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肝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抗原在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英锐  吴名耀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8):476-477,T049
肝细胞癌手术标本30例及肝炎肝穿刺标本15例,作丙型肝炎病毒(HCV)免疫组化研究。第一抗体为HCV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系统为ABPAP法。结果肝癌组5例(17%)、肝炎组3例(20%)阳性;总阳性率18%。阳性信号为散在性,胞浆型。肝癌组阳性的5例均见癌旁组织阳性,其中3例同时有散在性癌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的表达。结果: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56.67%、83.33%,且与肝细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肿瘤包膜受侵有关。P16蛋民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怕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而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的表达情况。结果LN、LN.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浸润型(IHCC)生长、有转移、肿瘤直径>3cm者LN、LN-R表达高,而膨胀型(EHCC)生长、无转移、肿瘤直径≤3cm者多表达较低(P<0.01)。结论细胞内LN、LN-R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9例HCC病人手术后的存档石蜡切片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 ,分别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病理分级、肝硬化、包膜、门脉瘤栓、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病理指标对比 ,并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癌栓、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有无肝硬化、包膜情况、乙肝表面抗原等无关(P >0 .0 5 )。PCNA低表达组病例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1 9.2±2 .64)月vs(9.73±2 .3 7)月 (P <0 .0 5 )。结论 :PCNA高表达可能对HCC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 ;PCNA的表达与HCC预后有关 ,可能是反映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体肝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Fas抗原的原位表达、分布,并与抗凋亡基因产物bcl-2蛋白比较,探讨Fas抗原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患者的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Fas抗原和bcl-2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18例癌组织中有Fas表达,大多数表现为胞质阳性,所有癌旁组织均见Fas表达,阳性可见于胞质及胞膜,炎细胞浸润明显之汇管区及纤维间隔附近的肝细胞阳性表达有所增强。bcl-2在19例HCC和所有癌旁组织均有表达;胞质着色,癌组织较癌旁表达为弱。结论:人体肝癌组织有Fas表达,以胞质阳性为主,癌旁组织胞质及胞膜均有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关系密切,bcl-2的表达并不减弱细胞Fas的表达,二者在H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着独立的作用机制并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E区、C区、NS3区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以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血清中IgG抗体作为特异性第一抗体,分别应用LSAD、改良PAP及直接酶标法对65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冰冻及石蜡包埋标本进行HCV抗原检测,其中以NS3区抗体、LSAB法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检出率27.7%~29.2%)。HCV抗原呈肝细胞胞浆弥漫型、胞核型及胞浆类包涵体型表达。阳性肝细胞多呈单个散在分布。急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丙型肝炎的HCV抗原检出率更高且抗原颗粒的分布与病理损伤呈正相关,炎症区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可见阳性颗粒;而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抗原与病理损伤无明显关联;支持急性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由病毒的直接作用及免疫攻击协同所致,而慢性丙型肝炎则以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持续损伤为主。胞浆弥漫型HCV抗原表达是急性或活动性病变时的主要表达形式,而胞核型HCV抗原表达多见于病变静止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确定体内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的 HL A - 类抗原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 SAB法对 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冰冻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6例标本的肝癌细胞都有较强的 HL A- 类抗原表达。结论 从 HL A- 类抗原表达角度看 ,研制肝癌 CTL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史璇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8):845-846,866
目的 探讨HCV 核心抗原在HCV 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丙肝核心总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丙型肝炎抗体检测采用第三代酶联免疫法.所有血清标本均进行HCV-RNA 和肝功能检测.丙肝核酸定量采用PCR- 荧光探针法;肝功能检测采用紫外连读检测法.结果 90 例中,HCV-cAg 检测阳性率为42.22%(38/90).HCV-cAg 阳性组HCV-RNA 阳性率100%(38/38),显著高于HCV-cAg 阴性组的71.15%(37/52).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异常率63.16%(24/38),显著高于HCV-cAg 阴性组的40.38%(21/52),两组间比较(P<0.05).HCV-cAg 阴性组中59.62% (31/52)的患者ALT 在正常范围内(ALT<40U/L),显著高于HCV-cAg 阳性组的36.84%(14/38) ;而HCV-cAg 阳性组中36.84%(14/38)ALT 值均>100U/L,明显高于HCV-cAg 阴性组的9.62%(5/52).两组间比较(P<0.05).丙肝核心抗原HCV-cAg 和HCVRNA有很好的正相关性,HCV-cAg 与ALT 水平也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反映肝功损害程度.结论 丙肝核心抗原HCV-cAg是慢性丙肝感染良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hepatitisCvirus(HCV)infection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HCVand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ll'Zj,HCVC33cantigenwasdetectedinproliferatingepithelialcellsofthesmallbileduct.TheresultssuggestthatHCVmayinvadesmallbileductepithelialcells.Therefore,thedistributionsofHCVC33cantigenandcoreantigenwerestudiedin35casesofhumanprimaryintrahepato--cholangiocarcinoma(PIC)andtheirperlcanceroustissuesusingimmunohistochemistry.I…  相似文献   

12.
韩苏夏  李华  潘承恩  杨广笑  王全颖 《医学争鸣》2004,25(20):1828-183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在鼠肝中的表达和可能潜在的直接致癌作用. 方法: 以病毒重组技术制备含HCV Core区cDNA的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 重组腺伴随病毒感染大鼠肝脏,感染2, 9 mo后分别以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法和Dot blot杂交法检测鼠肝HCV Core区基因的整合、mRNA形成情况及病毒滴度. HE染色观察诱癌实验结果. 结果: 收获重组病毒滴度为2.41×1014颗粒数(分子数)/L. 分别感染2, 9 mo后检测大鼠肝脏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结果和HCV core mRNA均为阳性,HCV core基因为非定点整合. 感染后9 mo实验组大鼠部分细胞有恶性倾向.结论:HCV core在大鼠肝中持续表达,初步观察到其致瘤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者约l.7亿。我国大陆以HCVlb、2a型为多,其中肝细胞癌(HCC)和(或)癌周肝组织HCV抗原阳性率达36.2%(25/69)~72.7%(48/66),这种差异与检测方法的不同有关。HCV感染后通常经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路径引起HCC。HCV抗原表达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改变有关,是H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是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病因。HCV的结构特点和生命周期的规律使感染易转为慢性化,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若干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在此过程中,肝脏反复发生的损伤和修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HCC发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反应性氧分子家族的作用和HCV感染造成肝细胞基因的遗传损伤可能是导致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运用体外细胞转染方法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HCV-HCC发病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智斌  谭太昌  王蓉 《西部医学》2010,22(7):1315-1316
目的探讨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丙肝抗体检测标本同时检测HCVAb、HCV游离抗原、HCV总抗原、HCVRNA。结果 75例HCVAb阳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7例,HCV总抗原阳性54例,HCVRNA阳性50例;100例HCVAb阴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例,HCV总抗原阳性2例,HCVRNA阳性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肝细胞癌(HCC)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HBV、HCV和HGV肝炎病毒,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肝炎病毒类型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19例HCC石蜡包埋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HCV-RNA和HGV-RNA。结果①119例HCC中,HBV-DNA阳性率为64.7%(77/119),其中主要为c亚型92.2%(71/77);②HBsAg和HBcAg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9.6%(55/119)和19.3%(23/119);③HCV-RNA和HGV-RNA阳性率分别为2.5%(3/119)和0.8%(1/119)。结论中国哈尔滨地区HCC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特别是HBV的c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1764双突变和肝细胞癌发病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已构建的乙肝病毒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复制质粒,设计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从未进行...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免疫组化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方法,观察乙型肝炎x抗原(HBxAg)在肝癌组织(35例)及癌旁肝组织(29例)内的分布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HBxAg在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内的检出率分别为60.0%和82.8%,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浆内。电镜观察,HBxAg主要定位于粗面内质网和胞浆基质中,少数位于核内,并可见游离核糖体及核孔附近阳性,推测HBxAg在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并可经核孔进入核内。  相似文献   

19.
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肝癌患者、80例肿瘤对照组和10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在HCV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HCV感染患者血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抗-HCV、总的HCV核心抗原,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173例HCV感染者抗-HCV均为阳性。HCV RNA阳性率为49.7%(86/173);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36.4%(63/1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HCV核心抗原阳性60例(69.8%);HCV核心抗原阴性26例(30.2%)。82例健康对照者抗-HCV、HCV核心抗原、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在没有HCV RNA检测资格的实验室,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作为病毒存在和复制的一个指标,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