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帝蝦蟆经》不著撰人,从其内容考证似成书于汉代。它作为一部专论针灸禁忌的古老文献,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重视针灸与天时的关系,根据月亮的圆缺和四季时辰的不同变化,说明人体气血周流的影响,明确指出刺灸禁忌部位。如果误犯禁忌,灸刺伤及"人气"、"神气",就会助长病邪而发生不幸。《黄帝蝦蟆经》分别从逐日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逐时五神所舍处禁忌灸刺、四季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各年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等不同方面阐述"因天时而调血气"的论点,对施灸材料也提出了八木之火的禁忌,奠定了后世针灸禁忌学术的基础,对针灸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刺时间疗法最早应溯源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说明《内经》奠定了针刺时间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等观点,也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以及月之盈亏的周期改变,对人体气血的盛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缪刺法"作为古老的针刺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该文通过探讨缪刺针法与月引力的关系,指出月引力节律变化影响人体的气血盛衰,气血盛衰与缪刺治疗的刺激量有关,表现为刺激量随月节律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韩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86-187
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经典理论为纲领 ,探讨了针灸理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中 ,以自然变化对气血的影响 ,探讨了气血应天时、气血应月时的客观规律 ,并分析了《内经》中“因天时而调血气”的针灸疗法。以自然变化对人体气血升降沉浮的影响 ,探讨了四时的不同刺法、留针时间、针刺深浅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特殊针法 ,同时 ,对违反四时之气、逆时而刺的误刺后果进行了分析 ,从反方面论述了针刺要顺时顺势而刺的重要性。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医针灸的最高境界 ,在倡导自然疗法 ,重视绿色医学的今天 ,必将成为中西医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铺灸又名"长蛇灸"、"督灸",为流传于江浙地区的传统灸疗,运用治疗虚劳顽疾,其治疗最佳时间为三伏天。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三伏天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适应证寒湿痹痛、慢性虚寒性疾病。《内经》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致使人体经络气血受阻,经脉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铺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达到祛寒除湿的效果。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振奋一身阳气。  相似文献   

6.
蜂针是采用蜜蜂尾部蜇针,在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将蜇针刺人人体穴位,具有“针、药、灸”3种作用,起到了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是一种自然而特殊的针法。笔者运用蜂针蜇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千金翼方》有云"凡病皆由气血奎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通之";《灵枢·寿天刚柔》中记载"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由此可见,祖国医学"温针"历史源远流长。内热针源于温针灸,是一种基于人体解剖学而兴起的新型针尖针体均可控温的治疗手段,在操作方面更加安全、简便、有效、环保,适宜推广,成为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又一创新利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两者理论依据、操作方式、适应症的异同,揭示了两者相互交融、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中医治疗手段的守正创新,从而逐渐阐明内热针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气血由弱转强、继之由盛转衰的过程。气血的变化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失和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中医养生一贯重视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强调养生就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传统中医学家发明了运动、理疗、调节饮食、药物养治等诸多调和人体气血的养生之法,帮助人体气血和谐,"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润芳  巨萍莉  全明 《陕西中医》2004,25(12):1126-112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1 2 0例 ,设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 60例 ,治疗组用毫针围刺疱疹分布密集部配合灯草灸水泡中央 ,对照组用抗病毒药物 (病毒唑、干扰素、消炎痛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 92 %。提示 :围刺可使经脉气血得到疏通 ,使正气得复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 ,从而使疱疹更早痊愈。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影响刺法与灸法的诸因素黑龙江省肇东市中医院胡钧黑龙江省同江市中医院颜兰英齐齐哈尔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崔晓萍刺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医疗方法。针刺属于机械性的刺激,灸法则属于温热性的刺激。二者作用的途径都是通过俞穴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节人体营卫气血,从...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