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了3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 观察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3例出院后均随访2年, 2例1年内能自主控制排尿, 1例18个月能自主排尿。结论 做好围术期护理, 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管道护理, 对确保手术的成功, 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9例膀胱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不良嗜好、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前及术后外周血化验指标以及肿瘤的病理资料等情况,分析回肠膀胱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69例患者中术后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空腹血糖值和手术时长高于对照组,而术前及术后血清白蛋白值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手术时长和术后空腹血糖值是回肠膀胱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手术时长和术后空腹血糖值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开凯  汤海  郭一俊  沈俞  周任远 《癌症进展》2021,19(23):2443-2445,244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电切术组(37例)和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间、膀胱穿孔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膀胱功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电切术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短于电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PCT、CRP、TNF-α、SOD、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CT、CRP、TNF-α、SOD水平均明显上升,Co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患者PCT、CRP、TNF-α、SOD水平均明显低于电切术组,Cor水平明显高于电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Qma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且有着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总结14例去带盲结肠、阑尾输出道可控膀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应充分准备术前物品,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详细了解手术方案,使器械护士术中配合默契,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脉搏、血压、尿量的变化,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输血的速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评估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年以上,均无复发及转移。评估项目包括肌酐测定、泌尿系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肾积水量、膀胱造影明确有无尿液返流。结果:术后2年,膀胱造影5例(14.7%)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5),术后5年,膀胱造影6例(17.6%)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P>0.05);术前血肌酐(77.32±13.78) mmol/L,术后2年血肌酐(78.50±12.37) mmol/L(t=-1.93,P>0.05);术后5年血肌酐(82.15±22.49) mmol/L(t=-2.36,P>0.05),无统计学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年膀胱容量(413±19) ml,残余尿量(57.3±36.1) ml,术后5年膀胱容量(423±17) ml,残余尿量(53.3±33.7) ml,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结论:原位W型回肠膀胱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理想的代膀胱术式,对上尿路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3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前5 d停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改为静脉低分子肝素,术后5 d恢复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术前10 d停服氯吡格雷,改为静脉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5 d再恢复口服氯吡格雷.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监测术中、术后有无出血、血栓性疾病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中1例膀胱穿孔,术后3例膀胱明显出血,无尿道狭窄发生.随访期间4例复发,均为异位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情况下,抗凝治疗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5%以下。2011年6月我科收治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病情变化复杂,风险大,该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尿急、尿痛伴头痛1年余,  相似文献   

8.
膀胱副神经节瘤发病率低,国内外显有报道。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诊断较容易被忽视,术前若未充分准备,术中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等风险。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需严密随访,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及相关化验,必要时进一步治疗,避免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病例报告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6年01月至2019年09月共诊治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例为有功能性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9.
 正位膀胱替代术经过近20 年的临床实践,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所采用。通过总结重要的文献阐述了正位可控膀胱术中患者的选择、输尿管抗反流、上尿路安全性、尿控的恢复、肿瘤治疗的安全性、特殊的并发症和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新观点。与其他方式的尿流改道相比,正位可控膀胱有可能成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新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大,了解其危险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复习我院2002年8月至2009年5月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7例患者在小便时均有血压一过性升高,其中3例曾发生过高血压危象,所有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时血压均升高超过基础值50%;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昏迷,1例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休克.结论:术前重点监测排尿时及膀胱镜检时血压变化和术后观察血压血糖的变化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大,了解其危险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复习我院2002年8月至2009年5月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7例患者在小便时均有血压一过性升高,其中3例曾发生过高血压危象,所有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时血压均升高超过基础值50%;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昏迷,1例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休克.结论:术前重点监测排尿时及膀胱镜检时血压变化和术后观察血压血糖的变化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开展行为疗法,探讨其对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电切术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周开始增加盆底肌训练和排尿中断训练的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为11.0%,持续时间为(35.2±10.9)s,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轻度、中度和重度膀胱痉挛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开展行为疗法,可缓解痉挛情况的发生,也能降低痉挛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原位新膀胱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的尿路重建术式.但是新膀胱术式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7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手术承受力和控尿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控尿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1月1日-2010年2月20日间,本研究对23例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采取了保护神经血管束、不剪开盆底筋膜、不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丛的方法,以Hautmann技术建立回肠原位新膀胱.结果:2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认知功能障碍,1例患者于术后24 d出现胃肠功能紊乱.23例患者术后16~21 d白天完全自主控尿;术后30、60、90、180和360 d睡眠后完全控尿例数分别为0、4、5、11及16例;均无排尿困难,23例患者均对控尿程度满意.结论: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安全,控尿效果满意,可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首选的尿路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膀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筑  李皓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5):891-89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高龄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3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高龄患者120例次。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100%。术中无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无膀胱穿孔。术后1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已超过11年,肿瘤复发36例次。结论:TURBT治疗高龄膀胱肿瘤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膀胱镜检查是一种诊治膀胱病变及行输尿管插管的常用、有效的方法。但它直接刺激尿道粘膜 ,对尿道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揭示心理护理对膀胱镜检查的影响程度 ,我们进行了观察。1 临床资料1 1 资料来源  10 0例患者均为我院泌尿外科接诊、需用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情或行输尿管插管的男性 ,年龄 2 5~ 55岁。术前检查 :肝功 +表面抗原、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均无异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人。1 2 方法 A组 (对照组 ) 50例 ,术前仅通知病人检查时间及一般准备 ,要求患者积极配合。B组 (实验组 ) 50例 ,术前通过讲解 ,看图片 …  相似文献   

16.
α-2b干扰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膀胱腔内灌注药物治疗和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很多 ,我们用重组α 2b干扰素治疗膀胱肿瘤 2 2例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膀胱肿瘤均为T1期。男性 18例 ,女性 4例。年龄 34~ 6 8岁 ,平均 46岁。肿瘤多发 6例 ,单发 16例。肿瘤初发 14例 ,复发 8例。本组肿瘤均为乳头状 ,有蒂 ,肿瘤的直径为 0 .5~ 3.0cm。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术前或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 :Ⅰ级 13例 ,Ⅱ级 6例 ,Ⅲ级 3例。2 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TURBt术后 3~ 5d拔除导尿管…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对于经膀胱内治疗失败的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应积极采取膀胱全切术,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膀胱保留术式,其转归历程如何,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2月首次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7例T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但未行膀胱全切术直至死亡全过程的临床资料。7例均采用入院诊治的方法随访。结果:7例T1膀胱癌患者均具有多发、高级别等高危因素,未行膀胱全切术原因分别是3例患者年龄过高(81、83和86岁)及4例严重心脏病。患者存活6~65个月(中位44.5个月),发生严重血尿7例、骨转移6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5例、肾上腺转移3例、胸壁转移1例,均死于膀胱癌相关事件。结论: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存活时间较短;易发生多处、远处转移,以骨、肺、肝最常见;血尿严重,无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Zhou FJ  Qin ZK  Xiong YH  Han H  Liu ZW  Mei H 《癌症》2003,22(1):55-57
背景与目的:膀胱全切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有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本文报告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全切后下尿路功能性重建中的经验。方法:对15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利用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3例,乙状结肠新膀胱12例)做下尿路功能性重建。术后随访3-30个月(其中9例随访超过16个月),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性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自主排尿,无需导尿。13例患者昼夜完全控尿;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有少量漏尿;另1例女性患者有中度张力性尿失禁。膀胱容量240-640ml,残余尿量0-250ml。全部患者总肾功能正常,14例血电解质正常;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输尿管扩张各1例。9例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13例患者恢复工作。全部患者对新膀胱功能满意。结论: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下尿路的控尿和排尿功能良好,是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理想的下尿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3,7,17号染色体及9p21(p16基因)组合探针在监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及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及组织切片中3,7,17号染色体及9p21组合的畸变情况。结果FISH监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87.50%;术前FISH阳性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FISH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为78.85%。结论利用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及9p21组合的畸变能有效辅助监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复发;同时利用FISH检测组织切片中3,7,17号染色体及9p21组合的畸变也能有效辅助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对其生存状况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63例膀胱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8.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0.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28 d,住院时间平均为16.8 d,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0枚,未出现尿漏及肠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最初30 d内患者尿流控制较差,30~90 d内患者尿流控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膀胱容量为385.2 ml,平均膀胱内压为13.2 cm H_2O,平均尿流率为11.8 ml/s,平均残余尿量为18.5 ml,平均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2 cm。同时保留勃起神经对男性性功能保护良好。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0%和69.4%。不同病理分期、是否器官局限性及有无淋巴结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较好的控尿功能等特点,同时有效保留男性性功能,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