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熊果苷和氢醌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β-熊果苷和氢醌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皮肤(眼)刺激性、皮肤致敏性、致突变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对β-熊果苷和氢醌的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熊果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果苷是源于绿色植物的天然活性皮肤脱色组分 ,存在于杜鹃科多年生常绿植物中 ,是一种新兴的无刺激、无过敏、配伍性强的天然美白活性物质。目前 ,对熊果苷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建立了对化妆品中熊果苷定量分析的气相色谱法 ,结果表明 ,本方法分析快速 ,样品用量少 ,精密度和准确度好 ,能满足化妆品卫生检测工作的要求。现介绍如下。1 实验部分1 1 仪器 气相色谱仪 ,HPHEWLERR 5 890。1 2 试剂 乙醇 ,分析纯 ,95 %。1 3 色谱条件 色谱柱 5m× 0 5 3m× 2 6 5 μm大口径毛细管柱 ,固…  相似文献   

3.
熊果苷(Arbutin),[CAS No.497-76-7]即4.羟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又名熊果甙、熊果素、熊果叶甙、熊果酚甙或杨梅甙,是一种源于杜鹃花科熊果属植物--熊果的叶子中分离的一种苷类化合物.熊果苷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外[1],还是人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抑制剂,熊果苷能有效地抑制皮肤中的生物酪氨酸酶(trosinase)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形成,通过自身与酪氨酶直接结合,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是目前国内外常用于美白化妆品中的主要原料,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将熊果苷应用到化妆品中.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率先应用于化妆品  相似文献   

4.
三种美白剂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常用美白剂(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美白剂5 d后,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探讨美白剂的细胞毒性。采用冻融法提取培养细胞内酶液后,用L-酪氨酸作底物,测定美白剂对培养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加入不同剂量(8、16、24、32、40、48μg/mL)美白剂后,对苯二酚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影响细胞的生长。熊果苷、曲酸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但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3种美白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达到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果苷柔性脂质体经皮渗透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离体皮肤渗透技术研究了熊果苷柔性脂质体的经皮渗透和几种渗透促进剂对其影响。方法制备熊果苷柔性脂质体及比较剂型均匀涂布实验小鼠于皮片上,此后一定时间收集皮片下接受液,用HPLC检测其熊果苷含量。结果当涂布量为80mg/cm2,涂布面积为5cm2时,熊果苷经3天龄大鼠表皮和成年小鼠全皮渗透,其渗透能力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乳化体(霜)中熊果苷的渗透能力约为水溶液的50%,但脂质体及柔性脂质体剂型能有效增加熊果苷在皮肤中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6.
几种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常用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染毒5d后,采用苔盼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对熊果苷,曲酸,甘草,Vit C衍生物和氢醌等5种美白化学物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加入不同剂量(10ug/ml,30ug/ml,50ug/ml,70ug/ml,100ug/ml)美白化学物后,可使LDH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结论:5种美白化学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膜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离体皮肤渗透技术研究了熊果苷柔性脂质体的经皮渗透和几种渗透促进剂对其影响。方法制备熊果苷柔性脂质体及比较剂型均匀涂布实验小鼠于皮片上,此后一定时间收集皮片下接受液,用HPLC检测其熊果苷含量。结果当涂布量为80mg/cm^2,涂布面积为5cm^2时,熊果苷经3天龄大鼠表皮和成年小鼠全皮渗透,其渗透能力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乳化体(霜)中熊果苷的渗透能力约为水溶液的50%,但脂质体及柔性脂质体剂型能有效增加熊果苷在皮肤中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8.
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1~2005年送检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不合格率为11.3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3.9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5.68%,皮肤光毒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1.75%。229份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面膜类、按摩膏类、护肤类、美容香粉(粉底霜)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7%、12.66%、14.70%、0。结论部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乳铁蛋白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对哺乳动物局部皮肤、眼睛的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以及皮肤光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家兔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考察重组人乳铁蛋白的多次皮肤刺激和眼刺激损伤状况,通过豚鼠皮肤光毒性试验考察重组人乳铁蛋白接受光照射后安全性。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家兔局部皮肤和眼睛均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局部涂抹重组人乳铁蛋白后进行UVA照射,未引起皮肤光毒性反应。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安全,对皮肤和眼睛均无刺激性且无光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熊果苷美白精华霜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状、物理化学、卫生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项目的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以熊果苷作为祛斑类化妆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4种皮肤美白剂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功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方法]选用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分别加入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3d后,用台盼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数,参照HideyaAndo等的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4种美白剂均可明显抑制B-16小鼠黑素瘤细胞生长和黑素合成,改变细胞形态。氢醌酯对细胞生长数量的控制作用最大,熊果苷最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氢醌酯虽可导致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酸衍生物和BL-99均可致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结论]4种皮肤美白剂均可抑制黑素细胞的生长和黑素合成,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其机制可能不仅仅与酪氨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种拟用作化妆品的原料化学品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定该原料的LD50;采用家兔眼刺激试验评价其是否具有急性眼刺激性损伤效应;家兔14 d皮肤连续涂抹试验观察该原料物的多次皮肤刺激状况;采用豚鼠试验观察该原料的皮肤光毒性作用和引发皮肤发生过敏反应的能力;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该原料的致突变性。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定显示该原料经口LD50大于5000 mg/kg;家兔眼刺激试验显示其为可逆性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显示为轻刺激性;豚鼠皮肤光毒试验、皮肤变态试验,以及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上述短期试验测试表明该原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医用YN902压敏胶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对YN902压敏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YN902压敏胶无细胞毒性,也无潜在致敏性及刺激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对2012年-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687件祛斑/美白类产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种类、复配使用和使用频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687件祛斑/美白类产品中使用的美白功效成分共90种;其中使用1种美白功效成分最为普遍,占60.7%;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熊果苷3种美白成分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均17%。结论祛斑/美白类产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使用种类较多,其中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熊果苷使用频率较高,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美白功效成分的监管,同时尽快制定我国化妆品中美白组分准用清单、检测方法及美白功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祛斑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对美白祛斑的机制与途径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常用功效成分如汞、氢醌、熊果苷、曲酸等的特点及其安全性,并对部分美白祛斑类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熊果苷在化妆品使用过程中转化为氢琨的可能性和条件,以及促进转化的因素。方法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下3种情况β-熊果苷和氢琨变化:(1)β-熊果苷原料在pH5.2酸性溶液中反应72小时后;(2)在不同pH值和人工汗液条件下,β-熊果苷与β-葡萄糖苷酶反应后;(3)β-熊果苷与人表皮微生物孵育48h。结果β-熊果苷在酸性条件下室温静置72小时未分解为氢琨;β-熊果苷可被人表皮微生物和β-葡萄糖苷酶水解为氢琨,且酸性环境和人工汗液可促进β-葡萄糖苷酶对β-熊果苷的水解,并以人工汗液促进作用更强。结论化妆品在正常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其所含β-熊果苷可水解为氢琨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7.
美白化妆品卫生安全及功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原理,美白成分及其卫生安全评价,以及国内外对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活性成分的仪器分析法、功效评价的体外细胞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皮肤试验仪器测试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苯醚甲环唑复合农药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了解样品的安全性.方法 据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用大鼠和新西兰白兔及豚鼠分别对该样品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致敏试验及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 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试验期间未见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19.
某种消毒液的毒性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消毒液反复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检验及评价方法进行毒理学试验.[结果]对皮肤刺激、眼刺激、阴道粘膜刺激属无刺激性;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毒作用.[结论]该消毒液安全性可靠,可应用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混配家用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方法按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15种混配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急性经口、吸入毒性试验,家兔眼刺激试验及家兔皮肤刺激试验。结果15种混配家用卫生杀虫剂急性经口、吸入毒性均为微毒级,对眼刺激强度及皮肤刺激均为低毒级。结论混配家用卫生杀虫剂属微毒农药制剂,用水作混配家用卫生杀虫剂的载体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