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敏 《求医问药》2014,(20):160-161
目的 :观察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受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血压值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中有20例患者,正常血压组中有21例患者。为所有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血清肌酐值。结果 :经过治疗后,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高血压组患者早间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值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值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受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调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医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酌情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观察和分析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共入选273例患者,根据血肌酐值将273例患者分为A(肾功能正常)、B(肾功能代偿期)、C(肾功能失代偿期)三组,分析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等.结果 分析273例患者,其中合并肾功能失代偿期者99例(36.3%).与A、B组的患者相比,C组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差,病死率高.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在肾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明显升高(P<0.01).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肾功能不全与心衰的预后密切相关,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其死亡率可增加40%~200%,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5-159
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常见并发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也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故而改善ESRD患者心力衰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慢性心力衰竭传统治疗药物一般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与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以上三药联合称之为“金三角”,可以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案。近年,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成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全新药物。目前本血液净化中心一例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该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261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137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124例),其他治疗方案一致.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2年时分别对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做踏车负荷试验,记录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运动功率和运动持续时间.结果 2年期间,缬沙坦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25.62%和28.35%(P>0.05),病死率分别为8.03%和10.48%(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最大运动功率和运动持续时间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均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郭良敏  梁芸 《四川医学》2023,44(7):748-75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资料及药物治疗的现状,探讨心衰药物对于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5月就诊于我院并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础资料及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男性居多(57.3%),主要病史为高血压(78.2%)、冠心病 (51.5%)和糖尿病(38.8%),住院期间心衰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 NI(57.3%),利尿剂(75.7%),β受体阻滞剂(68.0%)等;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的使用也是和患者主观症状(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则和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10),钙通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02)。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对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有一定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各种口服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符合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390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口服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静脉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硝普钠、冻干重组脑钠肽、利尿剂、营养心肌药物、西地兰)的应用情况.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仍以冠心病为首,共2408例,占61.6%;住院患者以Ⅲ级、Ⅳ级心衰为主,Ⅲ级1673例(42.8%),Ⅳ级1165例(29.8%);临床心衰阶段(C期)3227例(82.5%),难治性终末心衰阶段(D期)682例(17.5%);在口服药物的使用方面,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较前逐渐上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于2010年,2011年有所下降,2012年再次上升,可见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与指南的符合情况以利尿剂为最好,其次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仍不理想.洋地黄类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仍不可缺少.静脉用药均应用于Ⅲ级及Ⅳ级心功能不全,利尿剂、硝酸酯制剂、营养心肌药物应用率相似,硝普钠、洋地黄制剂应用率逐年下降,冻干重组脑钠肽应用逐年上升.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与指南逐渐符合,但仍有一定差距,脑钠肽作为新的改善心功能不全药物日益受到重视,但因条件限制还不能普遍应用,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还需要继续规范化,加强医师培训及患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24-182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及是否可以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中应用。方法观察近10年来我院住院后出院带药与门诊确诊病例口服治疗带药患者共360例,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指标:再次住院、心力衰竭死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肾功能不全、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结果应用ARB治疗比应用ACEI治疗患者寿命更长,住院率更低。结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拮抗剂 ,除利尿作用外 ,尚有其它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治疗的作用 ,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后 ,第 3个有望改善CHF预后的药物。我们自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2月对CHF患者进行对比随访观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 87例CHF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心功能NYHA 3级 5 7例 (65 .5 2 % )、4级 3 0例 (3 4.48% )。NYHA 1,2级、肾功能不全病人 (血Cr >2 5mg L)和高血钾 (>5mmol L)病人不在观察之列。其中男 6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2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年龄≥65岁例数,男性患病例数,心功能Ⅲ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2例CHF患者住院期间序贯性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评判心功能(NYHA)分级,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副作用轻,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结论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度、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对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中度、重度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进行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分别分A,B组,分别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C)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BUN、Cr、UA、Cys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Cr、UA、Cys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重度心衰患者随着心功能改善,其肾功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N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NT-proBNP明显升高,eGFR降低。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患者NT-proBNP显著降低,同时左心室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1)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具有正相关性(r=0.852,P<0.001);(2)NT-proBNP水平与LVDd(r=0.343,P<0.01)、LVPWT(r=0.256,P<0.05)、LVDs(r=0.252,P<0.05)、LVMI(r=0.334,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354,P<0.01)呈负相关;(3)血浆NT-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671,P<0.01)。结论: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普遍升高,与左心室功能和容量负荷密切相关,规范的血液透析可降低NT-proBNP,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募有慢性心衰病史、入院完善NT proBNP和eGFR的临床心功能下降患者124例,并按照心功能等级及eGFR进行分组,分析肾功能正常及减低患者间血浆NT proBNP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T proBNP与eGFR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心衰程度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 proBNP与预测模型对慢性心衰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减低组血浆NT proBNP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对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减低组患者NT proBNP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纳入NT proBNP、肾功能分期以及两变量乘积建立模型,ROC曲线分析提示预测模型比单用NT 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恶化程度预测性更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和0.75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性关联,且NT proBNP联合eGFR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衰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5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改变情况,总结透析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K+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全面护理后血压、心率、呼吸、肾功能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护理后K+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与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与全面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the outcome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left ventricular (LV) impairment. We describe three men with chronic disabling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LV dysfunction in whom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cardiac function followed renal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may offer the prospect of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in these circumstances. Undue pessimism as to the prognosis in such patients is unwarran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预测因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280例资料完整的心力衰竭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率、血压、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NYHA状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低钠血症的程度、NYHA状态恶化、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慢性低血压、血细胞比容降低及LVEF降低均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联合低钠血症的程度,NYHA状态恶化、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慢性低血压、血细胞比容降低及LVEF降低这些预后因子有助于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再住院与高危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2例(心衰组)、同期住院的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患者(代偿组)48例、健康对照患者(健康组)64例,进行心功能和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时心功能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心衰组UMA、Cystatin C较对照组及代偿组明显升高,UMA、Cystatin C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以肾小球滤过功能为特征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20年2 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HF患者(NYHA Ⅱ~Ⅳ级)。正常对照组(n=21),Ⅱ级(n=20),Ⅲ级(n=33),Ⅳ级(n=43)。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P1/RIP3-MLKL表达水平和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心功能Ⅳ级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临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II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Ⅲ级组相比,心功能Ⅳ级组RIP1、MLKL表达量增加(P<0.05)。WB检测RIP1/RIP3-MLKL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均存在上调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F患者RIP1/RIP3-MLKL表达量与Scr、AST、LVEDD、NT-ProBNP呈正相关(r=0.375、0.231、0.238、0.339、 0.299、0.373、0.228、0.256、0.253、0.184、0.189、0.1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68、-0.234、-0.322,P<0.05)。此外对临床随访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RIP1/RIP3-MLKL表达量更高组临床预后指标更差。结论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H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慢性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琴  邓霞 《吉林医学》2014,(36):8005-8006
目的:观察97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标准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心功能NYHA分级1~3级,用药前1周均接受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心功能再次作临床评价。除心功能NYHA1级患者不接受利尿剂治疗外,其他入选病例均接受培哚普利加比索洛尔药物治疗,并于药物治疗后的1周,2周,4周,8周及6个月时门诊复诊。检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并对药物疗效作阶段性评价。结果:97例患者知情同意均接受了培哚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其中53例患者期间使用了利尿剂(呋塞米19例,氢氯噻嗪34例),11例慢性心力衰竭并慢性房颤患者合用了地高辛。观察随访期间,2例发生猝死,9例因症状加重而住院,5例于2周后失访。最终81例患者观察结果显示,标准化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住院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结论:正规标准化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住院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以临床确诊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心功能分级各组间尿酸血清水平差异及各组别治疗前后尿酸血清水平差异;对照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尿酸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结果:三组别治疗前后及同组治疗前后UA血清浓度均有显著差异(P<0.001);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尿酸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差异显著(P<0.001)。结论:高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对心衰程度及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