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7)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特性和发展前景.方法:以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6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结果:血管脱细胞基质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纤维蛋白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促进血管生成、组织修复.明胶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可完全生物降解,可以实现支架自身的"血管化",但机械性强度低.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存在一定不足,将两者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构建成一种复合基质,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构建出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纳米修饰技术有望被应用于下一代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结论:近年来组织工程血管发展迅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很理想的血管支架材料.天然生物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物理机械性能并不能很好地符合血管支架要求,这就迫切希望新材料的出现,来更好的满足组织化血管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方法:以"组织工程,组织工程血管,干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blood vessel,intravascular sten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结果:血管脱细胞基质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基于纤维蛋白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促进血管生成、组织修复.明胶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可完全生物降解,可以实现支架自身的"血管化".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存在一定不足,将两者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构建成一种复合基质,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构建出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纳米修饰技术有望被应用于下一代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结论:组织工程血管近年来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很理想的血管支架材料.虽然现在天然生物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物理机械性能并不能很好地符合支架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新材料的出现,来更好的满足组织化血管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乙烯醇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的聚合物,因其水溶性、成膜性、乳化性、胶黏性,而且无味无毒,被广泛用于临床领域。
目的:综述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 Elsevier数据库中,有关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应用的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英文关键词为“Poly (vinyl alcohol),composite material,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结果与结论:虽然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还存在强度不够高、植入后有并发症等缺点,但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特性,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从实验室到临床前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对于其修复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改善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细胞生长微环境,制备仿生材料,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对细胞的黏附性,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构建具有可控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并赋予其控制释放细胞生长因子等功能,更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制备出降解速度与机械强度能够完全适应组织再生需要的支架,研制复合、仿生材料是今后支架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目的:综述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 Elsevier数据库中,有关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应用的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英文关键词为“Poly (vinyl alcohol),composite material,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结果与结论:虽然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还存在强度不够高、植入后有并发症等缺点,但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特性,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从实验室到临床前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对于其修复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改善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细胞生长微环境,制备仿生材料,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对细胞的黏附性,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构建具有可控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并赋予其控制释放细胞生长因子等功能,更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制备出降解速度与机械强度能够完全适应组织再生需要的支架,研制复合、仿生材料是今后支架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5.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膀胱研究的日益改进,组织工程膀胱组织在植入体内后的血管化问题,引起了构建组织工程膀胱者的极大关注。目的: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应用,支架材料植入体内后的血管化问题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bladder,biomaterials/scaffolds,vascularization”;同时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血管化”,选择文章内容与生物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膀胱中的应用及组织工程膀胱血管化相关。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膀胱中目前采用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聚合物两大类。当前膀胱组织工程研究最主要的目标仍然是:制备接种细胞的最佳支架,确定干细胞的最佳来源,探索干细胞最优分化方式和促进植入支架新生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其中促进支架材料的血管化和构建复杂的组织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目前来说,使支架上附着的内膜细胞精确的定向增殖、迁移和分化仍然很难控制。尽管血管网对于细胞和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清除是必要的,但促进血管生成或血管发生的策略仍有限。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软骨生物支架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软骨组织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组织工程学使得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替代物即人工软骨显示出美好的前景。软骨生物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的重要一环,探讨软骨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构建人工软骨具有重大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01/2006-12有关组织工程软骨生物支架材料的文章,检索词“articular,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的内容应与组织工程软骨生物支架材料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5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综述,30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人工软骨生物支架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①天然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性好,亲水性强,但力学强度差、吸收过快,而且难以大批量生产。②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可控降解速度、力学强度好、易于塑形,但亲水性不够,对细胞的黏附性较弱以及有免疫反应、排斥反应等。③复合材料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互补特征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材料,按一定比例和方式组合,可设计出结构与性能优化的三维材料,以弥补单用人工合成或天然生物材料的缺陷,提高支架的整体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不仅包括同一类生物材料的复合,还包括不同类别生物材料之间的交叉复合。结论:通过对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采用新型构建技术以及利用天然和合成材料的各自优势联合应用,进行多材料复合,以研制出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力学适应能力强的复合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将是近年来人工软骨生物支架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侯俊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37):6979-6986
背景:血管组织工程是指利用血管壁的正常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制备、重建和再生血管替代材料的科学。近年来,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研究,已成为今后血管替代物的重要方向。目的:综述血管组织工程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1/2010有关血管组织工程的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血管(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血管(vascular);支架材料(scaffold materials);支架(scaffolds);种子细胞(seed cell);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血管支架(vascular scaffold);高分子材料(polymer materials);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纳米(nanometer);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s)",对血管组织工程的临床及基础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种子细胞、细胞外基质替代物以及组织工程血管三维培养。血管组织工程所应用的种子细胞包括自体血管壁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众多组织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血管组织微环境是活细胞在体外生长所需的支持物,是种子细胞生长增殖的三维空间,便于细胞黏着、生长、进行新陈代谢。因此,组织工程血管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强,来源广泛,有一定的抗张强度和无免疫原性的支架材料。根据来源和性能,目前研究应用的材料分为天然生物生材料和合成材料两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在心肌组织工程中,能为培养的种子细胞提供可靠的仿生型心肌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6-01/2007-08关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章.结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是心肌组织工程支架快速成形技术的首选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壳聚糖等机械性能较差,可塑性不强,但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心肌支架的快速成形.三维打印、激光烧结、立体印刷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制备出的支架均具有高的孔隙率,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孔与孔之间完全通透,宏观形状可控,孔隙率和孔径独立控制等优点.结论: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利用计算机和纳米高分子技术等高科技,结合传统心肌组织工程支架生物材料,对生物材料应用表面修饰或改性技术,有望为心肌组织工程提供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是组织工程的重要内容,它是将种子细胞在体外种植于生物可吸收材料的血管支架上,形成多层细胞层,随着支架的吸收,可建立自体血管.组织工程血管应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异物反应小、无致血栓生成、无感染等特点,并且随着组织的长大,最终可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体血管.文章比较了几种人造血管材料,支架的加工技术,种子细胞和血管培养的内容,便于探寻一种更好制备人造血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对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大口径人工血管,因此血管移植体内原位诱导组织再生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目的:总结近几年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小口径管状支架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体内原位诱导血管再生方面的重要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ISI Web of Knowledge外文数据库,有关复合纳米纤维小口径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血管支架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表面修饰以及种植体植入后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小口径管状支架,即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共纺在一起,这样既能克服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不足,又能避免合成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缺陷,成为制备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必然趋势。同时制备多层血管,进行功能化修饰,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将成为用于心血管组织修复及再生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新方向。在获得上述新进展的同时,经动物实验检验的静电纺血管支架以聚合物为主。尽管这类支架采用了各种手段避免血栓、炎症等不良反应,其生物相容性仍旧无法与天然材料相比。由此可见,在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之间找到一个最佳比例,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血管相容性达到一个平衡,将会显著提高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在小口径血管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A tissue-engineered stent for cell-based vascular gene transf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netta CJ Miyauchi K Berry D Simari RD Holmes DR Schwartz RS Caplice NM 《Human gene therapy》2002,13(3):433-441
Cell-based gene transfer using a stent platform would provide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erms of sit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the vasculature. The current study presents a novel stent design that allows stable in vivo transgene expression over a 4-week period in the vasculature. A mesh-stent coated with fibronectin provided an excellent platform for adherent porcine smooth muscle cells (SMC). Autologous porcine SMC were stably transduced with a plasmid encoding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 seeded at high density in the mesh-stent, and deployed in the porcine coronary artery. Stable in vivo GFP expression within the mesh-stent (5.2 x 10(5) GFP-positive cells/cm(2) mesh) was demonstrated 1 month after implantation in the porcine coronary artery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GFP positive cell number within the stent occurred over a 1-month period in vivo when compared to preinsertion. Angiographic and histologic analysis revealed mild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and no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in the stented segment.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diseases where long-term cell-based delivery of transgene is a desirable therapeutic option. 相似文献
12.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3,13(3):317-330
ABSTRACTIntroduc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worldwide. Current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lude vascular bypass grafting and replacement with autologous blood vessels or synthetic vascular grafts. However, there is a call for better alternative biological grafts.Areas covered: 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 grafts (TEVGs) are promising novel alternatives to replace diseased vessels. However, obtaining enough functional and clinically usable vascular cells for fabrication of TEVGs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New findings in adult stem cell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ave opened a new avenue for stem cell-based vascular engineering. In this review, recent advances on stem cell sourcing for TEVGs including the use of adult stem cells an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possible future implement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em cells will be discussed. In addition, current strategies used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TEVGs will be highlighted.Expert opinion: The application of patient-specific TEVGs constructed with vascular cells derived from immune-compatible stem cells possesses huge clinical potential. Advances in lineage-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approaches and innovative vascular engineering strategies will promote the vascular regeneration field from bench to bedside.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有着霞要影响.因而对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在保持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引入可促进细胞黏附和生长的基团或生物活性分子,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目前,细胞相容性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等离子体改性、接枝改性等方法.文章从等离子体改性、接枝改性等方面论述了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组织工程产品一般由具有活力的细胞和支架材料组成.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两大类,均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特性.探索理想的支架材料是当前皮肤组织工程领域的热点,为此本文对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进展情况进行回顾.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Medscap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kin,artificia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人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1篇相关文献,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4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27篇文献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由于能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通过机体代谢排出,且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机械性能和降解速率的可控性,因此被广泛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常见的主要有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亚氨酯、聚环氧乙烷等.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主要包括胶原、氨基匍聚糖、纤维蛋白凝胶、透明质酸、几丁质及脱细胞处理后的天然细胞外基质等.由于天然材料抗原性较弱,往往存在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识别位点,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并可诱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制作难题,因此也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论: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天然生物衍生材料避免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制作难题,且来源丰富,制作较为简单,造价低廉,在组织相容性、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明显占优,但存在抗原性消除不确定、疾病传播隐患及降解速率不易控制等不足.目前尚未发现完美的支架材料,因此继续开展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泌尿外科应用中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4):2709-2712
泌尿系组织由于先天性异常或后天性损害造成缺失,需要进行修复与重建.以往利用自身某些组织作为替代材料,存在取材操作复杂、材料来源局限、并发症多等问题;而且这种修复很少能完全替代原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给泌尿系统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人工合成支架成材料、天然支架材料以及细胞外基质材料三类.天然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抗原性,但来源相对少.人工合成支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但是聚乳酸等人工合成材料不具备细胞可识别的特定位置信息,从而不具备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细胞外基质材料同其他材料相比与泌尿系局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更好.但其组织观察时间短,在体内是否会产生副作用或其它问题,还需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文章分析以上三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泌尿外科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组织工程产品一般由具有活力的细胞和支架材料组成。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两大类,均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特性。探索理想的支架材料是当前皮肤组织工程领域的热点,为此本文对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进展情况进行回顾。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 ed和M edscap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kin,artificia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人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 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1篇相关文献,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4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27篇文献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由于能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通过机体代谢排出,且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机械性能和降解速率的可控性,因此被广泛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常见的主要有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亚氨酯、聚环氧乙烷等。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主要包括胶原、氨基匍聚糖、纤维蛋白凝胶、透明质酸、几丁质及脱细胞处理后的天然细胞外基质等。由于天然材料抗原性较弱,往往存在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识别位点,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并可诱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制作难题,因此也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论:支架材料包括人工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和天然生物衍生材料。天然生物衍生材料避免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制作难题,且来源丰富,制作较为简单,造价低廉,在组织相容性、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明显占优,但存在抗原性消除不确定、疾病传播隐患及降解速率不易控制等不足。目前尚未发现完美的支架材料,因此继续开展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薛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2):2333-2336
背景: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材料的来源、瓣膜脱细胞方法、组织工程瓣膜的保存、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钙化、生物反应器及细胞与材料的黏附几方向进行归纳总结,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8-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瓣膜;心脏;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结果: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的瓣膜替代物上要是机械瓣和生物瓣.所使用的瓣膜支架材料大多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为种子细胞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界面.研究表明,选取低渗液-SDS和核酸酶共同对猪主动脉瓣膜进行脱细胞处理效果较好.动物实验证明环氧氯丙烷能使戊二醛处理的瓣膜钙化明显减轻,且瓣膜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良好.有研究发现,将促黏附分子RGD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对胶原材料表面修饰,可提高生物源性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促进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结论:异种生物源性脱细胞的生物瓣膜足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其在免疫原性方面基本满足了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要求,但其他方面的特件如机械力学性能、细胞亲合性等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生长因子、种子细胞、载体支架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研究取得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再造骨组织器官的美好前景,然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组织工程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目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处观察其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备成微球囊,然后与磷酸钙骨水泥混合,并与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制备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60只成年新西兰兔建立15mm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入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对照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混合材料。于术后4、8、12周,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核素骨扫描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及核素骨扫描结果示血管化程度是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成血管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生长因子、种子细胞、载体支架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研究取得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再造骨组织器官的美好前景,然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组织工程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目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处观察其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备成微球囊,然后与磷酸钙骨水泥混合,并与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制备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60只成年新西兰兔建立15 mm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入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对照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混合材料.于术后4、8、12周,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核素骨扫描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及核素骨扫描结果示血管化程度是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成血管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