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115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关节损害最常累及膝、踝关节 ,关节外症状心、肺受累较多 ,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率低 ,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提示该病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同时注意心脏 B超和心电图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国内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起病3个月内即可出现关节破坏。早期联合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以及生物制剂可以极大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不同于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患者的诊断常常是临床上的难题,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原因不明的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其特点是除关节炎症和畸形外,全身症状很明显,如发热、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和心包炎等。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可迁延数年,常常是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多年的护理工作使我对该病的临床症状与护理有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附着点炎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R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符合国际风湿病学会联盟(ILAR)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03例E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约为8∶1。所有患者均有外周关节症状,且多数为下肢关节,骶髂关节炎5例(4.9%),肌腱附着点炎52例(50.5%),一级亲属中有家族史者26例(25.2%),HLA-B27呈阳性者87例(84.5%);所有患者类风湿因子均阴性,影像学检查异常7例(6.8%)。治疗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酌情加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结论掌握ERA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会议征文     
此会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定于2003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会议将重点讨论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征文内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如何选择改变病情的药物.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联合方案和疗程、生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滑膜切除、关节置换的指  相似文献   

6.
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瑜 《北京医学》2001,23(6):373-373
近10多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积极应用改变病程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医师较一致的观点.本文采用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治疗采用自拟通络汤加减(独活、桑寄生、牛膝、忍冬藤、白芍、丹参、秦艽、丝瓜络、甘草等),水煎口服,配合西药小剂量、短期应用肠溶阿司匹林、MTX、甲泼尼龙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5%,临床分型疗效比较,少关节炎型与全身型和多关节炎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化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陈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69-3370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50例患者中全身型关节炎患者15例(30.0%),少关节型患者11例(22.0%),多关节型患者24例(48%)。检查结果显示,少关节和多关节型患者其白细胞(WBC)<1.0×1010/L,且红细胞沉降率>50 mm/1h;多关节型患者中类风湿因子(RF)阳性者6例(12.0%),脑电图异常者2 例(4.0%),血浆白蛋白减少 5例(10.0%);全身型患者白细胞数目范围为1~2×1010/L,红细胞沉降率>50 mm/1h,但未显示显著特异性;所有患者经相应药物治疗后其病情获得缓解。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在早期检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9.
王军建  胡锐  周南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7):612-613,666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JRA)心脏损的害临床特点。方法 :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JRA)并发心脏损害 1 8例进行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资料分析。结果 :JRA心脏损害发生率 30 .0 % ,其中心肌病变 7例 ,占 38.9% ,心包炎 3例 ,占 1 6.7% ,瓣膜病变 4例 ,占 2 2 .2 % ,传导功能障碍 3例 ,占 1 6.7% ,冠状动脉炎 1例 ,占 5 .6%。结论 :JRA所致心脏损害比较常见 ,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 JRA心脏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3月 ,我院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并口服氨甲喋呤 (MTX)治疗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 6例 ,初步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5~ 13岁。病程均在 1年以上 ,曾用糖皮质激素 (激素 )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正规治疗后反复发作 2次以上。全部病例符合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 ] 。 6例均具有典型的弛张热 ,类风湿皮疹 ,多关节炎改变 3例 ,并发心肌炎及心包炎 1例 ,肝脏肿大 2例 ,血沉 40~ 6 0 mm/h,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1.2 治疗方法  6例按常规给予小剂量…  相似文献   

11.
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学测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诊断为全身型17例,占19.8%,多关节型31例,占36%,少关节型38例,占44.2%,免疫学测定表明,活动期出现免疫球蛋白IgA增高16例,占19.2%,IgG增高27例,占31.5%,IgM增高12例,占13.7%,补体C3增高15例,占17.5%,C4高33例,占38.0%,CIC增高80例,占92.9%。RF性16例,占18.9%,ANA阳性16例,占19.0%,HLA-B27阳性52例,占60.0%。结论:根据上述资料,按病情轻重,除应用非甾类抗炎药物外,加用强的松,甲氨喋呤,同时辅以理疗,大关节封闭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和超声分型,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卵管妊娠205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确诊率95.6%(196/205例)。超声分型:Ⅰ型(宫外胚囊型)6例;Ⅱ型(宫旁包块型)53例;Ⅲ型(包块积液型)138例;Ⅳ型(腹腔积液型)8例。结论:超声检查是确诊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手段,超声分型作为临床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治疗、手术切除等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一龙  戴晓莉  卢小强  张爱华 《医学综述》2008,14(15):2379-2380
目的讨论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的手段。方法对42例颈性眩晕患者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并采取颈部牵引及神经封闭的方法明确诊断。结果34例进行颈部制动4~6周后,病情缓解;8例保守治疗无效,进行了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治愈。结论颈性眩晕应与其他疾病鉴别,试验性颈部牵引及神经封闭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的预后 ,探讨影响 JR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 7个月至 1 0年的随访 ,结果用χ2 检验。结果 :1 2 7/35例缓解 ,占 77.1 4% ,3例死亡 ,5例残疾。 2甲氨喋呤和金字塔方案治疗组 ,缓解率分别为 92 .86%及 53.85% (χ2 =5.34,P<0 .0 5)。 3发病后 6个月内和 6个月后进行正规治疗组 ,缓解率分别为 83.33%和 2 0 %(χ2 =8.99,P<0 .0 0 5)。缓解率与 JRA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临床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P均 >0 .0 5)。结论 :患病初期 ,采用以甲氨喋呤为主的治疗 ,可使绝大部分 JRA患儿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5.
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31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显示CD+3、CD+4/CD+8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CD+8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到疾病恢复过程中,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CD+4细胞也随之降低,经等级相关检验rs=0.8891,P<0.01,提示CD+4细胞的变化可能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治疗的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皮肌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5例皮肌炎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参照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1],2例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标准,13例患者达到拟诊标准,所有患者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依据临床疗效指标评价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有活动性胸闷、气促,血气分析显示7例患者有Ⅰ型呼衰,8例患者有低氧血症,10例有单侧靠近胸膜的新发浸润病灶(高密度影或结节影,其中2例患者有空洞)。经过治疗15例患者出院前IPFI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指标等明显改善,8例影像学病灶好转大于50%,4例影像学病灶好转小于50%。根据疗效评判标准,11例病例显效,4例患者进步,有效率为73%。结论    早期持续性低氧血症或Ⅰ型呼衰、新发单侧胸膜下高密度浸润病灶或结节影,特别是伴有双轨征或空洞是皮肌炎合并IPFI的早期识别依据;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皮肌炎合并IPF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8例患者的诊断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35 h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发生.结论 提高对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63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它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OM0267例,T2NOM0142例,T3期以上(含乃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个月~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肾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对于局限性小肾癌而言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对侧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晚期病人的作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殊部位异位妊娠57例,占异位妊娠总人数的6.77%;以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最多见占57.89%(33/57),宫颈妊娠26.32%(15/57),剖宫产瘢痕妊娠14.04%(8/57),卵巢妊娠1.8%(1/57);57例患术前定位诊断率为87.72%;治疗方式开腹手术52.73%(30/57),腹腔镜手术5.27%(3/57),药物保守治疗35.09%(20/57);20例药物保守治疗中宫腔镜下注射MTX2例,药物治疗结合清宫术2例,57例均治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因其临床特征多变且隐匿致诊断困难,提高术前定位诊断率能明显提高预后;药物保守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是处理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