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椎体结构的MRI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体结核的MRI表现并与椎体肿瘤及转移瘤相鉴别。材料和方法?:26例经手术证帝的椎体结核及11例临床证帝的椎体及转移瘤。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椎体结构椎间盘均破坏变窄,椎体破坏部均与间盘相邻。椎体与间盘均有破坏的20例伴有椎旁冷脓肿。10例脊柱转移瘤及1例椎体原发肿瘤间盘不。结论:椎体结核有其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椎体受累的形态,间盘及附伯有无破坏以及脓肿的形成对椎体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敏感地显示病灶。  相似文献   

4.
MRI在脊柱压缩骨折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压缩骨折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压缩骨折,分别观察分析椎体、椎间盘、附件等的病理性形态及MRI信号改变,结果:脊柱转移瘤35例,仅2.7%残余正常骨髓信号,压缩椎体后部膨大,74.2%椎弓根受累,51%伴椎旁软组织肿块,42%伴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脊柱结核20例。90%椎体相邻面破坏,椎间盘均破坏,85%向后成角,仅2例附件破坏,90%椎旁脓肿。骨质疏松25例,100%骨折椎体可见残余正常骨髓信号。外伤骨折34例,64%维间盘破裂,55%伴骨碎片,结论: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脊柱骨质疏松及脊柱外伤引起的脊柱压缩骨折均有各自的MRI特征性表现,MRI是鉴别脊柱压缩骨折病因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选择134例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的破坏、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象,椎管狭窄及其原因。结果 单个椎体破坏41例(30.6%),多个椎体破坏93例(69.4%)为相邻、跳跃及混合型椎体破坏。T1WI均为信号减低,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附件破坏64例(47.8%),局部肿块29例(21.6%),伴淋巴结肿大45(33.6%)及其他转移征象50例(37.3%),椎间盘均无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表现,注意观察椎体破坏的方式、信号、高度及椎体外其他原发灶及转移灶征象是诊断的判断,横断位扫描有利于原发灶及其它的转移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36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69-797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颈段2例,胸段12例,腰段22例。单椎体受累4例,32例多椎体受累。主要CT表现为:(1)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2)椎体骨质增生硬化;(3)椎旁脓肿的形成;(4)椎间盘的破坏;(5)椎管受累;(6)死骨形成。结论脊柱结核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和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24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髋关节结核4例,耻骨联合结核l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2个椎体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15个椎体边缘见到虫蚀状骨质缺损,病变严重者可见椎体膨胀、碎裂或塌陷。多数病例伴有死骨、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骶髂关节结核常见单侧发病,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髋关节结核表现为骨性关节面、髋臼及股骨头侵蚀破坏,髋臼变浅或变平,导致关节脱位。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死骨、冷脓肿等结核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8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85例脊柱转移瘤,单椎体受累17例,多椎体受累68例,呈跳跃式分布52例。共191个椎体受累,均显示有椎体信号异常,其中28%仅有信号改变而椎体形态基本正常,72%合并压缩性骨折,"扁形"和"倒楔形"压缩性骨折占86%,43%有椎弓根受累,27%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较为理想的影像手段,骨髓的脂肪替代为其早期MRI征象。压缩性骨折、椎体信号异常、跳跃式分布、椎弓根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及间盘回避等征象是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选择134例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的破坏、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像,椎管狭窄及其原因。结果 单个椎体破坏41例(30.6%),多个椎体破坏93例(69.4%)为相邻、跳跃及混合型椎体破坏。T1WI均为信号减低,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附件破坏64例(47.8%),局部肿块29例(21.6%),伴淋巴结肿大45(33.6%)及其他转移征象50例(37.3%),椎间盘均无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表现,注意观察椎体破坏的方式、信号、高度及椎体外其他原发灶及转移灶征象是诊断的关键。横断位扫描有利于原发灶及其它的转移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的MRI和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韧带下播散等;脊柱结核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以及椎管受累等;与CT相比,MRI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更敏感,对病变范围的确定也更具优势,但CT对死骨以及钙化灶的显示更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方面要明显优于CT,而CT在显示死骨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110例脊柱结核的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平扫检查,部分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颈椎9例,胸椎25例,腰椎42例,胸腰段31例,骶椎3例。脊柱结核CT主要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旁脓肿、死骨、钙化等;脊柱结核MRI主要表现为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间盘信号变化、椎旁脓肿、硬膜囊和脊髓受累、韧带的扩散等;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优于MRI,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MRI对骨髓水肿、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的显示优于CT,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脊柱结核表现各种各样,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都有很高的价值,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更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等更有优势,二者联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与脊椎转换瘤的CT形态差异。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7例脊椎结核和24例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拟定出两类病变的CT形态差异指标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脊椎结核多发生于椎体前中部、多以多发及弥散形式出现,病灶内可有死骨;脊椎转移瘤多以单发形式出现,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和附件骨、病灶内少有死骨;结核的椎旁肿块常有钙化、多无强化或仅周边强化,而转移瘤的椎旁肿块少有钙化但强化明显;结核常累及椎间盘和相邻椎骨,而转移瘤罕有累及椎间盘和相邻椎骨。结论:上述CT形态差异指标的应用,有助于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40例、脊柱结核50例,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对两组患者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在椎体破坏部位[前侧、后侧、前后侧(25.00%、60.00%、15.00%)vs(68.00%、16.00%、16.00%)]、椎旁软组织内脓肿(7.50%vs 74.00%)、椎间盘破坏[局限、弥漫(45.00%、17.50%)vs(18.00%、40.00%)]、椎间隙狭窄(27.50%vs 50.00%)、椎间盘信号异常(80.00%vs 30.00%)及椎间隙消失(0.00%vs 20.00%)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等MRI表现类似,但在椎体破坏部位、椎间隙狭窄等方面MRI表现差异显著,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重要MRI征象.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5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强化特征。结果显示:T_1及T_2加权像病变椎体有广泛的信号改变,病变椎同盘T_2加权像为高信号,15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形成。Gd-DTPA增强检查,见椎体骨内脓肿、脊膜受累、病变沿韧带下扩散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显示良好,增强检查能够提供MRI平扫不能得到的较有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骨关节结核影像学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术前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手术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术前影像学均诊断为骨关节结核,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及相应部位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骨质破坏伴骨硬化缘环绕、死骨,冷脓肿形成及脓肿壁钙化。MRI表现为椎体骨炎、骨质破坏,或椎间盘破坏、椎间盘裂隙状强化及椎旁脓肿形成。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结核病变,诊断符合率86.8%,其中脊柱结核20例,髋关节结核5例,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骶髂关节结核各2例。结论 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特征性,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提高骨关节结核的正确诊断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程春  曾勇  杨超  杨友林  陈蕾 《磁共振成像》2016,7(5):371-37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67例本院既往诊断的脊柱结核患者(结核组)、40例非脊柱结核性脊柱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67例患者,共累及162个椎体,其中累及腰椎的患者有30例(44.77%)、累及腰椎椎体80个(49.38%);累及的162个椎体中,MRI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有62例(92.54%)、脓肿形成57例(85.07%)、终板破坏52例(77.61%);MRI对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的检出率均达到100%;MRI对骨质破坏、终板破坏、椎间盘受累、脓肿形成、椎管受累、死骨形成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X线、CT(P0.05),MRI对钙化情况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P0.0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92.54%、特异度为87.50%;CT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82.50%;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47.76%、特异度为70.00%。结论 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各项特征早期检出率均较高,诊断脊柱结核患者的效能显著地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疑似60例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增强CT和MRI图像,以病理或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效能。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42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增强CT检出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Kappa值为0.615;MRI检出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41;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P<0.05),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  结论  增强CT与MRI对诊断腰椎结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MRI优于增强CT,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增强CT在死骨形成检出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