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胱抑素C(CysC)与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新发T2DM患者68例,其中踝肱指数(ABI)0.7 ~ 0.9者(A组)26例、ABI 0.5 ~ 0.7者(B组)24例、ABI小于0.5者(C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Cys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CysC与各组ABI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HbA1c、FPG、2hPG、CysC显著升高(P<0.05);与A组比较,C组TG、TC、LDL-C、HOMA-IR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SBP、HbA1c、FPG、2hPG、CysC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A、B、C三组ABI指数r值分别为0.794、0.887、0.902,P值分别为0.013、0.002、0.002.结论 新发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硬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新发T2DM患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CysC与ABI水平呈线性相关,促进了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机制。方法选取住院高血压患者264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EH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计算血管阻力(RI)、颈内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ICA-PSV)、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CCA-DV)、颈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ICA-DV)、颈总动脉阻力指数(CCA-RI)、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RI),并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EH+T2DM组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FPG、HbA1c方面,EH+T2DM组高于EH组(P<0.05)。EH+T2DM组的颈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EH组(P<0.05)。线性分析显示脉压(PP)与IMT的正相关关系强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IMT明显比单纯高血压组厚,前者的脉压值也高于后者。结论 P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会加速颈动脉的硬化进程,积极有效控制脉压的增大,尽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便更早的干预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减少心血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T2DM患者156例,其中单纯T2DM62例(T2DM组),T2DM合并高血压病94例(T2DM+HP组);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糖尿病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非正态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T2DM+H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均P<0.05);与T2DM组比较,T2DM+HP组糖尿病病程、BMI、TC和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2DM时SBP、DBP、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合并高血压病时,BMI、TC和LDL-C升高。  相似文献   

4.
王静  朱大龙  黄洪  沈山梅 《江苏医药》2008,34(12):1241-124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并探讨动脉硬化与NAFLD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B超检查954例T2DM患者,明确是否存在NAFLD、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硬化,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结果 T2DM患者中NAFLD的发病率为27.46%,无NAFLD的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合并NAFLD者(P<0.05).动脉硬化发病率与年龄、腰围、病程、收缩压(SBP)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的NAFLD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相对于NAFLD这个危险因素,T2DM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腰围、病程、SBP以及LDL-C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特点并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BMI指数、PP、FBG、TC、TG、LDL、HDL、LP(a)、hs-CRP、HbA1c、UA和脂联素,比较四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结果 CHD组、T2DM组和CHD+T2DM组患者BMI指数、FBG、TC、TG、LDL、LP(a)、UA和脂联素与正常组相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和CHD+T2DM组的PP和hs-CRP与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DM组中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CHD+T2DM组的FBG和HbA1c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在CHD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BMI指数、FBG、TC、TG、LDL、LP(a)、HbA1c和脂联素是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PP、UA和hs-CRP则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HbA1c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HDL为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指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尿酸和脂联素增高为危险因素,HDL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踝肱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T2DM并发E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诊断仪测定的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IMT≤0.9 mm, 78例)与IMT增厚组(IMT>0.9 mm,1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IMT、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ABI;分析T2DM并发EH患者IMT、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AB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2DM并发EH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大于IMT正常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占比、饮酒史占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IMT正常组, T2DM病程、EH病程长于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的IMT(1.19±0.15)mm大于IMT正常组的(0.81±0.08)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T2DM并发MCI患者54例(MCI组)和无MCI的T2DM患者66例(NC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探查颈动脉双侧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较大一侧的数值定义为最大IMT值。采用成组t检验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CI组患者FPG、HbA1c、C肽水平、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痛程、SBP、最大IMT值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DBP、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SBP、FPG、HbA1c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C肽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53,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大IMT(B=-2.878,P=0.001)、HbA1c(B=-0.410,P=0.001)、C肽水平(B=1.281,P=0.001)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FPG、HbA1c、C肽水平、SBP、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为2016—2018年于山西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的肝脏疾病,根据NAFLD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将受试的54例T2DM患者分为3组:T2DM+F0组为NAFLDFS<-1.455,T2DM+F1组为-1.455≤NAFLDFS≤0.676,T2DM+F2组为NAFLDFS>0.676。比较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T2DM+F0组比较,T2DM+F1和T2DM+F2组BMI、腰围、SBP、DBP、FPG、TC、TG、LDL-C、MAGE、HbA1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F2组与T2DM+F1组比较,BMI、腰围、SBP、DBP、LDL-C、MAG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是NAF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1.916(0.831,3.705)]。结论血糖波动MAGE与NAFLDFS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等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5例单纯T2DM(DM组),59例T2DM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4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NC组),检测比较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CRP、SUA、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比较血清CRP、SUA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DMG组和DM组的BMI、WC、CRP、SUA、FPG、TG、TC及LDL-C均显著高于NC组;DMG组SBP、DBP、CRP、SUA、TC及FPG较DM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RP、SUA与TG、TC、LDL-C、FPG、WBC、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CRP、SUA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尤其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共63例,单纯糖尿病33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30例)及健康人(31例)血浆VEGF、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血浆VEGF、CRP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TC、TG、HDL、HbA.C、VEGF、CRP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多元相关分析示VEGF与WHR、SBP、FPG、TC、TG、HDL、HbAlc、CRP相关(P〈0.05);CRP与WHR、SBP、FPG、TC、TG、HDL、HbA1c、VEGF相关(P〈0.05)。结论T2DM动脉硬化患者VEGF、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体质量,抗炎等综合治疗有益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SUA正常组(NUA组)和HUA组,比较两组血脂、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合并HUA的患病率为20.0%.HUA组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BP、BMI、WC、TG、HDL-C、Scr及UAER是H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肾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 220 例 T2DM 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 1~4(L1~4)的 BMD, 按 BMD 分为骨含量正常、 骨含量减少及 OP 组, 比较各组临床、 生化指标, 分析 T2DM 合并 OP 的影响因素。结果 OP 组女性比例、 年龄、 T2DM 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体质指数 (BMI)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骨含量正常组而高于骨含量减少组; 骨含量减少组年龄、 T2DM 病程、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 BMI、 HDL-C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均 P < 0.05); 3 组腰臀比、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绝经后女性 (PMW) 比例、 空腹血糖 (FPG)、 餐后 2 h 血糖 (2 hPG)、 血磷、 血钙、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 女性、 T2DM 病程长、 高 FPG、 高 2 hPG, 高 HbA1c 为 T2DM 患者合并 OP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女性 T2DM 患者为发生 OP 的高危人群, 应定期监测其血糖及 HbA1c 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差异.方法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95例,非肥胖组8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INS、2hINS、FCP和2h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 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王德满  李娟  李林  侯静 《天津医药》2020,48(11):1106-11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2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合并NAFLD、高Hcy(HHcy,Hcy>15 μmol/L)交叉分组,分为非NAFLD&非HHcy(A)组46例,NAFLD&非HHcy(B)组48例、非NAFLD&HHcy(C)组42例、NAFLD&HHcy(D)组46例。分析NAFLD和HHcy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9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按照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分为心脏舒张功能正常组(E/A>0.8)和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组(E/A≤0.8),比较分析2组间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NAFLD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因素。结果 析因分析结果发现,NAFLD对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影响,HHcy对BMI、SBP、DBP、空腹血糖(FBG)、FINS、HOMA-IR、CRP、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E/A有显著影响,两者对SBP、FINS、HOMA-IR、CRP、E/A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9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中,E/A异常组BMI、SBP、FINS、HOMA-IR、LVMI和HHcy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同时并发HHcy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明显降低。HHcy是T2DM合并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p)与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赣南地区常住人口3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的T2DM和MS发病率,T2DM和MS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Hp阳性组T2DM和MS发病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T2DM患者Hp阳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Hp阴性组,MS患者Hp阳性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HbA1c、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Hp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南地区Hp感染与T2DM和MS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Hp的筛查及根治对这两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伟  张宏  于佩  夏建华  郭艳  王家弛 《天津医药》2002,30(8):469-4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p)与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赣南地区常住人口3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的T2DM和MS发病率,T2DM和MS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Hp阳性组T2DM和MS发病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T2DM患者Hp阳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Hp阴性组,MS患者Hp阳性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HbA1c、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Hp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南地区Hp感染与T2DM和MS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Hp的筛查及根治对这两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晓芃 《江西医药》2012,47(5):406-408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入选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进行24h血压检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计算AASI.结果 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AAS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A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杨虹  刘轩  刘雯  岳松 《天津医药》2018,46(6):639-643
目的 分析同时合并H型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及颈动脉病变情况,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H型高血压的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单纯组)64例和合并T2DM的H型高血压组(合并组)55例,另择5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高血压病程、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SUA、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测定斑块及斑块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单纯组和合并组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SUA、cIMT增厚比例、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依次升高(P<0.05),单纯组和合并组血压、Hcy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FPG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组(P<0.05),单纯组与合并组高血压病程、血压及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间 TC、TG、HDL-C、LDL-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 SUA 升高(OR=1.015,95%CI:1.008~1.023)、cIMT增厚(OR=13.754,95%CI:2.556~74.016)及吸烟史(OR=5.229,95%CI:2.872~9.775)是H型高血压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常规检测Hcy、SUA及cIMT可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因素和对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并计算AAS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0例,依据AASI结果分为低AASI组(n=167)及高AASI组(n=163),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室质量指数(LV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踝臂指数(ABI)。结果 高AASI组在年龄(64.91±9.70vs59.12±10.00)、合并糖尿病比例(33.8%vs14.8%)、非杓型血压比例(65.6% vs43.7%)、24 h脉压(PP)(65.27±11.31 vs56.06±10.51)、24 h舒张压标准差(DBPSD)(9.64±2.47 vs8.31±2.3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78±1.10 vs1.27±1.07)、LVMI(125.74±29.65 vs107.69±23.23)、外周血管病变(27.3% vs16.4%)大于低AASI组;高AASI组eGFR水平小于低AASI组(85.31±20.31 vs 99.67±17.76)。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冠脉病变数(r=0.235)、LVMI(r=0.168)、外周血管病变(r=0.167)呈正相关,与eGFR(r=-0.187)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PP、DBPSD、非杓型血压是AASI的预测因素。结论 AASI受年龄、糖尿病、PP、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杓型的影响,其升高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肾及外周血管疾病有关,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