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因其能有效地解决静脉输液问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凶险的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尽管其发生率很低,但血栓一旦形成,就会有肺栓塞、脑栓塞的危险,而这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2]。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后发生沿导管走行静脉多处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PICC用尿激酶疏通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林 《重庆医学》2008,37(21):2503-2504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1].该技术已运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感染外,则为导管堵塞.为了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本科对20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斌  周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0):1191-119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住院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导致静脉穿刺困难、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及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危重患者抢救、长期静脉治疗、化疗和胃肠外营养。但据报道,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由导管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最为常见。CRBSI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使病死率升  相似文献   

6.
宋向巍  郑维民  程兆华 《吉林医学》2010,(26):4606-4607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经锁骨下静脉插管送至上腔静脉的下1/3处。  相似文献   

7.
唐桂荣  马金秀 《华夏医学》2011,24(4):506-50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上行送入上腔静脉(SVC)的一种方法。此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dpherally lnsen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逐渐在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治疗等患者中广泛应用此项穿刺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有效的中心静脉输液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9.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竞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123-12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制定置管方法、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 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进行正确应用及护理,可避免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PICC在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2例插入右心房,2例住于颈内静脉;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46人),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34人),比较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操作时间、并发症及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舒适度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0.01,P<0.05,P<0.01).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建立静脉通路,预防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4例插入右心房。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导管置入术。PICC作为血管通道之一,以其痛苦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以导管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导管断裂等并发症曾有了报道。据报道,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67%~3.5%[1],  相似文献   

14.
护士长对PICC置管后维护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曲小丽  于晓昀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72-172,17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走行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由于PICC置管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一般来说,PICC置管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进行操作,而在置管后的维护方面,大都靠临床护士进行。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比较,PICC安全、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可有护士操作,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覃艾新 《微创医学》2006,1(5):399-4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肘部浅静脉穿刺,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新方法。1929年德国医生Forss manm在自己身上将一根长65cm的导管由肘部静脉插入右心房,即为中心静脉量管(PICC)的开端。1992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下定位首次成功完成[1]。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临床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头皮针在静脉输液中穿刺换针总频次及并发症。方法 240例患考,随机分甲组和乙组,甲组用头皮钢针,乙组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甲组120例病人共穿刺688次,平均每人穿刺5次;乙组120例共穿刺128次,多数病人穿刺一针。静脉炎:甲组有67例(55.8%),乙组有11例(0.9%),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外周静脉炎,甲组静脉炎明显高于乙组(P=0.001)。结论 甲组病人穿刺换针频次明显多于乙组,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于乙组(多与针头和药物刺激有关)。乙组病人输液时活动方便,导管保留时间长,明显优于甲组。  相似文献   

19.
张春梅  袁增 《中外医疗》2012,31(34):154-155
目的观察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B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患者在置管后的并发症及置管保留时间等情况。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比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保留时间长,且在肿瘤护理方面出现的并发症明显低于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方面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刘莲琴  史珂慧 《中外医疗》2011,30(9):144-145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输液通畅;(2)1例患者发生血肿,发生率为4.1%,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3)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0±9)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