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汉国  唐慰萍  廖新波  曹军  吴冬梅  林虹 《癌症》2001,20(9):965-969
目的:探讨CD44v6、CD44v6和上皮钙粘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20例胃粘膜上皮异形增生组织、185例胃癌原发灶及1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5、CD44v6和E-cd表达。结果:CD44v5、CD44v6和E-cd在胃粘膜异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2/20)、20.0%A(4/20)和85.0%(17/20)。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其阳性表达率依次分别为43.8%(84/185)、66.5%(123/185)、53.0%(98/185)和71.8%(84/117)、87.2%(102/117)、26.5%(31/117)。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CD44v5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血管淋巴管内浸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CD44v6遇上述因素在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显著相关。早期肠型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性(P<0.05)。而在进展期胃癌,CD44v5的阳性表达则同弥漫性胃癌显著相关(P<0.05),E-cd的阳性表达率下降主要见于弥漫型胃癌。结论:CD44v5、CD44v6和E-cd阳性表达同胃癌分化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其侵袭转移的价值指标。同时,此结果也支持胃癌两种不同起源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CD44V6在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对65例胃癌,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和35例良性疾病组织中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良性疾病组织,差别有显性(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CD44V6阳性术后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的8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有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5例类癌和4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未见CD44v6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60岁和>60岁组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84.0%和29.4%,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79;P<0.01),低分化癌和高中分化癌中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87.0%和31.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3.53,P<0.01);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CD44v6和的阳性率分别为7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5.82,P<0.05);鳞癌和腺癌中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5.05,P<0.05);nm23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3%和14.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35,P<0.01)。结论CD44v6可反映NSCLC的生物学特性,是预测其侵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m23能否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尚待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CD44s和CD44v6的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D4 4smRNA和CD4 4v6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RT PCR检测 16例远隔癌灶部位“正常”胃黏膜及 5 8例胃癌新鲜组织中CD4 4smRNA和CD4 4v6mRNA表达水平。结果 CD4 4smRNA在胃癌组织和远隔癌灶部位“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无差异 ,和胃癌的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 (P >0 .0 5 )。CD4 4v6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远隔癌灶部位“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与Borrmann分型 (P <0 .0 5 )、脉管侵犯 (P <0 .0 1)、浆膜浸润 (P <0 .0 1)和淋巴结转移 (P <0 .0 1)有关。结论 CD4 4smRNA和胃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CD4 4v6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CD44v6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u RF  Zhang J  Huang JY 《癌症》2002,21(1):71-74
背景与目的: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的成员,与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相关,尤其是变异型亚型CD44v6更是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只有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4.13,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化疗后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其癌旁组织及同期122例单灶PTC对照,比较不同临床因素中CD44v6、Survivin表达差异,及CD44v6、Survivin两者在多灶PT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多灶性PTC占同期PTC的27.8%(47/169),与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有关(X^2=4.189,X^2=6.159,X^2=4.079,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及癌灶大小无关(均P〉0.05)。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2%(33/47)和66.0%(31/47),癌旁组织均为2.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184,P=0.000;x^2=42.641,P=0.000);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有无腺外浸润(x^2=4.723,P=0.030;X^2=4.023,P=0.045)、有无淋巴结转移(X^2=5.771,P=0.016;x^2=5.686,P=0.017)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是微小癌、病灶数目无关(均P〉0.05);多灶PTC中癌灶间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10.154,P〈0.01)。术后随访5年。9年9个月,两组PTC患者均健在。结论多发癌灶是PTC的临床特征之一,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性PTC中高表达,与多灶PT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肺鳞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钙粘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E-钙粘素(E-cd)在肺鳞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72例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cd表达,结果CD44V6在正常肺组织、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3/20)、66.67%(48/72)和87.50%(63/72)。三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E-cd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0(0/20)51.39%(37/72)和68.065(49/72),三者间有非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及E-cd异常表达率同肺鳞癌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病理分期、癌分化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E-cd可反映肺鳞癌的生物学特性,是预测其侵袭转移潜能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Ezrin、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zrin、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25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粘膜中Ezrin、CD44的表达并加以分析。结果①Ezrin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36.0%和86.0%。CD44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6.0%和60.0%。Ezrin、CD44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zrin、CD44的表达程度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③Ezrin和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Ezrin、CD44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242和CD44v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胃癌、30例异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A242和CD44v6蛋白表达,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组织中,CA242和CD44v6阳性率分别为79.2%(95/120)和81.7%(98/120),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CA242和CD44v6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CA242和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相关,CA242和CD44v6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 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能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