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正常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CFU-Meg)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方法,动态观察22例APL患者用ATRA治疗时其血清及10-6mol/LATRA对CFU-Meg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骨髓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L)。结果治疗前,血清对CFU-Meg生长呈抑制作用(29.6%±2.4%),该活性随治疗而减轻,骨髓缓解时为刺激作用(-18.7%±4.1%,P<0.001),与骨髓CFU-L、血清TNF活性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呈负相关,ATRA促进CFU-Meg的生长。结论APL患者血清对CFU-Meg生长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监测疗效,A-TRA对CFU-Meg生长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砷剂主要是降解PML—RARa蛋白引起双向调节,即通过凋亡、部分分化,其次是细胞毒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APL经砷剂诱导分化治疗后对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是否有影响,目前文献报道不多。2004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动态观察了9例砷剂(亚砷酸)治疗的初发APL患者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对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的关系是目前白血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患白血病时骨髓造血干细胞有改变,细胞分化过程出现障碍,随着病情变化造血干细胞也有变动,因此我们应用体内扩散盒法,观察部分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粒系祖细胞CFU—d 形成集落情况与骨髓中幼稚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住院各型白血病患者28例,其中初发者20例,复发及维持化疗复查的患者8例。病型分类有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8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7例(包括急性粒单型白血病1例、亚急粒1例、慢粒急变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红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型白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 M3型(简称 M3)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除具有其他急性白血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外 ,还具有下列特征 :1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2常伴随出血病变。 3对化疗敏感 ,但早期死亡率高。 4能被维甲酸诱导分化成熟。 5持续缓解时间长。本病预后凶险 ,多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或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导致严重出血而早期死亡。因此 ,对本病的观察和护理愈显重要。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3月收住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平均年龄 30 .2岁。入院… 相似文献
6.
7.
升板灵组方以健脾滋肾泻火立方,此前我们已研究报道过该组方中健脾、滋肾、泻火中药对体外培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CFU—Meg集落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升板灵组方中滋肾、健脾中药均有促进ITP患者骨髓CFU—Meg集落生成作用.且以滋肾中药为著.而本实验主要研究升板灵全方对体外培养的ITP患者骨髓CFU—Meg集落作用,且和组方中健脾、滋肾中药比较,进一步探讨升板灵作用机制及用药新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人骨髓巨核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14例次Ⅱ型登革病毒(D_2V)对巨核祖细胞集落(CFU-MK)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D_2感染组CFU-MK产率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从而证实在体外D_2V能抑制巨核祖细胞增殖。这提示登革出血热病人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与巨核细胞受该病毒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祖细胞集落培养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祖细胞集落生成的增殖潜能,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半固体相二步法,培养30例AML的骨髓白血病祖细胞集落(CFU-AML),按集落产率分成高、中和低三种生长类型,并检测其对高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和足叶乙甙四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体外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结果30例AML骨髓的平均CFU-AML集落为142.2±23.0(27~556)/2×105细胞.高、中和低生长类型分别为4例、20例和6例,临床缓解率为25%、60%和100%,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疗效的总符合率为76.7%,阳性符合率80.0%,阴性符合率70.0%,敏感度84.2%,特异性63.6%.结论白血病克隆增殖潜能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低生长型预后最佳,高生长型预后差,中生长型介于两者之间.CFU-AML药敏试验与临床化疗缓解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筛选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9,(3)
本文报告了应用我们已建立的红系造血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配合粒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红系和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集落产率、集落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以及慢粒集落细胞对刺激因子反应特性。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纤溶测定的意义。方法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测定检测60例不同危险组APL患者的纤溶活性。结果 APL患者起病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情况,不同危险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着疾病的缓解,纤溶亢进的情况得以纠正,但中高危组较低危组更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早期死亡。结论治疗期间监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疾病早期病死率,提高治疗缓解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已经成为最可能治愈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亚型。应用当前的治疗策略合并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可以预期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治愈率是70%和80%。如此大的进步反映,随着对白血病分子发病机制的理解,分子靶向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NL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按FAB分类为M3型,约占ANLL的5%~10%。其特点是早幼粒细胞胞浆中充满了异常的嗜天青颗粒,90%以上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和/或PML/RANa融合基因.易发生出血和致死性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往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问世,APL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我国在治疗APL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诱导缓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国内外资料证实ATRA治疗APLCR率为75%~100%,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7.
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 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 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 、CD41a 、CD61 、CD34 CD41a 和CD41a CD61 )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功能.结果单用TPO 7 d时,CD34 CD41a 细胞扩增(4.0±1.7)倍;与IL-11联用后扩增到(10.5±4.8)倍;再加入肝素后扩增达(29.9±6.4)倍,TPO IL-11 肝素组扩增倍数为TPO组、TPO IL-11组的7.5、2.85倍,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O IL-11 肝素组巨核祖细胞中大集落(>50个细胞/集落)达(106.8±26.9)倍,较TPO、TPO IL-11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将扩增第7天的巨核细胞静脉输注于经放射预处理的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并提高小鼠生存率.电镜显示扩增的巨核细胞有一定的界膜发育等成熟特征,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结论TPO、IL-11和肝素组合的培养体系可有效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 相似文献
18.
在体外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攻击人骨髓细胞。可引起骨髓粒系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抑制,其抑制程度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加热灭活病毒可消除抑制作用。骨髓细胞内HBVDNA的POR分析显示:40%骨髓细胞感染了HBV,提示骨髓细胞为HBV复制的另一汤所,HBV可直接抑制骨髓细胞的分化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