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比较,并将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变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将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13.39、13.39~18.23和≥18.23 ng/mL 3个等级,结直肠癌(P<0.001)、进展期腺瘤(P<0.001)、腺瘤(Ptrend<0.001)和增生性息肉(Ptred=0.013)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33(0.21,0.53)、0.18(0.09,0.38)、0.09(0.01,0.41)、0.25(0.08,0.77).按发病部位进行分层后,近端结直肠癌(Ptrend=0.001)和远端结直肠癌(P<0.001)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26(0.12,0.56)和0.33(0.20,0.56).结论 血浆25-羟维生素D可降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且与病变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2.
Dhar  A.  Johnson  K.  S.  Novelli  M.  R.  张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38-39
背景:对结肠有低恶性变风险的病灶通常要进行活组织检查和息肉切除术。弹性散射光谱学检查(ESS)是新型光学活组织检查技术,能快速区别活体内正常和异常组织,且不需取样。该文评估ESS在结肠区别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伴发育异常)和腺癌的诊断潜能。方法:ESS光谱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45例患者的138个位点获得。其后与从相同位点取样作常规活检的标本进行比较。包括正常结肠黏膜、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慢性结肠炎和结肠癌。光、谱分析有效的计算机模型遵照线性辨别分析的主要成分分析执行。以60%的数据作为“训练组”和其余40%的数据作为“测试组”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总共分析了483份光谱(290份正常,19份增生,69份腺瘤性息肉,74份为慢性结肠炎和31份结肠直肠癌)。区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4%;区别癌和腺瘤性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5%;区别正常组织和结肠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2%;而区别结肠炎和增生异常黏膜(源于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为85%和88%。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病理探讨(附3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形态学方法对257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22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进行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6例,占同期结直肠息肉的0.75%,其中25例原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1例原诊断为增生性息肉,36例锯齿状腺瘤中,13例(36%)伴有增生性息肉病灶,5例(14%)伴有传统腺瘤灶。锯齿状腺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大多数(29/36,80.6%)为息肉样型,28例(77.8%)例为单发,肿瘤直径3~20mm,平均11mm,3例(8.3%)恶变。结论:锯齿状腺瘤为一种具有独立的临床病理特点的高恶变率的病变,应注意与增生性息肉以及传统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 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AIG组,另外收集同期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AIG组根据结肠是否有息肉,分为有、无增生性息肉组或有、无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各组血清胃泌素、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内因子抗体(IFA)、胃蛋白酶原Ⅰ/Ⅱ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结果122例AIG患者中,73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46例CagA阳性,43例PCA阳性,46例IFA阳性。AIG组结肠多发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增生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无增生性息肉组,有腺瘤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和CagA阳性率高于无腺瘤性息肉组(P<0.05)。 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易伴有结肠增生性成腺瘤性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脂氧合酶(5-LOX)、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30例结直肠腺瘤(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结肠癌及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5-LOX、PlGF的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SOD和MDA活性.结果 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比较,5-LOX、PlGF在增生性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结直肠癌中表达均显著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与增生性息肉比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结直肠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呈递减趋势(P<0.05),而MDA活性显著增强,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向腺癌恶性转化过程中5-LOX、PlGF表达水平增加,呈递增趋势,可能是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妇女有40%~60%发展为结肠癌、40%~60%发展为子宫内膜癌、12%发展为卵巢癌的终生风险。许多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在妇女一生中将发展为一种以上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由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发展成两种原发癌的妇女,能否将妇科或结肠癌作为“前哨癌”。方法:按照阿姆斯特丹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诊断标准,从5大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登记处,选取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发展成两两种原发性结肠/妇科癌症妇女为研究对象。获取相关信息,如癌症诊断时的年龄,首先发展的癌症…  相似文献   

7.
背景:了解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能够为无症状个体制定降低发病风险策略提供信息。目前评价无症状个体罹患进展期结直肠肿瘤(advanced colorectal neoplasia)危险因素的研究、对比有无息肉个体危险因素的研究或在多变量分析中纳入最有意义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在一个完成全结肠镜检的无症状患者队列中确定与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设计、地点和参试者:1994年2月至1997年1月,于3121例无症状患者中进行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患者来自13个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患者都接受了结肠镜检以确定进展期肿瘤的发生。进展期肿瘤定义为直径≥10m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至少25%的绒毛成分),伴重度非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浸润癌。检测的变量包括罹患结直肠癌一级亲属病史,既往胆囊切除史,血清胆固醇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饮食因素。主要观察指标:对每个变量均进行年龄校正分析,以便与没有息肉的患者比较,计算其发生进展期肿瘤的优势比(ORS)和95%可信区间(CLs)。我们建立了一个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以便对有关危险因素做出鉴定。二级分析检查增生性息肉的危险因素,与无息肉以及有进展期肿瘤的患者比较。结果:329例入组患者有进展期肿瘤,1441例没有息肉。在多变量分析中,我们发现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0R,1.66;95%CI,1.16~2.35)、目前吸烟(OR,1.85;95%,CI,1.33~2.58)以及目前中至大量饮酒(OR,1.02;95% CI,1.01~1.03)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而谷物纤维(OR,0.95;95%CI,0.91~0.99)、维生素D(OR,1.66;95%CI,1.16~2.35)的摄入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OR,0.66;95%CI,0.48~0.91)则呈负相关关系。在单变量分析中,存在负相关的因素包括谷物纤维摄入大于4.2g//d,维生素D的摄入大于645IU/d以及每日应用非甾体抗炎药。临界因素包括体力活动,每日服用多种维生素,钙的摄入以及红肉脂肪获取量。没有相关性的因素包括体重指数、既往胆囊切除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结肠镜检发现391例最严重的病变为增生性息肉。除既往和目前吸烟与发生增生性息肉的危险增高相关外,其他危险变量结果与没有息肉的患者类似。结论:我们的研究数据证实了进展期结肠肿瘤的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为降低危险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改变生活方式是否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对1154例1464枚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进行重新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8例43枚,占所有结直肠息肉的2.94%,男女比1.71,平均年龄62.3岁,伴低级别增生14枚,伴高级别增生7枚,癌变3枚。结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独立性质的结直肠上皮源性肿瘤,有高恶变率,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Bcl-2在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增生性息肉20例,锯齿状腺瘤20例,普通腺瘤20例标本,做免疫组化P53、Rcl-2.结果 Bel-2在普通息肉中,锯齿状腺瘤腺隐窝底部与上部,阳性率与增生性息肉是相同的,中部与增生性息肉相同但低于普通腺瘤(P<0.01),P53阳性表达在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中无明显不同,增生性息肉表述较低(P<0.05).结论 锯齿状腺瘤具有细胞明显增生的免疫组化特征,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直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息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春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1-112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结直肠息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480例患者肠镜检查中检出息肉450例(12.93%),癌变40例(8.89%);其中炎性息肉210例、增生性息肉40例,两者未发生恶变;腺瘤性息肉200例,发生癌变40例,以绒毛状腺瘤癌变最高(P〈0.05);年龄大、息肉体积大、广基、右半结肠、多发息肉癌变发生率高见(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与患者年龄、息肉大小、发生部位、息肉形态、单发或多发等情况有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故发现息肉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瘦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价瘦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瘦素在66例结直肠癌、23例腺瘤性息肉及10倒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瘦素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30.4%、0%,瘦素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息肉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息肉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瘦素表达从正常结肠粘膜、结直肠息肉至结直肠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瘦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增生性息肉综合征(H PS)可定义为形态上多发的、巨大的和(或)近端的增生性息肉,其种族遗传缺陷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38例H P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修复基因M BD4和M Y H发生种系突变的作用。方法:选取墨尔本皇家医院肠癌监控服务中心和家族性癌肿临床诊疗中心提供的H PS患者38例,研究指标包括:患者初次确诊的年龄、增生性息肉的特征、息肉病和结肠直肠癌(CR C)家族史、并发腺瘤或锯齿状腺瘤情况、结肠癌发病率以及肿瘤内的微卫星不稳性。同时还对M BD4和M YH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锯齿状腺…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健 《广西医学》2005,27(9):1314-1316
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为广基无蒂。大量资料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临床诊断的结直肠息内在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 Jeghers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Turcot综合征在临床上以并发原发性脑肿瘤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为特征。观察: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该患者在1995年因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分为Ⅲ级)而接受神经肿瘤学治疗。治疗包括彻底手术、放疗、一线亚硝脲化疗和二线platinium盐治疗。同时注意到患者的兄弟有结肠直肠癌。遗传学研究检测到H NPCC综合征(人类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特异性基因hM SH2的生殖细胞突变。结肠镜检查正常。确诊8年后,患者进展为大脑神经胶质瘤病并最终死亡。结论:相关的个人和家族史可以提供确诊Turcot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最近被逐渐认识的一类独特的结直肠腺瘤新类型.1970年GOLDMAN等[1]首先发现一部分兼有传统腺瘤(AP)细胞学特征的增生性息肉(HP),其后这类病变的名称经由混合型增生性腺瘤性息肉(Mixed hyperplastic adenomatous polyp)或混合型增生性肿瘤性息肉(Mixed hyperplastic and neoplastic polyp),最后定名为锯齿状腺瘤[2].顾名思义,其组织学形态特征为合并有增生性息肉样的锯齿状腺体及腺瘤样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早期阶段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来自2014—2015年长海医院门诊的肠镜受检者。共纳入进展期腺瘤患者88例、单纯腺瘤患者32例与增生性息肉患者30例(二者均为良性病变)以及130位无结直肠疾病的肠镜受检者(对照组)。收集肠镜检查前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对细菌16S rDNA中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细菌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学分析和细菌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结果  进展期腺瘤、良性病变患者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05),而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在进展期腺瘤患者粪便中发现牙周病相关细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显著上升(P值均小于0.001);益生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18)、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P=0.001)和Streptococcus dentisani (P=0.028)丰富度显著降低。在良性病变组中观察到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P=0.044)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01)的上升,丁酸梭菌下降(P=0.007)。结论  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展期腺瘤患者体内牙周病致病菌丰富度上升、益生菌丰富度下降;良性病变患者某些益生菌丰富度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可能在结直肠癌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斌  韩怡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003-1006
目的:观察确定胃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了解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分析完成胃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有胃息肉病人设为观察组,无胃息肉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多项检验指标及临床特征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胃息肉以女性多见(P<0.05);临床症状中观察组反酸烧心症状多于对照组(P<0.01),而便秘症状在对照组中更为多见(P<0.01)。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35.0%,CI 0.19~0.43)和胃底腺息肉(52.7%,CI 0.72~0.89)多见。观察组HP-IgG阳性较对照组多见(P<0.01);2组病人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的结直肠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HP-IgG阳性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结论: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有一定关联性,建议胃息肉病人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癌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宗汉 《海南医学》2004,15(1):44-45
目的 探讨大肠息内的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10 .3 %,炎性息肉占 3 7.65 %,增生性息肉占 8.82 %,幼年性息肉占 1.18%,腺瘤性息肉占 5 2 .3 5 %,其中管状腺瘤 62例 ,绒毛状腺瘤 15例 ,绒毛管状腺瘤 12例 ,腺瘤性息肉中轻度不典型增生 47例 ,中度不典型增生 2 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9例 ,癌变 7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息肉260例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29.23%),其次是直肠(21.54%)。息肉的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多(44.23%);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3.85%),其中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18.75%);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最多(17.64%)。结论: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较大腺瘤性息肉,尽可能将息肉完全切除,终止病变发展,密切随访,对预防结、直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结自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病例,对其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中共发现携带结直肠息肉91例,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8例行术中结肠切除,8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其中1例结肠息肉发生癌变而且无法内镜切除行再次剖腹手术,1例息肉无法息肉内镜下切除而行再次剖腹切除.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尽量应用内镜进行切除,对于不能进行扩大切除的患者,进行内镜定位下的区段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