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6年Friedenstein等报道了骨髓中存在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1991年Caplan等正式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许多研究显示,骨髓以外的其他器官中也广泛存在着结缔组织干细胞,体内所有这类干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取材方便,自身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MSCs被广泛应用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临床方面.目前MSCs已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心肌损伤的移植细胞[1].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髓中含有两种干细胞,一种是造血干细胞,另一种是非造血干细胞,非造血组织的前体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或间质干细胞(mecenchvmal stem cells,MSCs)。MSCs是骨髓造血结构性和功能性支持细胞,具有多潜能特性和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的能力,参与组织细胞的替代及修复。除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细胞的可塑性或“克隆性”,表现为MSCs在某些信号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不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又称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fibroblastic,CUF-F)"、"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Marrow stromal fibroblasts,MSF)"或"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章庆国 《现代医学》2006,34(2):134-136
骨髓内的结缔组织干细胞被称为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分离培养的早期,其形状呈成纤维细胞样,所以又称之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ic,CFU-F)”。许多研究显示,骨髓以外的其他器官中也广泛存在着结缔组织干细胞,体内所有这类干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骨髓基质内的MSCs是MSCs大家族的主要成员亚类。随着MSCs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是应当受到重视的:MSCs的快速分离及纯化、宿主免疫反应、归巢及体内分化过程,现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润秀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350-1351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广泛,取材容易,能迅速培养增殖,弥补了神经干细胞取材和来源的困难,可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局部注射;利用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可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MSCs作为神经元的另一来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修复的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髓基质系统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BMSCs获取简便,分离培养较容易,移植排斥反应较弱,植入反应较为理想。哺乳动物来源的B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相关研究证实其有强烈的成骨潜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  孔佩艳 《西部医学》2007,19(5):949-9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种干细胞,不仅直接参与生成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发育、分化为具有支持造血功能的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BMSCs对造血微环境(HME)损伤的修复,从而促进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林春博  杨渊 《广西医学》2009,31(12):1857-1859
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还有另一类重要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其是一种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未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一定环境和特异因子诱导下,MSCs可分化为除造血以外的多种组织细胞,如可分化为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中胚层来源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外胚层来源的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基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细胞生长测定。结果:培养的MSCs粘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传代培养MSCs的潜伏期为24小时,对数增殖期3~6天,接种后第8天MSCs生长逐渐缓慢,进入平台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阳性。结论: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1.1BMSCs概念及其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分布于骨髓、脐血、外周血、胎盘、胎肝、胎肾、胎肺、软骨膜、骨膜、脂肪及肌肉等组织中。BMSCs具有长的突触,最易获取,因此是目前用于MSCs研究的主要来源。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跨系,甚至跨胚层的组织细胞,成为现代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时,MSCs易于导入外源目的基因,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因此也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细胞。  相似文献   

12.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念 干细胞是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早在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beim在研究伤口愈合时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 Mesenchymal Stem Cells);1987年Ffiendenstein发现骨髓中某种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等,这些间质细胞都源于中胚层,因而将这种单核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将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它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另一种非造血干细胞,可发育成骨、软骨、脂肪、肌肉和内皮细胞等细胞,无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属于多能成体干细胞。它在骨髓中以低密度存在,约10^4~10^5个单核细胞中存在一个BMSCs。  相似文献   

13.
李苏  王顺和 《医学综述》2006,12(11):656-657
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来源方便,取材较容易,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技术条件简便,具有向神经系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以考虑作为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又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种干细胞。自1968年Friendenstein利用BMSCs的粘附性特点,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以来,BMSCs成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普遍认为B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系统中,因其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纤维组织祖细胞和骨髓支持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而得名。MSCs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处于休眠状态,在病理状态或外因诱导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再生和更新能力。正常情况下,MSCs可以分化为与其组织来源一致的细胞,但有时也不遵守该规律,表现出横向分化能力。MSCs在体外培养亦表现出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成软骨、成肌肉、成脂肪、分化及中胚层以外的细胞,如神经元等。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传顺  陆超  陈吉庆 《医学综述》2007,13(5):321-323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骨髓干细胞(BMSCs),即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其中MSCs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MSCs都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细胞分化,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在此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MSCs可塑性在CNS组织维护和修复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现状、MSCs可塑性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目前MSCs可塑性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或器官间质当中。1867年[1],德国病理学家Cohnhe in推测骨髓和血液中存在能向非造血系统分化的干细胞,1968年,Fried-edste in首次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在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它能分化成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故将其命名为MSCs。人们发现骨髓中MSCs的数量丰富,近年来,也有从骨膜、肌腱和胎儿脐带血等组织中分离出MSCs的报道。随着细胞移植的发展,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细胞移植的一种可行性供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异体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首先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在体外观测其形态,并通过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分化潜能等特征进行鉴定;然后将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PMSCs按照不同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LR)中,共同培养3d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MLR上清中细胞因子IL-2与IFN-γ的含量。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MSCs,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极为相似的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标志,并且还具有与BMSCs相似的跨胚层分化能力,能在一定条件下被诱导分化出神经元样细胞。PMSCs与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能有效抑制MLR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与IFN-γ的分泌(P〈0.05)。结论胎盘组织是MSCs的有效来源,PMSCs具有与BMS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机制,为MSCs的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与造血有关的调控因子(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发挥调控造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MSCs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可自我复制,高度增殖,而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属于多能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细胞等间充质细胞,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间克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指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中的一类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BMSCs以其易于取材、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成为组织工程优良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是存在于细胞外组织内的小分子蛋白质,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发挥重要作用,各细胞因子之间也存在交叉影响作用。实验证明,细胞因子可以影响骨组织微环境,进而影响BMSCs的动员、迁移、分化等,但其影响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