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温建汤,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具体疗效进行相应的对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能显著改善症状,是治疗动力障碍型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年人群的发病率约20%~40%[1].已经证实,胃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近年来,我院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用安慰剂治疗50例,并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不明,至今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同时伴有抑郁、焦虑者治疗更加困难,造成患者身心痛苦。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归脾汤与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伴抑郁或焦虑的FD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刁兴元  亓永杰  李恒 《齐鲁药事》2011,30(4):239-239,242
目的评价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F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元和胃胶囊。4个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餐后腹胀、上腹痛、嗳气、食欲不振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以上腹胀痛不适、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已经证实本病存在对固体食物和不消化固体的排空延迟,提示胃肠动力减慢是FD的主要发病因素.现代医学多以多潘立酮(吗丁林)、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治疗.笔者十余载来,每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施治,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动力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治疗前后胃窦截面积的变化,阐明该型FD的病理学基础是胃的紧张性减低,其可能是临床症状及敏感性增高产生的原因。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按照RomeⅡ标准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入选动力障碍样FD患者3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6例儿童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健胃消食片治疗。结果两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75%vs.71.05%,P<0.01)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梁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90-191
目的 观察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曲美布汀100 mg,3次/d,口服;对照组用多潘立酮10 mg,3次/d,口服;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疗程结束时FD患者早饱、上腹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组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布汀能明显缓解FD患者的症状,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FD安全、有效的新一代胃肠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30%人群在一生中均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1]。FD的发病率约为30%~50%[2],其病因十分复杂,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异常及消化不良等有关,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重要病因[3]。促动力药物(依托必利)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高,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40%。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度、胃酸分泌、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绪心理因素、神经激素等因素有关[1]。近年来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异常在FD中占重要地位,心理社会因素与FD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我院2005—2011年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50例F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周秀丽 《河北医药》2004,26(11):863-86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比较困难,为探讨甲氧氯普胺加阿普唑仑治疗动力障碍型FD的疗效,作者对70例动力障碍型的FD患者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周国标 《安徽医药》2007,11(8):696-696
目的评价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者45例,对照组单用多潘立酮治疗FD患者45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42.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能使症状有效缓解,是FD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比单用多潘立酮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须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87-1488
胃动力障碍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术后胃轻瘫、特发性胃轻瘫、神经性厌食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为主的综合征,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异常,和(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有关[1]。胃动力促进剂能加强胃肠道收缩和刺激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胃动力促进剂的临床应用使有胃动力功能紊乱的患者得到较为合理的治疗。常用的胃动力促进剂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各药的药理作用不同,临床疗效各异。1苯甲酰胺类…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慢性消化不良性疾病,临床症状常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等疾病症状重叠,使患者多以消化不良就诊。FD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动力异常、胃酸异常分泌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以综合干预结合药物对症治疗[1]。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FD患病率较高,因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导致药物吸收、代谢、排泄障碍,给药后更易发生药物蓄积及不良反应,限制药物治疗。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FD效果确切,安全可靠[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口服多潘立酮,3餐饭前30min服用10mg;试验组加服蒲元和胃胶囊,进餐后30min服用4粒。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疾病 ,以往普遍采用吗丁啉治疗 ,现我们试用路得啉 (威海路坦制药公司生产 )治疗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 ,旨在评价路得啉的疗效 ,通过 2 14例患者临床应用 ,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路得啉组 (下称治疗组 )共 2 14例 ,男 88例 ,女 12 6例 ;年龄 2 2~ 6 4岁 ,平均 36 .4岁 ;病程 3周~ 3.8年 ,平均 8个月。吗丁啉组 (下称对照组 ) 173例 ,男 78例 ,女 95例 ;年龄 2 3~ 6 0岁 ,平均 34岁 ;病程 2周~ 3.5年 ,平均 7+月。2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来自消化科门诊病人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消化不良(FD)患者联合应用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片治疗效果及对其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影响。方法选取消化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F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加用多潘立酮片治疗,持续治疗3周,评估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及胃动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CK、SS、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AS与MTL水平以及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联合用于FD患者治疗,可协同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有效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排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1].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多数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了解得不够全面,主要包括: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胃电节律紊乱、胃近端容受性障碍、Hp感染脑肠相互作用、心理社会因素等,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我们采用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哟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根据近年对FD患者胃肠测压、胃排空以及胃电图等研究表明,FD在空腹、餐后均存在着胃肠运动的异常及排空障碍,提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动力异常有关。我们对138例FD患者及21例健康人运用WDL-2000型胃动力诊断仪于空腹及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借以观察胃窦动力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健脾理气汤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按就诊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7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