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研究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避免或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4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应用6MVX-线照射,剂量50~70Gy/25~35f。制定放疗计划,生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得到物理参数V20及MLD,分析以上参数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放疗计划要求V20≤30%,脊髓总量≤45Gy。放疗结束后定期行胸片及CT复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依据RTOG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结果 47例中有15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1.9%(15/47)。当V20≤25%和>25%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LD≤15Gy和>15Gy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有相关性,对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浆内皮素-1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前、中、后血浆内皮素-1(ET-1)的水平和肺剂量体积因素V20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4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总照射剂量62~66Gy,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计划控制V20≤30%,脊髓剂量≤45Gy。ELISA方法对每位患者放疗前、放疗40Gy及放疗后血浆ET-1的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全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7.1%(13/48)。放疗40Gy时,ET-1升高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41.7%,高于ET-1水平正常者12.5%(P=0.023);放疗结束时ET 1水平升高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44%,显著高于ET-1水平正常者的8.7%(P=0.006); V20≥25%,放疗结束时ET-1升高,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69.2%,明显高于其他组别;而V20<25%,放疗结束时ET-1正常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结论放疗中及放疗结束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与放射性肺损伤密切相关。V20≥25%同时放疗结束时血浆ET-1升高者,属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人群,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采用二程计划对V20(肺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和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的影响。方法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一次计划放疗组20例(A组)和二程计划放疗组20例(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诱导化疗前行首次CT定位,A组制定全程适形计划,给予处方剂量66Cv,B组放疗剂量达到46Gy后,行第2次CT定位,将2次cT图像融合,制定后程适彤计划,给予处方剂量20Gy,总处方剂量66Gy。计算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V20、放疗结束3月内RP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7例(35.0%),B组2例(10.O%),二次定位双侧肺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宜采用分程放疗,从而降低肺受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血浆TGF-β1的水平和V20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受三维适形放疗的53例肺癌患者,肿瘤总照射剂量40~70Gy,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计划控制V20≤35%,脊髓剂量≤45Gy。应用ELISA方法对患者放疗前后血浆TGF-β1的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全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2.1%(17/53),其中Ⅱ级或Ⅱ级以上发生率为13.2%。放疗结束时,TGF-β1水平升高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51.9%,明显高于TGF-β1水平正常者(11.5%)(P=0.002),而放疗前TGF-β1水平升高或在正常范围,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15)。V20>25%,放疗结束时TGF-β1水平升高,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其它组别;而V20≤25%,放疗结束时血浆TGF-β1正常的患者没有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放疗结束时TGF-β1水平升高与放射性肺损伤密切相关。V20>25%,放疗结束时TGF-β水平升高者,属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为食管癌放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 法  选取本院2011 年 5 月至2014 年 5 月治疗的72 例食管癌患者,应用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Ix-6074、Eclipse 11 放疗计 划系统制作计划,处方剂量(60~68)Gy/(30~34)F,95% 计划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肺组 织受照射时剂量体积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并探讨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发现1 年总生存率为 94.44%。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病变长度、伴有 COPD 及放疗总剂量与IMRT 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相关。72 例患者中9 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12.50%),V10、V15、V20、V30、肺Dmean 在放射性肺损伤与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中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 V5、V25、V35、V40、肺 Dmax和肺Dmin在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结论  V10、V15、V20、V30、肺Dmean 剂量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放射剂量学因 素可较好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放射性肺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 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 指标。 方法 4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处方剂量为60Gy常规 放疗,同期化疗方案为NP方案,对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 价肺损伤情况。 结果 (1)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42例,总有效率为95.74%,1年生存率75.78%。全组发生急性放 射性肺炎0级2例,1级20 例,2级17例,3级8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2)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呈正相关的剂量 学因素为MLD、肺NTCP,肺V5、 V15、V20。临床资料中仅发现肿瘤GTV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 剂量为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 响因素。 结论 剂量学因素(MLD、肺NTCP,肺V5、V15、V20)可以较好地预测严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 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剂量、V5、V20、平均肺剂量(MLD)等因素与患者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50例(29.3%)。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V20>28%、MLD>10Gy、MLD>13Gy均可导致肺癌患者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V20>28%、MLD>13Gy与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有关。[结论]在肺癌放疗计划设计中,应针对中国肺癌患者的特点,设定适合的物理参数;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吸烟史、化疗史等个体化因素,尽可能降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调强放疗的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给予计划靶区37.5 ~60 Gy/19~ 30 W2 Gy的处方剂量.行同步化疗的患者采取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年龄、性别、吸烟史、有无同步化疗以及放射物理参数V5、V10、V20、V30、Dmean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术后实行调强放疗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26.2%,年龄、性别、吸烟史和有无同步化疗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V5、V10、V20、V30、Dmean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V5、V10、V.、V30、Dmean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肺癌与食管癌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与双肺剂量体积(DVH)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HT 治疗的19例肺癌和14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13例仅行HT治疗,20例联合化疗。放疗剂量:小细胞肺癌54~61.8Gy/27~28次,非小细胞肺癌54~66Gy/25~31次,食管癌60~66Gy/28~30次。结果 全组33例患者中,发生0级放射性肺炎8例(24.2%),1级15例(45.4%),2级1例(3.0%),3级5例(15.2%),5级4例(12.1%)。DVH参数分析显示,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与V30~V45有关,与V5~V25、双肺平均剂量(MLD)、计划靶区(PTV)无关。临床病理特征中,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与ECOG评分有关,与病种、性别、年龄、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化疗情况无关。结论 HT治疗肺癌与食管癌未明显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一般状态差、分期晚的患者应严格限制DV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价值,并确定肺脏V5(接受5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MLD)和肺脏V20不同组合预测RP发生的最优组合.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根治性3 D-CRT的食管癌患者222例,观察并记录双侧肺脏接受5、10、15、20、25和30 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15、V20、V25、V30)和双侧肺脏MLD,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发生1级急性RP者68例(30.6%)、2级40例(18.0%)、3级8例(3.6%)、4级1例(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大体肿瘤体积、双侧肺脏MLD、肺脏V5、V10、V15、V20、V25和V30均与≥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脏MLD、肺脏V5、V20和V2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1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射野数、双侧肺脏MLD和肺脏V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以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的分界值(分别为14 Gy、60%和28%)进行不同组合,当患者双侧肺脏MLD≤14 Gy+肺脏V5≤60%+V20≤28%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肺脏V20≤28%+ V5≤60%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双侧肺脏MLD≤14 Gy+V5≤60%时,≥1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当双侧肺脏MLD> 14 Gy+V5≤60%时,≥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与食管癌单纯3D-CRT所致急性RP的发生密切相关;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组合有可能提高预测急性RP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剂量递增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84例Ⅰ~Ⅲ期NSCLC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在CTV照射患者60Gy(2Gy/次,1次/天,5天/周)后,开始对GTV进行剂量递增。2~4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根据肺V20和将患者分为V20〈25%组和V2025%~36%组,两组患者再根据总剂量分剂量亚组,观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疗效。以≥15%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为限制剂量递增标准。结果全组84例。V20〈25%组45例,剂量亚组分别为70Gy、74Gy、78Gy、82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4%(2/45)。V2025%~36%组39例,剂量亚组分别为66Gy、70Gy、74Gy、78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1%(2/39)。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52.8%,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7%、53.6%。随着剂量增加,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有所增高,但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时,提高局部放射剂量应考虑正常肺组织所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当V20〈25%时,可以安全地递增到82Gy,其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当V20为25%~36%时,可以递增到76Gy。但当V20〉30%时,增加到更高的放射剂量应谨慎,而提高局部剂量对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 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 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SAR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SARP发生的临床因素及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剂量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SARP发生率为10.91%.原发灶部位及COPD与SARP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CTV、CTV接受最大剂量、PTV、PTV接受最大剂量、MLD、V5、V10、V15、V20、V25、V30、V35、V40、V50均与SARP发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LD、V5、V10、V20、V30、V35、V40与SARP发生显著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V5、V20、V30、V35预测SARP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界值分别为46.83%、31.56%、21.85%、17.93%.结论:原发灶部位、COPD、MLD、V5、V10、V20、V30、V35、V40 是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SA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V5、V20、V30、V35可用于SARP发生的预测,应综合分析各参数优化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照射野三维适形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3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均行三维适形放疗,依据照射野的不同,分成3野组与5野组,常规分割进行照射,5次/周,DT60Gy-66Gy/30f-33f。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V30、V20、V15、V10、V5等参数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近期疗效(CR+PR)、V20、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均无差异(P〉0.05);3野组V30、V15、V10高,而5野组V5较高,V30、V10、V5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V1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3野或5野进行照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方法 将3D-CRT治疗后CT随访6个月以上的169例Ⅰ~Ⅲ期NSCLC患者,按随访CT放射性肺损伤的表现分级(0~4级),并分为CT阳性组(2~4级)和CT阴性组(0~1级).从放疗计划中获取患者的DVH参数,分析DVH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评价DVH参数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NTCP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平均肺受照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MLD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V20、V30和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V20、V30、V40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患者健侧肺的DVH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肺、患侧肺DVH参数与患侧肺CT分级联系紧密,其中患侧肺NTCP与CT分级关联度最强(η=0.522).结论 NTCP、MID、V20、V30、V40等DVH参数与NSCLC 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及优化放疗计划的指标,以减少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