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青少年晚期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裸眼、针孔以及矫正视力,观察术后屈光状态,并随访18~24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针孔视力和矫正视力均高于同期所测裸眼视力,术后12个月以内针孔视力和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拆线以后,角膜曲率增加、等效球镜由远视向近视发展、角膜散光值明显减小,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青少年晚期圆锥角膜效果显著;针孔视力可用于术后早期视力评估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宏健  林赛萍 《宁波医学》2000,12(11):507-509
目的 探讨穿透性大植片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大病灶的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9mm直径的角膜移植片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11例(11只眼),并与6~7mm直径角膜移植组15例(15眼)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角膜透明率均为100%;裸眼视力≥0.5者大植片组有8组(占72.7%),小植片组有5眼(占33.3%),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P〈0.05)。术后12个月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低(P〈0.05)。大角膜植片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治疗难度。结论 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角膜病患者,采用〉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角膜弹性半球定律指导下的角膜屈光控制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屈光控制的效果。方法对角膜病患者68例(85眼)按光学移植要求行PKP术。根据角膜弹性半球定律选择性拆线,1、3、6、12个月及拆线后36、个月行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及屈光检查。结果术后15个月裸眼视力≥0.5者59眼,其中20眼视力≥1.0,0.3~0.5者21眼。拆线前角膜屈折力(37.35±3.64)D,拆线后最终角膜屈折力(43.52±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拆线前平均角膜散光(4.83±4.16)D,术后15个月(1.97±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球镜术后1个月与36、、1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8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弹性半球定律指导下,选择性拆线结合其他技术可以控制和改善角膜移植术后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4.
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38例(40只眼)圆锥角膜,所有病例随访2月至7年,术后80%眼裸眼视力在0.2以上,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0%。供受体选用相同直径环钻的病例较供体环钻直径大于受体环钻直径0.2~0.3mm的病例,获得较好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将100例共197眼术前分为3组:A组(-2.00~-6.00D),B组(-6.10~-10.00D),C组(-10.10~-22.50D)均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1~3月残存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趋于稳定,术后6月时3组残存屈光度分别为A(-0.28±0.49D),B(-0.47±0.64D),C(-0.8±1.03D)。3组术后裸眼视力达≥0.5者分别为100%,100%,88.7%。达≥1.0者分别为85.7%、54.9%、38.02%。表明:Lasik对高、中、低度近视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手术技巧及激光程序的改进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七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应用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患者35例(35眼)。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检查情况、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下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全部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未出现激素性青光眼;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者34眼,占总眼数97.1%,术后第1天、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1.0分别为29眼(82.8%)、31眼(88.6%)、34眼(97.1%);术前、术后屈光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3个月、6个月屈光度在±1.00D以内分别为31眼(88.6%)、33眼(94.3%)、34眼(97.1%);术前、术后平均角膜屈光率(K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Haze主要以≤0.5为主,半年后Haze的发生全部消失。结论应用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监护解放军第五医院五官科王凤兰角膜病是主要致盲病之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挽救视力、恢复光明的有效措施。我院从1991年12月至1992年3月做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例(4只眼),其中2例摘除白内障后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对8l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沈婷  徐志能  洪朝阳 《浙江医学》2010,32(4):479-481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病因构成、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近年来施行的41例(4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病因、术前及术后视力,并观察术后植片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所有患眼植片基本透明,随访05~30年,植片透明34例,发生排斥反应后影响角膜透明度4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致角膜云翳2例,角膜新生血管1例。术后第1天所有术眼视力好转,其中39眼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随访至3年,术后视力〈005者3例,005~010者9例,0.2~05者25例,〉05者4例,较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例,排斥反应8例,原有疾病(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2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方法对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只眼)术后3个月行视力及散瞳验光检查。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1者11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05~1.0;术后裸眼视力≥0.2者9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6~1.2。12只眼散光度数较大,其中轴位在垂直方向8只眼。结论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可显著提高视力。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大散光,其原因可能是6点和12点位置的缝线较紧,对局部角膜产生牵拉,造成了垂直轴位的散光。  相似文献   

12.
吴西西  赵耀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66-136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54例(90.00%),视力≤0.0422例(36.67%).0.05~0.227例(45.00%),≥0.311例(18.33%).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7例(28.33%),继发性青光眼2例(3.3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穿透性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 1~ 60月的健康人尸角膜为真菌性角膜炎 10例、10眼和病毒性角膜炎 4例、4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 :随诊 1~ 19月 ,13例角膜植片透明 ( 92 .85% ) ,1例半透明 ,无 1例原发病复发 ,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深低温长期保存的角膜是治疗急性致盲性角膜病的重要储备材料 ,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Acanthamoeba keratitis is a rare cause of corneal infection in Taiwan, which can result in devastating visual outcomes. A 37-year-old woman, who wore soft contact lenses, suffered from severe pain in her left eye. Biomicroscopy revealed dendritic keratitis, radial keratoneuritis, and fine keratic precipitates on her cornea. Culture, using non-nutrient agar plate seeded with Escherichia coli, resulted in heavy growth of Acanthamoeba. The inpatient treatment, including topical neomycin-polymyxin B and metronidazole (0.5%) eyedrops, oral ketoconazole, and then oral prednisolon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corneal infection. Th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0.9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recurrence of infection after 21 months of follow up. Acanthamoeba keratitis can present as dendritic keratitis, which mimics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thus, delays appropriate treatment. Early diagnosis and judicious treatment are essential for restoring the vision and avoiding the subsequent need of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 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52例(252眼),根据不同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分为A、B两组,A组150例(150眼),累计能 量复合参数为8;B组102例(102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10,同时将无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作为对照组,累计超 声能量参数为10。3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黄斑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渗漏发生情况,包括术前、 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等阶段。结果3组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后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明显好 于术前。术后3月A组视力<0.1、≥1.0的比例、黄斑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渗透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A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无差异,A组视力<0.1的比例小于B组(P<0.05),视力≥1.0的 比例大于B组(P<0.05)。术后1月,A组总渗漏率31.1%高于对照组21.1%,与B组无显著差异,但A组的弥漫性渗漏11.7%高于 对照组的2.2%(P<0.05);术后3月,A组的总渗漏率10%小于B组的32.4%(P<0.05),主要是弥漫性渗漏与局部渗漏的差异。结 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并对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同时较低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有助于2型糖 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黄斑厚度、局部性渗透和弥漫性渗透可作为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稳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19.
谭念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111-1113
目的观察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3.2 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年龄55~78岁,晶状体混浊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2例(28眼),B组24例(32眼)。A组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2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average phaco time,APT)、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平均超声乳化能量(average phacopower,A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好于B组裸眼视力,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2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更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