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梁切除巩膜嵌顿联合5—FU治疗青光眼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保持滤过泡功能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8例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于巩膜瓣下应用5-FU,然后将小梁巩膜条作为引流物垫,使房水滤过通畅,术后观察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一周眼压,术后滤过泡I型20例,Ⅱ型8例。结论 小梁切除术巩膜嵌顿联合5-FU能有效保持小梁切除术后的滤过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8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应用5-FU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5-FU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局部使用5-FU,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4眼、滤过术失败5眼、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4眼(共89眼)施行手术治疗。其中30眼作有巩膜瓣可拆缝线。结果:随访7~33(平均22)mo,术后6mo时视力不变及提高70眼(79%),下降19眼(21%)。功能性滤过泡78眼(88%),非功能滤过泡11眼(12%)。6mo以后眼压<10mmHg 15眼,10~21mmHg 62眼;>21mmHg 12眼,主要为难治性青光眼。眼压控制有效率87%。严重并发症为黄斑病变。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5-FU能有效降低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36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探讨有效、安全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2006-01/2012-01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且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者20例20眼于小梁切除术后3~8d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后再行眼球按摩、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所有患者术中曾用过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 0.3g/L)。随访6mo。

结果:经眼球按摩后有9眼获得功能滤过泡,联合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治疗后有5眼为功能滤过泡,4眼经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后为功能滤过泡,其综合成功率达90%。治疗前平均眼压24.61±5.4mmHg(1mmHg=0.133kPa),随访6mo结束时平均眼压为15.20±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中和操作后未见任何并发症。

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病情复杂,小梁切除术后极易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我们提倡尽早处理,综合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更安全有效,可很大程度上挽救早期濒临失败的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11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改进术,术中剥离巩膜瓣进入透明角膜1mm,并在巩膜瓣下注入玻璃酸钠形成前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6mo。结果:术后无持续性浅前房发生;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均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术后与术前有明显差异。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式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3~5min,缝合巩膜瓣时作两根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4~27月。结果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俞秋丽  刘文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2-2163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mo,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 GV)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43例(4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眼部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43例(4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保留了原有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保持原有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羊膜植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植入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例15眼原发及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15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3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 羊膜植入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防止青光眼滤过术后房水引流不畅和术后浅前房。方法 我们设计并开展了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后,再做一板层巩膜条,翻转后植入巩膜瓣下,两侧做密闭缝合。结果 治疗78只眼术后早期观察前房形成良好,眼压正常。随访2年,1只眼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77只眼滤过泡保持功能滤过泡,眼压正常。结论 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对长期保持滤过功能及防止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陈晓莉  宾莉  徐智科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06-1908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MMC组36例,5-FU组35例,均给予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分别使用MMC、5-FU抗瘢痕治疗,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MMC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总手术成功率与5-F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5-FU组,MMC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与5-FU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MC及5-FU作为抗瘢痕药均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成功率,MMC能将眼压降到更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方面MMC优于5-FU,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MMC与5-FU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5-FU时需术后多次分离滤过泡及结膜下再次注射5-F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治疗1例(2眼)开角型青光眼,2例(3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1眼)难治性青光眼,52例(5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共56例病人(60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7个月,常规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的平均眼压在11.52mm Hg左右,术后3个月复查眼压平均在15.67mm Hg左右。结论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术后能够有效的调控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滤过泡形成良好,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部分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首先进行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然后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32例术后第1周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期间眼压控制良好。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7.96%,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5.06%,薄壁滤过泡3.65%。结论采用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同时羊膜植入巩膜及球结膜瓣下滤过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及结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形成良好,无透明泡、漏水泡或扁平泡出现。最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1kPa=7.5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最终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及结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地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避免了诸如结膜菲薄型青光眼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球结膜下筋膜囊黏连所引起的远期术后滤过泡形成不良的并发症。[眼科新进展2007;27(3):224-225]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54例(64眼)青光眼的治疗情况。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例(32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6.2±4.2)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9.8±6.2)mmHg,(P〈0.01),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眼压变化。结果(1)眼压:术后3月内,12眼眼压均在10~21mmHg;术后6月,有1眼需用1种降眼压滴眼液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滤过泡: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10眼;Ⅱ型滤过泡2眼。(3)并发症:术后前房有渗出反应8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