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运用中药治病,并非完全着眼于药物的某种有效成分去抑制或杀灭致病因子,而是强调运用药物性味之偏去调整机体阴阳之偏。所以,张景岳说:“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为气味之偏者能之。”所谓药物气味之偏,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和酸苦甘辛咸之味。中医认为,这些不同的性味之偏,正是药物发挥疗效作用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于单味药要讲究它的性味偏性,对于由若干药物组成的方剂,也要讲究它的性味偏性。这样,才能收到“以  相似文献   

2.
传统医学认为疾病发生是由于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所致。而中药具有一定气、味性能的阴阳之偏,起着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笔者认为中药之所以能呈现其功效,是由于中药具有阴阳二性与双相调节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药气(阳)与味  相似文献   

3.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郑勇 《中医药学刊》2003,21(5):786-786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药物的双向治疗作用是指某些药物有特殊功能,能调节人体阴阳偏盛或不足的一方,使之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达到“精神乃治”的目的,从而使人体保持健康。能用于治疗两种表现症状相反的疾病,如泄泻和便秘。这符合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许多中药有这样的作用,也是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仅择一味黄芪稍加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药物使用中配伍、炮制后的功效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性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作用.其基本内容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每味中药各自均具有寒温性质之偏,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异,升浮沉降趋向之别等.中药之所以治疗疾病,就是利用药物之偏性,来纠正疾病之偏盛或偏衰.当然药物之偏性,可因药物本身的因素所决定,亦可通过人为的因素使之发生改变.笔者现就中药配伍、炮制后药性发生变化进行相关论述,意欲对中药如何通过配伍、炮制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姚建平  马书娟 《光明中医》2010,25(1):100-101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是调理气机的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亦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气机失常是临床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如何用药物去调整气机,笔者认为,气机失常的治疗方法只有顺从它的规律,用辛开普降法去调理。它是调理气机的基本治法。辛开苦降是利用药物的性、味特性来调整气机病变。辛味药物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升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相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调整机体阴阳失衡。辛开苦降中药可分两  相似文献   

9.
由于阴阳偏盛编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阴阳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法,也就是借药的性味之偏,以改变人身的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下面结合临床实践,选录数则病例加以阐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邪致病,可使阳偏盛而伤阴,出现“阳盛则热”的实热证。主要表现为:壮  相似文献   

10.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五味中之辛味能兼通四气,复兼四味。历代医籍有关气味配伍的记载有很多。如辛行淡渗、辛甘化阳、辛散咸软、辛散酸收、辛开苦降等配伍方法,充分体现了辛味药物在方剂配伍应用中的广泛性特点。因此,认真研究、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并进而探讨其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辛味药为例,探讨其在方剂学中的作用,发现:辛味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动"二字。这与中医学对机体的认识的主旨思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相一致。作用机理在于:以其"动"的特性,协其他药性之偏以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即以偏纠偏。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对于进一步揭示中药的性质,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大有裨益。中医学关于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是对中药性能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各种中药均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和作用,陈士铎谓之“偏性”,“……药物未有不偏胜者也,人之阴阳气血,亦因偏胜而始病。用偏胜药以治偏胜之病,则阴阳气血两得其平,而病乃愈。然则奇方妙在药之偏胜,不偏胜则不能去病矣。”可见,中医最初用单味药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主张以偏纠偏,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自和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基本用药规律。现代药理证实,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化学  相似文献   

12.
药物治疗是祛除病邪、清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衰的病理现象。中药也有偏性,是指以药物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这些均由于中药的药性,中医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均为它的药性。中药的气味即四气五味,四气也叫四性:寒、热、温、凉,能治疗寒证的药为热(温)药,能治热证的药为寒凉药;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味。中医认为,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是一般用于表证的药物;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  相似文献   

13.
“味”是指饮食或中药的本身所固有的气味,五味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不仅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着基本的营养物质,而且在疾病时则起到充养正气、祛除邪气和康复疾病的重要作用.因为所谓疾病就是人体的气血阴阳发生了偏颇,并导致其生理功能或生命活动出现障碍,机体内在的稳态被打破,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和征象,而食物或药物正是利用其气味来“补偏救弊”,调整阴阳以恢复机体的稳态,利用食物或药物的气味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健及益寿延年是中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略谈中药的用药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治病,是以中药性能之偏,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恢复机体生理平衡,故用药治病,就有药和病症的适宜与否两种情况。中药治病多为复方配伍,故药物配伍也有适宜与否的两种情况。病人在服药期间,饮食和其它生活条件对于疾病和药物也有适宜与否的问题。所以中药治病就存在着用药禁忌。《脾胃论》曾论及“凡治病服药,必知时禁、经禁、病禁、药禁”。就是说,在服药治病时,必须知道四时气候变化对疾病和用药的影响,病情  相似文献   

15.
中药性味配伍意义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平 《江苏中医药》2005,26(11):44-45
中药的性味是药物的特有属性,反映了药物的本质特征,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性味配伍则是遣药制方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中药性味配伍意义及其应用规律择其精要,探讨如下。1中药性味配伍意义1.1性味配伍是遣药制方的关键环节配伍是中医用药特色,经过适当配伍,方能达到既用药性之偏以疗疾,又防其偏之有弊,“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的制方目的。而性味是进行药物配伍的重要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种类繁多,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之中,但以植物类居多。同出一物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性味归经亦有差别,或有升浮沉降之差,或有温清补泻之异,或有表里收散之别,或有药性峻缓和功效强弱之不同。一、性味归经之不同药物的性味是说明药物功效的主要依据,是构成中药性能的重要部分,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而言。既使同出一物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药性则有偏寒偏温之别,药味有偏苦偏甘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汇婷  王朝伟 《河南中医》2010,30(4):413-415
从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物中微量元素、药理药效、受体、环核苷酸等方面综述了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药归经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归经的认识和定论是前人以阴阳、脏腑经络、治疗法则等医学理论为其理论依据,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意味着阴阳正邪的相互消长,表现为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病理状况,而中药治疗的基本作用,就在于祛除病邪,协调脏腑气机,消除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恢复健康。中药归经是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性理论之一,要熟练运用中药防治疾病,就必须掌握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提高、使之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药“偏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览本草,翻阅现代中药书籍,均提到中药"偏性".针对疾病状态阴阳失调之偏,以偏纠偏,中药之"偏性"成为诠释中药作用原理的工具.然而,中药"偏性"概念是什么?其内涵如何?目前尚无清晰的表述.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提出管窥之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习用的对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名医张锡纯毕生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不少见解有独到之处,而其所制方剂之药物配伍方法更具特色,值得借鉴。本文仪就张氏习用的对药作~粗浅分析。祖国医学认为,“阴平阳秘”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而阴阳失调即属病理,调其阴阳,“以平为期”则是总的治疗法则。具体遣方选药,又当依据药物性味,“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操,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索问·至真要大论》)用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令阴阳归于平衡,使疾病向愈。然而,某些药物,特别是性味偏胜较著…  相似文献   

20.
几类补益药对机体防御机能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增进机体健康状况和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有赖于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补益药在这方面有肯定的积极作用。中医认为,凡能补益气血阴阳、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虚弱症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或补益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