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远方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以脾肾亏虚为本,CKD进展至3~4期时,患者脏腑功能进一步减退,导致瘀血浊毒内生,因此CKD 3~4期为治疗的关键时期。远方教授主张运用“健脾益肾,活络泄浊”法治疗CKD 3~4期,通过补益脾肾、活通肾络、通腑泄浊、芳香祛浊、解毒泄浊、降脂化浊等方法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李蔓  赵晰  周伟  刘欢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24,41(7):849-852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肾失气化、浊毒内蕴、瘀血阻络”的病机特点。笔者团队基于“温肾化气法治疗肾脏病”的学术观点及近年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温肾化气、泄浊活血”理念论治CRF的辨治思想。文章着眼温肾化气法的理论研究,阐述CRF肾失气化下的发病机制,团队认为“温肾化气”是治疗本病的总治则,“泄浊解毒、活血化瘀”为祛邪关键,以“温肾化气、泄浊活血”方法治疗CRF,可收获良效。举临证验案两则,以期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旭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生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标实主要指湿浊、水气、瘀血等浊毒为患,治疗以“补益脾肾、通腑泄浊”为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睿华 《河南中医》2012,32(6):715-717
肾性贫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络脉不荣为本,毒邪瘀阻,络脉不通为标.其“络病”的病机特点为血失濡养,肾络失荣;血溢络外,肾络损伤;浊毒蕴结,肾络瘀阻.治疗时应补脾益肾,解毒泄浊;气血双调,养血祛瘀;并注重使用血肉有情,虫蚁搜剔之品.  相似文献   

5.
肾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生于慢性肾脏病后期。其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痰瘀毒互结,病位在脾肾,治疗应以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解毒通络为法。从“阳虚瘀毒”理论出发,运用扶正泄浊保肾汤联合龙牡通络方(结肠透析)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肾性贫血病程缠绵,症状复杂,故临证治疗时应辨别主次缓急,随证治之,加减合法,方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施今墨学派的临床用药特色。苏叶、萆薢对药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常用对药。CKD的核心病机是邪毒瘀滞伤肾,在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重视肾络伏风,强调三维护肾、和胃泄浊是本课题组针对CKD的辨治特色,我们主张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强调肺脾肾同治、从风论治和散结消癥。苏叶、萆薢对药具有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和胃泄浊的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即对药在外可解表散寒,在内可祛湿降浊,散利兼有,表里兼顾,是“从风论治”的具体体现;上下同治即对药能升降兼顾,上能治肺升清发汗,芳香化湿;下能治肾降浊利尿,淡渗利湿;两药共用以祛湿浊,恢复肺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和胃泄浊即对药入胃经,苏叶升清,萆薢泄浊,一理一泄,复中焦气机升降,是“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则从实验及临床科研等角度论证苏叶、萆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病、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等。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灵活使用苏叶、萆薢对药,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邹氏肾科创新性地提出慢性肾衰竭“肾劳”病名,病机以“肾元衰竭”为本,“浊瘀内阻”为标,因虚致实、本虚标实,并针对此病机创立“补益肾元、泄浊通络”大法以治疗。此法补益肾元,扶正固本,注意调理脾胃,将泄浊通络贯穿于治疗始终,并提倡口服中药联合中药制剂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等多途径综合治疗,以增疗效。在补益肾元、泄浊通络法指导下,邹氏肾科团队创制并研发了国家中药新药“参乌益肾片”,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其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减轻蛋白尿,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 ( TGF-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以及抑制人系膜细胞增殖、诱导人系膜细胞凋亡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萎缩是常见肾脏疾病,“化不可代”思想指导慢性肾萎缩的临床治疗具有启发性意义。肾萎缩病机为肾精亏虚,气化失司。治疗上重视扶正治肾,治肾时平衡肾的功能与形质的层次关系,从肾精这一根本处着手恢复肾脏自身功能,治疗及用药注重:温润育阴贵形质,辛润助阳复生气,祛湿泄浊助气化,活血化瘀兼通络。“化不可代”思想指导下治疗肾萎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扶正治肾填精可为治疗慢性肾萎缩的关键治法,临床值得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中医“肾劳”范畴,基本病机为肾元亏虚,脾肾衰败,秽浊之邪排泄障碍,留于体内为患。其中浊邪含义较广,本病中主要包括湿、热、瘀、毒等[1]。泄浊,即通过各种治疗方法使浊阴从下窍而出。孙伟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主任,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泄浊理论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诊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30-43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范畴,对从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脏腑辨证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位以脾、肝、肾三脏为主,病机为脾失健运,脂浊停留;肝失疏泄,津留为痰;肾失气化,水凝为痰。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化痰泄浊,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1.
李黎莉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06-2006
目的探讨保肾泄浊免煎剂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辨证属于脾肾气虚、湿浊内停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肾泄浊免煎剂口服,检测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结果总有效率92.6%,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排出明显减少(P=0.002),血红蛋白明显增加(P=0.002)、血浆蛋白显著增加(P=0.001),肾功得到明显改善(P=0.000)。结论保肾泄浊免煎剂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现有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把肠道菌群作为“肾-肠轴”的中心环节,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靶点、新窗口。根据中医学理论,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治疗作用;探究肠道菌群与脾,脾与肾在生理上互依互存,病理上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在治疗时,以从脾论治为原则,补虚扶弱而泄浊;以“通”为用,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泄浊毒、化瘀降浊,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为脾肾衰败,湿、热、浊、痰、风、瘀等“毒”邪内阻的本虚标实证,故本病的治疗离不开泄浊解毒,笔者现将临床常用有效的治疗肾衰解毒药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海生  王荣  刘凯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28-1430
目的 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固脾肾泄浊法与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西医组相比,固脾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西医,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扶正泄浊保肾汤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今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排毒解毒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归属“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等“毒”邪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现将笔者临床上常用的排毒解毒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慢性肾衰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医家认为慢性肾衰患者均存在浊毒内蕴的病理改变,而浊毒内蕴与肾气衰竭密切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明补肾和泄浊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这种浊毒内蕴的局面,基于此提出"肾主泄浊"的概念。肾主泄浊是指肾脏具有促使体内代谢产生的浊邪毒物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体内的浊邪毒物排出体外的功能,肾的这一功能是肾的重要生理功能。机体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就必须依靠肾的泄浊功能,如肾不泄浊、积蓄日久就会形成浊毒内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恬 《中医药通报》2007,6(2):50-52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法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4例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常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法为治疗痛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脾肾亏虚、痰瘀交阻为高尿酸血症的基本病机,脾肾同治、健脾化痰、补肾泄浊为治疗大法,辅以利湿祛瘀,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既健脾使痰湿浊毒无所生,又补肾使浊毒湿邪有所泄,以正本清源,常辅以土茯苓、粉萆薢、玉米须等利湿祛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益脾肾泄湿浊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中药合剂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基础治疗一致,中药合剂组加服益脾肾泄湿浊中药合剂,对照组加服中成药尿毒清颗粒。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血红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益脾肾泄湿浊中药合剂组可以明显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脾肾泄湿浊中药合剂可以有效升高血色素,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