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的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的三维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运动三维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的运动,以最大移动距离(Smax)和最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 1.口周运动为主的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与位于口周的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及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及Vmax外眦点及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及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的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及外眦点的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及Vmax的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及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情动作时面部无静止点。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 3岁。因左侧口角歪斜 ,闭眼不能 6年 ,右侧口角歪斜 2个月于 1998年 12月 10日入院。入院前6年受凉后早晨起床发现左侧面麻木 ,左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向右侧歪斜 ,按“感冒”治疗。入院前 2个月受凉后出现右侧颜面麻木 ,右眼睑闭合不全 ,饮水时口角漏水。在当地间断治疗 ,效果不佳 ,来我院治疗。既往无耳流脓、耳痛及听力下降 ,无耳鸣、头痛等。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较好。面部呆板无表情 ,双侧额纹消失 ,不能蹙额。右眼睑闭合时有 2 mm间隙 ,左眼睑闭合时有3mm间隙 ,内侧明显。不能鼓腮 ,双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左歪斜。耳廓无畸形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基于动作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 ASFM)定量分析正常人面部运动,比较面部对称性,为进一步客观评估面瘫患者面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无偿招募28名志愿者。标记观察点,利用基于动作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进行面部的静态及动态采集、重建及分析。比较受试者面部静态及动态双侧差异。结果面部存在不对称性,虽然所纳入的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但统计结果未发现面部运动的优势侧,同一个体面部不同区域活动优势侧并不一致。静态指标中除双侧鼻小柱—鼻翼距离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面部静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动态测量呲牙动作时,左右口角最大移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移动距离较右侧平均多1.23mm。余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证实面部不对称性普遍存在,人群中不存在面部运动半侧优势。  相似文献   

4.
面部运动录像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客观评价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方法即面部运动录像分析法(videomimicography ,VMG)。方法 受试者面部作 11个标记点 ,进行 5种面部运动 (皱额、闭眼、皱鼻、吹哨和微笑 ) ,使用数字式录像机进行录像。每个动作要求用最大的收缩强度重复 3次。选取 3个静息状态画面和 15个最大运动画面 (每个运动选 3个 ) ,在软件控制下输入计算机 ,进行图形测量。分析每一个运动时每侧面部 10个距离指标和 5个面积指标的变化。首先分析 10例健康人 ,找出每一运动的最佳评价指标。从这些最佳指标加权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数。分析 4 8例面瘫患者 ,研究该综合指数与面瘫的House Brack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结果显示 :面积指标优于距离指标。每一运动有相应的最佳评价指标。面瘫患者组 :根据正常组得出的最佳指标加权计算得出VMG值 ,根据瘫痪侧的VMG值占健侧VMG值的百分率计算出VMG指数。VMG指数与面瘫的House Brackmann级数呈很好的线性相关 (r=- 0 92 8)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该实验在健康对照组和面瘫患者组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 本方法具有客观、定量、重复性好和简便、易行的优点 ,对临床评价面神经运动功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面瘫大鼠眼睑运动三维动态测量,尤其是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指标,为定量评价面瘫大鼠模型的眼睑运动提供方法。方法建立面瘫大鼠模型54只,使用自主设计的三维动态面肌运动测量系统采集大鼠面部与眼睑运动相关标记点的运动,计算其运动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指标,统计分析其规律。结果实验纳入的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实验组的面瘫侧与健侧,或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单侧测量指标中:(1)上睑中点相对下睑中点运动加速度最大值,对照组为左侧1949mm/s^2,右侧为1895mm/s^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8>0.05),右侧/左侧比值为0.99;实验组左侧为1694mm/s^2,右侧为452mm/s^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右侧/左侧比值为0.25,与对照组比值的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小于上睑中点相对于内眦点运动加速度最大值及下睑中点相对于内眦点运动加速度最大值。(2)内眦角的角加速度最大值,对照组为左侧12416°/s^2,右侧为12813°/s^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1>0.05),右侧/左侧比值为1.00;实验组左侧为12532°/s^2,右侧为894°mm/s^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右侧/左侧比值为0.07,与对照组比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2.双侧测量指标中:(1)右侧上睑中点相对于左侧上睑中点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对照组为2472mm/s^2,实验组为2461mm/s^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3>0.05);(2)以鼻尖为顶点,左侧上睑中点及右侧上睑中点为边的角,其角加速度最大值,对照组为5007°/s^2,实验组为3328°/s^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结论该系统可适用于测量大鼠等小型实验动物的眼睑运动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实现小型动物的三维、定量、动态、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生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降口角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和闭目动作,观察降口角肌肌电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目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降口角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围性面瘫病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有创治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相似文献   

7.
脉管瘤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合称,一般为良性,多见于口面部.发生于眶内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左眼渐进性突出10年,加重1年来我院专科检查:右眼1.2,左眼1.0,眼睑无下垂,睑裂闭合可,右眼球突度为16 mm,左眼球突度为22 mm,双眼球运动正常,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及瞳孔正常,晶体透明,眼底正常,复视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眼红肿疼痛、眼球突出1个月"于2011年9月2日来淄博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指数/50 cm;右眼眼压17 mmHg,左眼无法检查。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球向前下方突出固定,突出度22 mm,各方向运动受限;上下眼睑充血肿胀,眶压高,触痛明显,眶内触及肿物,质硬、固定、弥漫性;泪腺肿大,睑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清,前房深度正常,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周期性呼吸状态与稳态呼吸状态下正常鼻腔气流的流场特点.方法 根据正常成人鼻腔的CT扫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正常的鼻腔模型,模拟周期性呼吸下鼻腔的气流状况,选取其中某些时刻(呼气加速区第15.600秒、呼气减速区第16.495秒)的气流状态与相同流量下稳态呼气状态下的气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周期性呼吸时第15.600秒与入口流量为697.25ml/s稳态呼气情况下鼻腔气流参数如下:两种呼吸状态下,左鼻腔主要通道气流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和压强相近,各鼻窦内气流的平均速度相近;气流分布均以总鼻道和中鼻道为主,两者分别占气流总流量的50%和30%以上;两种呼吸状态下,下鼻道和总鼻道下部的气流流线均以直线为主,中鼻道、上鼻道和总鼻道中上部的气流流线呈抛物线形.周期性呼吸第16.495秒(距离交界点0.005 s)时鼻腔气流平均速度为0.0706 m/s,气流在鼻咽和鼻阈等宽阔区域形成大范围的涡旋运动;而入口流量为7.62 ml/s稳态呼气时左鼻腔气流的平均速度为0.0415 m/s,鼻腔气体的流动与高流量时相似.结论 在相同流量时,除在呼气和吸气交界点附近外,周期性呼吸和稳态呼吸状态下鼻腔气流流动的各参数相似.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0岁,主诉复视8个月,双眼睑下垂5个月,加重5~6d,2001年3月8日来诊.8个月前患者"感冒",愈后视物模糊,有时复视,全身无其他不适.在他院按"眼肌不全麻痹"肌注维生素B1、B12,口服维脑路通、肠溶性阿斯匹林等药物,配合中药、针灸治疗,无好转.5月前出现间歇性双眼睑下垂,且逐渐加重,不欲睁眼且午后加重.转神经内科,行头颅、双眼、颈部CT扫描、核磁共振、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均正常.加用ATP、肌苷等,并应用强的松片,初服40mg/d,1周后逐渐递减量至2.5mg/d,激素总量925mg无效.近5~6d,自觉症状明显加重转来我院,以"双眼睑下垂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示视力右4.8,左4.8,眼压18mmHg,双眼睑下垂,遮盖瞳孔上缘约2mm,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不受限,双眼瞳孔直径约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晶状体混浊(+),视盘正常,网膜略欠光泽,动脉轻度硬化,静脉行径大致正常.自感双眼视物有时重影,睁眼无力,偶尔出现轻度咀嚼无力、呛食,伴双上肢轻度酸软无力.血压130/80mmHg,脉搏80/min,体温36℃,左胸部叩诊浊音,左上肺呼吸音低,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患者有慢性胃炎史30年,下壁心肌梗死史10年,现仍间断服药,病情稳定,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肝功、三项常规、血脂、血糖均正常,血沉42mm/h.在行胸部常规X线检查时,见左肺野有6.5cm×12.5cm大的阴影,遂行胸部CT扫描,报告为纵隔肿瘤(胸腺肿瘤可疑).胸外科细胞学检查见较多正常细胞,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为纵隔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于2001年3月30日行胸腺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前上纵隔,突向左胸腔,占据左上大半胸腔,约13cm×11cm×6.5cm大,类球状、有分叶,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边缘规整,周边钙化.肿瘤内侧与纵膈胸膜、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疏松黏连,外后侧与左肺上叶黏连,下方落于心腰部与心包、隔神经轻度黏连,血运丰富.病理诊断为分叶状肿物.术后4个月复视渐好转至消除,双眼睑位置接近正常,眼球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