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檀巨宁  毕艳华  雷学  王润辉  李滨  刘海燕 《河北医药》2010,32(17):2358-235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开颅32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其中术后再出血27例。对再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技巧‘凝血机制’术后血压监控及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7例再出血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第3次出血。15例患者稳定后出院,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44.44%。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3例能生活自理,7例重残需人照顾,5例死亡。分析发现术后再出血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关,而与手术技巧、术后血压波动、凝血机制等有关(P〈0.05)。结论如有手术指征,病情允许,患者首次出血手术应尽量选择在出血后7~24h内进行;术后血压控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有出血倾向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清除血肿时尽量不切除血肿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28例,2例患者因为家属放弃治疗而自行出院。其余26例患者均进行再次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保守治疗。结果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率为14.14%。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再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0.05)。本组28例患者中,2例患者自行出院,其余2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7例,占26.92%;中残5例,占19.23%;重残5例,占19.23%;植物状态3例,占11.54%;死亡6例,占23.0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并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合的手术治疗,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有效的控制发病原因,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布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09-610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防治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3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再出血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再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再出血的情况,其中有30例患者在术后的收缩压持续高于180mmHg,仅有3例患者的收缩压低于180mmHg,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9例患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7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7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手术。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术后是否会出现再出血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处理、预防,以此来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的71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9/71),再次血肿清除7例,再出血患者死亡4例,昏迷3例,神志转清醒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导致再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临床上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止血、尽可能选择首发症状7~24h内进行手术、手术后保持麻醉平稳及有效控制血压进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再次出血的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再次手术清理血肿,观察疗效分析原因。结果 48例再出血患者经过治疗,37例止血效果良好,7例效果一般,4例效果较差。术后随访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评估:1级5例,2级14例,3级11例,4级10例,5级3例。2例3月后死于MODS。结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治疗,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是减少和治疗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1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再次血肿清除15例,再出血患者死亡5例,昏迷4例,神志转清醒6例。结论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1年04月收治的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相应的制定出合理有效地护理对策。结果 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38例患者经历了二次手术进行清除血肿,术后能够自理的患者有8例,半自理的患者有14例,需要家属照顾的偏瘫患者有10例,植物生存的患者有2例,死亡的患者有4例。有6例患者没有进行二次手术,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的有4例。结论通过手术对高血压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术后的早期要对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引流情况和骨窗张力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患者在恢复期要注意生活护理,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证明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善院内高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1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比组中,其中治疗组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组则采用常规性颅内血肿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手中血压控制情况、术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内容。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27.94%,显效率为41.18%,有效率为17.65%,无效率为13.24%,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11.59%,显效率为23.19%,有效率为33.33%,无效率为31.88%,治疗总有效率为68.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40%,治疗组为9%;术中以及术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轻、中、重、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性治疗方法或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患者预后较为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病死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辅以脱水降颅内压,并给予营养支持和控制血压。结果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I级21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5例。结论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清除血肿彻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ymorrhage, HICH)术后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从手术操作、术后血压状态、患者术前的机体功能等多方面入手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8~2012年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后再出血患者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42例再出血患者中有21例6 h以内复查头颅CT显示原出血部位再次出现较大血肿,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5例凝血功能异常,27例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结论术中止血操作不规范、术后早期血压控制不稳及患者术前即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规范术中止血技术、控制术后血压平稳并对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籍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淡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53-1955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两组术式均选择小骨窗手术,亚低温组66例,均于术后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72~120h,肛温维持在35~35.5℃。对照组64例,体温维持在37~37.5℃。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室采用锥颅穿刺外引流术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血清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GOS评分预后、Barthel指数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效果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观察血压的波动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结果9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积极的控制血压等治疗后痊愈出院有42例,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有17例,病情危重家属要求自动出院8例,病情危重转ICU病区继续治疗8例,死亡15例。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血压的波动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及时准确地监控血压对判断病情及正确实施治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对94例高血压脑出血者实施手术,并对8例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经CT证实9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发生再出血11例,发生率先9.2%。术后血压过高、颅内压增高、引流不畅、体位护理不当是引起术后再出血主要原因。结论 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对防止及减少再次出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8月~2012年7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采取临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规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结果本组63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52例,完全清除率为82.5%少量血肿残留11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访发现,恢复良好19例(30.2%),中残27例(42.9%),重残10例(15.9%),死亡7例(11.1%),生存率为88.9%。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掌握正确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