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外伤患者分别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范围、回声强度、血流灌注及造影增强变化,并对声像图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4例肾脏外伤患者经手术或CT证实有37个外伤病灶,其中超声造影检出35个,灰阶超声检出27个,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12)。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显示病灶血供,但在显示病灶的微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时,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有效显示肾外伤病灶血流灌注情况,在对肾脏外伤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动态增强达峰时间(Tmax)与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通过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记录Tmax;经HE染色进行肿瘤病理分级,应用CD34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分析Tmax与MVD的关系。结果34例HCC中高分化6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13例,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MVD分别为43.5±12.9、67.2±13.3、82.1±17.8,不同分化程度HCC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P=0.001);Tmax分别为(33.0±5.1)s、(27.7±4.2)s、(22.7±3.3)s,不同分化程度HCC间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8,P<0.001);Tmax与MVD呈负相关(Y=-0.16X+37.9,r=-0.605,P<0.0001)。结论超声动态增强T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提示HCC的微血管密度,有助于判定HCC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疔栓塞(TACE)后的疗效判断中的心用价值。 方法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2例共28个病灶,在行TACE治疗后2~4周内分别对其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影像学随访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以数宁血管造影(DSA)检查、病理检查、随访或CEUS和CT的一致判断作为临床判断结果,肿瘤的残留率为71.4%(20/28)。CEUS与增强CT显示肿瘤的残留率分别为75%(21/28),32.1%(9/28)。CEUS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增强CT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CEUS能很好的显示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评估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中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82例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低机械指数超声谐波造影、常规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增强CT和(或)MRI检查,记录病灶数目、大小,观察病灶内血供.结果 8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二维超声及CDFI共检出病灶119个,超声造影共检出病灶142个;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显示病灶范围均较二维超声所示增大;病灶内血流信号检测以超声造影最准确.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估HCC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肝癌在超声造影中的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复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43例(49个病灶)进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造影时相及回声改变。结果43例49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整体增强,开始增强时间为(16.2±4.5)s,达峰时间为(21.8±5.3)s,出现低回声时间为(106.7±50.9)s。门脉期出现低回声灶31个,延迟期出现低回声灶4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始终呈等回声灶3个。如以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回声作为肝癌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可达93.9%(46/49);如以动脉期增强并结合以往肝癌病史作为肝癌复发的指标,则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准确性达100%(49/49)。结论超声造影对复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超声造影各时相特点,探讨不同增强模式与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2个HCC病灶的超声造影时相特征进行研究。对其中13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病灶超声造影过程进行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将其增强模式、曲线各参数及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对照研究。结果 HCC超声造影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增强(100%);门脉相及延迟相12例(37.5%)病灶表现为等或略低回声,为“快进慢出”型,23例(62.5%)病灶表现为低回声,为“快进快出”型。7例高分化HCC中5例(71.4%)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6例中低分化HCC中5例(83.3%)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两组病灶时间-强度曲线在到达峰值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三个参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超声造影动脉相多为快速弥漫增强,延迟相增强信号的廓清快慢则有不同,后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超声造影(CEUS)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行CEUS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HCC患者CEUS表现。采用R×C表的χ2检验比较不同直径、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特征,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R×C表的χ2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无肝硬化HCC患者CEUS增强模式差异。结果本组57例HCC患者,肿瘤直径≤3 cm 20例,直径3~5 cm 15例,直径5 cm 22例;高分化10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20例;36例患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结节性肝硬化,21例患者肝脏正常或未形成肝硬化。(1)直径3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增强;直径3~5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直径5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直径3 cm与直径3~5 cm、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P0.05;χ2=0.481,P0.01),而直径3~5 cm与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3 cm、直径3~5 cm与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模式均以快进快出为主。不同直径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中、低分化HCC CEUS增强强度可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可为快进快出、快进同出或快进慢出,中、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主要为快进快出。高分化与中分化、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505,P均0.01),中分化与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有肝硬化HCC患者与无肝硬化HCC患者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直径HCC CEUS增强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体积大的肿瘤多出现内部充盈缺损,可能与肿瘤的微血管分布和内部出血坏死有关。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增强模式有一定差异,对于高分化HCC,应适当延长造影剂消退的观察时间,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肉瘤样肝细胞癌(SHC)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HC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总结其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6个SHC病灶。SHC病灶内回声类型多样,62.5%呈稍低回声,81.3%内部回声不均匀,68.8%边界不清晰,62.5%形态不规则。43.8%的病灶周边可见暗环,93.8%的病灶可测及血流信号。SHC最常见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为整体不均匀增强(56.3%)。病灶平均开始减退时间为(48.60±30.43)s。43.8%的病灶内见未增强区。超声造影将SHC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准确度为100%。若以“减退时间早于60 s且病灶内见未增强区”为指标诊断SHC,31.3%的病灶符合该指标。结论 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有助于提升SHC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与肝细胞癌(HCC)微血管形态的关系,探讨应用CEUS术前对HCC微血管形态进行分型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CEUS检查并行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94例HCC患者,并脱机采用SonoTumor软件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自动获得峰值强度(PE)、上升时间(RT)、灌注速率(WiR)、灌注指数(WiPI)、曲线下面积(WiAUC)和平均渡越时间(MTT)。术后病理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微血管形态分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微血管形态分型HCC患者临床参数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微血管形态分型HCC的PE、RT、WiR、WiPI、WiAUC、MTT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94例HCC可分为毛细血管型28例、血窦型14例、混合型52例。不同微血管形态分型HCC患者的临床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毛细血管型HCC的PE、RT、WiR、WiPI、WiAUC和MTT分别为(4 350.7±2 566.0)a.u、(10.7±3.2)s、(717.0±489.9)a.u、(12 820.3±8 331.6)a.u、(128 240.8±74 487.1) a.u、(71.9±33.1)s,血窦型HCC分别为(2 471.6±1 107.1)a.u、(16.2±4.2)s、(321.9±171.8)a.u、(5 561.4±2 938.0)a.u、(86 780.1±47 563.7) a.u、(117.8±69.6)s,混合型HCC分别为(3 563.2±2 343.1)a.u、(14.1±4.8)s、(519.4±403.2)a.u、(9 015.3±6 884.7)a.u、(110 208.4±77 511.3)a.u、(107.5±88.2)s。其中PE、WiR及WiPI呈毛细血管型-混合型-血窦型逐渐降低的趋势,RT呈毛细血管型-混合型-血窦型逐渐增加的趋势。毛细血管型HCC与血窦型、混合型HCC的WiR、WiPI、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iR:t值分别为3.87、3.3;WiPI:t值分别为2.96、2.06;RT:t值分别为3.19、2.34;均P<0.05);毛细血管型HCC与血窦型HCC的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毛细血管型HCC与混合型HCC的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型HCC与血窦型HCC的PE、WiR、WiPI、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微血管形态分型HCC的WiAUC及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微血管形态分型HCC的CEUS定量参数差异显著,可利用非入侵性的CEUS技术对HCC的微血管形态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胆管细胞癌组)与114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按照不同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每组各38例.各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退时间、持续时间、始增强度及峰值强度;行免疫组化检测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和超声造影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对肝内实质性占位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评估肝癌的局部复发及其在指导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癌血流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癌血流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5例肝癌肿瘤血流信号,计测阻力指数(RI)、相对灌注率,血流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结果:肿瘤内阻力指数(RI)、相对灌注率、血流等级和MVD相关,相对灌注率、血流等级和VEGF表达相关,阻力指数与VEGF表达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肝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肝癌血管生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肾癌是较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但出现临床症状时常已是疾病的晚期.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简便、无创,可较早期检出乏血供肾癌,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依据.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周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 <3cm的肝内占位性病变 5 4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 2 0个 (血管瘤 9个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个 ,炎性假瘤 4个 ,术后疤痕 1个 ,肝硬化结节 3个 ) ;恶性病变 3 4个 (肝细胞肝癌 3 1个 ,肝腺瘤样增生癌变 1个 ,胃癌及结肠癌肝转移各 1个 )。造影剂采用Levovist ,剂量 2 .5g ,浓度 40 0mg/ml。结果 良性病变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3 0 % (6/2 0 )和 40 % (8/2 0 ) (P >0 .0 5 ) ;肝癌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5 3 % (18/3 4)和 94% (3 2 /3 4) (P <0 .0 1) ,造影后血流显示明显提高。结论 Levovist造影后 ,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得到明显增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分显示了肿瘤内血流分布状况 ,有利于克服肿瘤大小及深度对血流显示率的影响 ,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小肝癌(SHCC)患者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判断SHCC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SHCC患者83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其中59例患者1个病灶,9例患者2个病灶,2例患者3个病灶.83个病灶中高分化42个,中分化31个,低分化10个;梁索型54个,假腺管型15个,实体型10个,纤维硬化型4个.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SHCC超声造影呈"快进快出"增强模式占75.90%(63/83).高、中、低分化程度SHCC病灶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4.02±3.89)、(13.27±2.35)、(12.84±2.28)s,达峰时间分别为(29.23±10.01)、(28.02±13.75)、(26.47±12.25)s,消退时间分别为(99.96±34.13)、(73.28±28.54)、(41.34±9.55)s.随着SHCC分化程度的降低,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和消退时间均缩短,且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病灶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035、5.798,P均>0.05),但造影剂消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0,P<0.01).不同分化程度SHCC患者造影剂动脉相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05),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14.570,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分化与中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SHCC患者造影剂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脉相:χ2=6.610、5.281、5.453,P均<0.05;延迟相:χ2=9.432、7.128、5.279,P均<0.05).不同病理类型SHCC患者造影剂动脉相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0,P>0.05),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17.390,P均<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梁索型与实体型、梁索型与纤维硬化型、假腺管型与实体型、假腺管型与纤维硬化型、实体型与纤维硬化型SHCC患者造影剂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脉相:χ2=5.277、9.146、5.333、6.761、13.001,P均<0.05;延迟相:χ2=3.919、9.429、4.000、10.950、11.974,P均<0.05).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SHCC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对判断SHCC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肾盂积水的患者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注射造影剂后,9例肾盂内可见造影剂充填;6例肾盂内未见造影剂进入。有造影剂充填的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盂癌。结论灰阶超声造影能使肾盂肿块显示更清晰,提高肾盂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DNA增殖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肝癌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分为3组,A组(HCC典型组):超声造影呈“快进快退”28例;B组(HCC非典型组):呈“快进慢退”7例;C组:肝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13例。造影后记录各肿瘤结节的造影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造影结束后48例均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各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对所有肝癌结节及A、B两组肝癌结节的造影增强持续时间和肿瘤细胞DNA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始退时间A组(36.96±4.73)s明显短于B组(64.14±5.43)s与C组(59.69±7.45)s(均P<0.05);增强持续时间A、B与C组分别为(54.26±10.98)s,(116.71±12.96)s和(169.15±35.03)s,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分别为(34.60±4.18)%、(50.26±5.64)%,均显著高于B组的(23.65±3.34)%、(33.46±4.63)%和C组的(2.74±0.38)%、(4.31±0.92)%(均P<0.05),而B组的S期比率与增殖系数也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7.14%(16/28),B、C组则无一例出现异倍体峰。相关性分析:35例HCC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S期比率及PI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77,rPI=-0.81,P<0.05。结论肝癌超声造影呈短增强持续时间者,其DNA呈高增殖状态,恶性度高;而呈长增强持续时间者,其DNA呈低增殖状态,恶性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