本组为81.1%);(3)侵犯邻近结构,肿瘤以侵袭性生长方式生长;(4)增强明显,本组中有91.7%的肿瘤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CT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