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程脑电图视听监测是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脑电图新技术。脑电图视听监测对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癫痫的正确分类、抗癫痫药物的监测及神经外科手术前的定位诊断提供了更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尤其对临床上难治性癫痫的估计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脑电图视听监测新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在TIA诊治方面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具有高度脑卒中风险,如不及时干预,其发作后2d内的脑卒中风险超过5%^[1],3个月内为8.3%~10.7%,1年内为12.8%~16.2%^[2],因此对TIA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及责任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干预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有关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应用于TIA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十分活跃,特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在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概念系统评价 (systematicreview) :是一种临床研究方法 ,是全面收集相关的所有临床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 ,必要时进行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 ,得出综合结论的过程。也称为综合分析 (overview ,systematicoverview ,poolingproject等 )。由于“系统”和“评价”是“systematicreview”的重要特点 ,与一般的综述有着本质的不同 ,故中国循证医学 Cochrane中心将其翻译为“系统评价”。笔者认为较其他翻译如“系统综述”或“系统分析”等更为…  相似文献   

4.
度洛西汀在慢性疼痛方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疼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感知觉体验,包括患者躯体方面的伤害体验,受到患者个体人格、情感、认知、行为活动和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的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且会渐渐出现自卑、丧失信心等抑郁情绪。盐酸度洛西汀又名(+)-(S)-N-甲基-γ-(1-萘基氧)-2-噻吩丙醇胺盐酸盐,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再摄  相似文献   

5.
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综述了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应用情况,比较了移动式CT与开放式MRI的不同特点。认为移动式CT的使用可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监测、实时神经导航和及时观察重症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的脑血管病,多有明确的原因,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病情常较严重,死亡率较高,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多见[1],近年报道亦增多[2,3],而乙状窦血栓报道较少,现将我科近8年来收治10例资料完整的乙状窦血栓形成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9~45岁,3例颅脑外伤后20~50天后起病,3例患有慢性乳突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后起病,2例无明显诱因。就诊时间:起病后15天~2月。1.2 临床表现 10例均以亚急性起病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其中嗜睡2例,视物不清5例,…  相似文献   

7.
脑肺吸虫病的临床、CT和MRI杨益阶,高泽年,刘谷珩脑肺吸虫病罕见,有关CT和MRI报告极少。国内尚未见这类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了3例的临床、CT和MRI资料报告如下。例1女,57岁。因头痛、右侧肢体麻木无力2天,于93年8月21日入院。入院后第3天癫...  相似文献   

8.
小脑梗死的临床、CT及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过去绝大多数病例只能在手术及尸检中得以确诊,随着CT的普及和MRI的应用,其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2000年1月~2001年3月我院收治了32例小脑梗死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6~83岁,平均66.68岁,其中60岁以下5例,60~69岁16例,70~79岁9例,大于80岁2例。 1.2 伴发疾病 高血压病史16例,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0例.风心病4例,心房纤颤8例(冠心…  相似文献   

9.
至少有20~25%的癫痫患者在25岁后发病。而迟发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是脑肿瘤。在脑肿瘤病人中有1/3以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CT问世以前癫痫病人中1~40%诊断为脑瘤,此后为6~16%不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病史、临床检查和EEG的诊断价值与CT扫描进行比较,来看用前三个参数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脑肿瘤病人从其他病因中剔除。作者报告221例,其中男114例,女107例,平均年龄49岁,首发癫痫年龄均在25岁以上。依其病因分为六类:(1)酗酒51例:有长期过度饮酒史且伴酒精中毒体征及反复癫痫发作,病程1~10年,25例为继发性全身发作;(2)脑肿瘤36例:均经CT扫描证实,21例为具有简单症状的部分性发作。有脑  相似文献   

10.
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及病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影像诊断提供了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成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信息。本文旨在综述能谱CT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初步应用和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s)是指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通过软件程序和互联网技术,对疾病或症状进行评估、干预的一类非药物治疗方法,目前已证实其对多种精神障碍疾病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数字疗法能够改善睡眠障碍人群的失眠问题,增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能力,同时还能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数字疗法在未来将向个性化治疗、通俗化治疗、碎片化治疗、娱乐化治疗等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头颅、MRI和C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家族性变性病。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3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回顾性研究。结果14岁以下发病19例,15~34岁发病12例,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96.77%,主要表现对称性底节区异常信号(或低密度),此外还有丘脑、脑干等部位的异常信号,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东芝320排CT行头部CTA及CTP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情况,探讨颅内及颈部血管的狭窄与脑组织灌注异常区的关系。结果 CTP检查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36例,感兴趣区的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较镜像区显著降低(P0.05);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显著延长(P0.05)。CTA检查发现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32例,10例未发现有血管狭窄。CTA有责任血管狭窄患者CTP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TA无责任血管狭窄者(14.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行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能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判定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和CT、MRI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CT和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994年~2001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40例MSA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MRI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MSA平均发病年龄为52.2±6.8岁,男性占70%,女性占30%;患者多为慢性发病,进行性加重,对美多巴治疗无明显效果.神经系统症状复杂,头颅CT和MRI可见脑干、小脑萎缩,环池及四脑室扩大.结论 MSA临床以自主神经症状、锥体外系、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CT和MRI主要表现脑干、小脑萎缩,环池及四脑室扩大,但MRI较CT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颅移动CT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治入住NICU病人388例,其中颅脑损伤75例,脑肿瘤155例,脑血管病119例,其他39例;共完成1 000例次头颅移动CT扫描。结果 从患者离开床位接受CT扫描至回到原先床位并妥善连接监测和支持设备所需的时间为(8.0±2.5)min,实际CT扫描所需时间为(2.5±0.6)min。200例接受1次移动CT扫描,87例接受2次移动CT扫描,34例接受3次移动CT扫描,67例接受3次以上的移动CT扫描,12例超过10次以上的移动CT扫描。每例患者在NICU接受CT扫描检查平均2.57次。移动CT影像学发现:一般术后改变共420例次,颅内出血共170例次,脑梗死共98例次,脑积水共84例次,脑水肿共106例次,颅内占位共95例次,其他发现共27例次。473例次(47.3%)显示阳性影像学发现(指需要立即干预的颅内病变如肿瘤残余、术区出血、迟发血肿、急性脑积水和脑肿胀等)。没有一个病人因移动CT图像质量问题而被重新送到放射科CT室行CT检查。结论 移动CT可为NICU患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为临床干预提供强有力依据,操作便捷,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脑脓肿早期的准确诊断及治疗较困难。自应用CT后,脑脓肿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现将我们在1979年12月~1983年7月收治的33例脑脓肿作一分析。并与我们1960年1月~1977年4月收治的288例脑脓肿资料比较。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镜是从脑室系统疾病开始应用的,截至目前,脑室系统疾病的内镜治疗技术也是相对较成熟的,远期疗效评价有据可循。但近几年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治疗发展到治疗诊断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特别是治疗脑内感染性炎性病变及利用内镜更精确地研究脑内病理生理变化,为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16排移动CT在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头颅CT扫描诊断的时效性。 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9年8月20日至30日收治的60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头颅CT扫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动CT组和大型CT组,每组30例。分析对比16排移动CT与大型CT扫描时间、丙泊酚使用频次、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FOUR评分)、扫描所需人力、容积CT剂量指数(CDTIvol)。 结果2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及FOU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CT与大型CT头颅CT扫描结果相比,成像质量均稳定,清晰显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梗死、颅骨骨折等病灶,满足重症监护室日常诊断需求。移动CT每次扫描所需的时间[(15.53±4.72)min]、人力[(3.47±0.57)人/次]也明显少于大型CT组[(34.30±6.48)min,(5.90±0.71)人/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明确CT类型不同是扫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移动CT组丙泊酚使用频次多于大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CT与大型CT对比CDTIvol更小。 结论16排移动CT在监护室病房使用具有安全便捷、性能可靠、成像质量优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常累及青年人及儿童。目前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化学疗法及放射治疗,效果仍令人失望。由于肿瘤免疫学的发展,理论上颇有吸引力的免疫疗法开始应用,但多年实践的结果并不满意。自单克隆抗体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