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李东燕  朱萍  李欣欣 《护理研究》2006,20(19):1782-1782
在腹腔镜手术中,通常需将切下的组织由套管中取出。直接用钳子夹取容易夹碎而脱落,也容易造成切口污染,影响切口愈合。近年来,我科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前端的尿套做成组织袋,经临床使用3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使用方法在导尿前先在无菌操作下将一次性引流袋末端的尿套取下。  相似文献   

2.
易红  徐洁 《现代护理》2008,14(3):353-353
在剖宫产取胎过程中,常因大量羊水、胎粪及血性分泌物渗出吸引不及时而污染手术切口及其周围敷料,容易造成切口感染。为此,我们采用一次性3L脑科粘贴手术巾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羊水、胎粪及血性分泌物的引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3.3±0.2cm,对照组的切口长度为6.6±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属于一种灵活的微创方式,其创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穿孔性阑尾炎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甚至可造成切口裂开。预防切口感染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一个基本的临床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999-2004年对17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探讨了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照射促进肾移植切口裂开的愈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对肾移植术后切口裂开愈合的影响。方法:3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切口裂开6~14d.采用石英导子接触裂开切口创面分野照射。结果:35例患者经照射l~5次后.裂开切口愈合30例;照射后经2次缝合后愈合2例;3例伴严重贫血患者中l例照射后缝合未愈合.切口底部组织增生明显,2次照射后,切口变浅,1例出现尿漏未愈合;1例未愈合。结论:肾移植术后切口裂开配合紫外线照射可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唇裂修补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术后为保持术医清洁干燥,以利于切口愈合,常用3%硼酸酒精或双氧水擦试术区切口。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无论是3%硼酸酒精,还是双氧水擦试术区切口,都容易形成结痂,而且术后切口渗出物及血痂也不易擦去,易污染切口,可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患儿切口愈合不佳。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方法小“S”拉钩3把,利用腹腔镜的钛夹结扎胆囊管和血管及电凝止血等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部62例无1例并发症,均在术后1-2天恢复饮食及床边活动,3-7天出院。结论 此术式利用小器械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并发症,适合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切口渗血及切口肿胀,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需常规行切口加压24h。由于腹股沟区部位特殊,常规使用的沙袋往往固定性较差,不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容易滑落,很难起到良好的加压效果。为确保术后切口加压效果,我科自行设计了蒲黄炭袋用于疝修补术后切口加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一次性负压采血试管主要用来采集血液标本,我们通过临床应用发现还可用来接切口引流管的引流,主要适用于一些手术切口较小,不容易引流切口,如掌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不愈合、渗液等,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接负压吸引器不利于引流,由原来切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改为接一次性采集血液试管。不但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还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手术切口渗血及切口肿胀,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需常规行切口加压24h。由于腹股沟区部位特殊,常规使用的沙袋往往固定性较差,不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容易滑落,很难起到良好的加压效果。为确保术后切口加压效果,我科白行设计了蒲黄炭袋用于疝修补术后切口加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提出预防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56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频繁使用电刀。结论切口脂肪液化是,因为体型肥胖,皮下脂肪血循环差,缺血、电刀产生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热损伤变性,毛细血管热凝固而栓塞,加速脂肪组织坏死。因此肥胖患者尽可能少用或不用高频电刀。根据切口渗液多少部分或全部切口敞开、引流、冲洗、换药,组织新鲜后Ⅱ期缝合。  相似文献   

12.
总结2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彻底开放手术切口,拆除缝线,清除切口坏死组织;根据切口处理的TIME原则,为防止切口感染应用含藻酸盐银敷料填塞切口,隔日换药。待创面呈现100%红色肉芽组织,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切口换药,直至切口全部愈合。20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全部愈合。平均治疗天数31.6天,随访1~12个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带引流袋手术切口粘贴保护膜,是一种既具有保护皮肤切口组织及手术无菌单不被污染,又具有引流手术中血液、冲洗液、各种引流液的一种特殊手术切口粘贴保护膜。即在手术切口粘贴保护膜上,附一大开口呈漏斗形塑料质防水引流袋。引流袋下端细长部长达40cm;可密闭盛存各种手术中引流液.亦可定向持续开放将各种手术引流液引流入污水桶内.防止手术切口及手术无菌单被手术中血液、各种引流液浸湿、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掌握感染切口的处理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采集我院2004年一年1280例急诊清创、手术,其中切口感染18例。对感染切口的致病菌的培养,对切口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感染切口正确地处理。结果:本组1280例手术中,18例切口感染,其中伤口出血8例。清创手术后异物残留3例,忽略血管损伤1例,组织损伤清创不彻底6例。感染切口经过正确地处理,抗生素应用,全部愈合。结论:通过对急诊清创、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的分析,手术必须急而不乱,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伤口仔细检查,彻底清创,防止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一旦发生,切口必须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15.
会阴切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广泛,与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休憩相关。目前会阴切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切,即会阴正中切口。此种切口组织损伤少、愈合情况好,但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大,容易产生Ⅲ-Ⅳ度裂伤。另一种是45°斜切。此种切口虽然比直切安全,但组织损伤较大,会阴肿胀、疼痛、感染等情况一直困扰着广大产科工作者,探讨更合适的会阴切除角度一直被我们所关注。于2005年一年间,通过对200例新改良式25°~35°会阴切开,临床效果显著,汇报结果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胆囊切除285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的手术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850例MC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织MC成功率99%,延K切口30例,胆道损伤2例。结论只要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在传统胆囊切除(Operativecholangjography,OC)熟练基础上开展M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82例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或胆囊管解剖异常、或Mirizzi综合征,致使微小切口直视下无法辨认解剖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而中转开腹手术。全组无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无痛或微痛,6~10小时可离床活动,12~24小时进饮食,2~5天,平均3天痊愈出院。结论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严格选择手术病例,确定正确位置的手术切口,术中细心解剖胆囊三角,时刻警惕解剖及病理异常,正确使用钛夹和处理胆囊管,避免肝门附近使用电刀及电凝,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预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冯旭光  钱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62-1362
右肋缘下斜切口对胆道手术的显露最佳,术后切口裂开的机会也较经腹直肌切口少。由于接近皮纹方向,术后瘢痕也较纵切口小,临床上已广泛采用。然而也存在缺点,如切断部分腹壁肌肉,组织损伤较大,少数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疼痛,更主要的是皮下积液(脂肪液化)发生率较纵切口高。为此,自2003年起作者对肋缘下斜切口的缝合方法作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47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7月我院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47例,慢性胆囊炎伴结石51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30例,单纯胆囊结石65例,胆囊息肉1例。术后8-24小时下床活动。24小时后流质饮食。结果147例病人无死亡,细小胆管损伤2例,1例术中发现予以结扎。1例术后胆漏,肝肾隐窝积液,经“B”超下穿刺痊愈。手术时间30-100min。术后止痛剂应用66例,无切口感染。3例腹腔镜转小切口手术操作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小切口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恢复快,直视下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切口药物湿敷的效果。方法:对341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湿敷组采用庆大霉素配伍灭滴灵湿敷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冲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湿敷组切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切口是二类污染切口,容易发生感染,进行药物湿敷后,提高了切口愈合率,减少切口感染,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