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直肠癌晚期手术行永久性肠造口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我国每年有近10万病人接受此类手术[1]。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排便途径,术后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无便意或便意不明确,排便无节制、不定时,稍不注意,稀便就会污染肠造口周围皮肤,肠造口周围受到肠液的长期侵蚀致糜烂、疼痛或感染引起皮肤溃疡。皮肤溃疡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以及生活起居及社交等各方面的不便。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心理压力,对皮肤溃疡病人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新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6年…  相似文献   

2.
李耀芬  朱卉  陈贺艳 《天津护理》2012,20(4):225-226
肠造口手术是将排便出口移至腹部,因为改变了正常的排泄途径,所以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即"失禁"状态[1].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认知缺乏、造口袋使用的不熟练等原因导致肠造口周围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如皮肤损伤、炎性反应等),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负面影响.2011年1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肠造口患者306例,出现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有8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流量肠外瘘病人的皮肤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预防和治疗高流量肠外瘘病人皮肤并发症。方法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应用造口袋对瘘口周围皮肤进行保护。结果瘘口周围皮肤糜烂、溃疡愈合,并有效预防皮肤问题的再发生。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应用造口袋可有效保护高流量肠外瘘病人周围皮肤,提高病人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和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肠造口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一旦发生,可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黏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切口与造口较近,增加感染的危险;二期愈合由于瘢痕收缩可能会导致造口狭窄,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因此,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及护理是否正确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本院采用亲水银敷料治疗造口皮肤黏膜深度分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抗菌敷料在肠造口患者放化疗期间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5例放化疗期间肠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使用银离子敷料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溃疡,观察组使用PHMB抗菌敷料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时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愈合率、平均换药次数、敷料费用,治疗2、4周时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评分和造口周围皮肤溃疡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时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愈合率为(70.68±6.39)%,高于对照组的(57.76±12.82)%, 4周内敷料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4周内平均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DET评分、造口周围皮肤溃疡面积均低于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HMB抗菌敷料用于肠造口患者放化疗期间造口周围皮肤溃疡的治疗中,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且经济成本效益优。  相似文献   

6.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因分离处伤口大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危险。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再次手术方能解决,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传统的处理皮肤黏膜分离已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随着新理论的推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在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8月肠造瘘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护理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对照组采用常规氯锌油及保鲜膜护理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观察两组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能使水蒸气和氧气透过皮肤,更有效地促进了造口周围受损皮肤的恢复,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肠造口手术是抢救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合并休克、严重脱水酸中毒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患儿的有效手段.它是将结肠在腹壁做暂时人工肛门,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的手术方式[1],术后肠道内容物经造口排出.儿童"造口"多为暂时性,在肠造口术后3~6个月,待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均予以造口闭合术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在患儿造口期间,因粪便外溢常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化脓等病理改变,因此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一直是个难题,皮肤护理的基本目标是瘘口周围皮肤破裂的预防和管理,期望利用各个产品,方法讨论,持续进行直到实现皮肤管理目标,以减少患儿的痛苦,为手术修复打下基础.现将我们对47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肠造口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肠造口本身已造成患者生活不便,若造口护理不当,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等一系列造口相关并发症,更增加患者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报道显示,造口并发症以造口周围皮肤刺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肠造口周围常见皮肤问题分类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皮肤问题易发因素,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及针对性护理,避免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造口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皮肤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甲医院 96 例肠造口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和DET肠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病人造口周围皮肤DET总分平均值为(5.93±3.94)分,属于中等程度的损伤。90.63% 的肠造口病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其中中等程度的损害占36.46%,其次是重度损害占32.29%、轻度损害占21.88%。肠造口病人 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总分为(3.96±1.32)分,其中86.46%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并结合临床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肠造口病人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总得分和DET皮肤损伤总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r=0.926,P<0.01) 。结论:肠造口周围皮肤和营养状况都较差,医护人员需增加随访次数,定期对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以提高造口护理能力和营养支持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1例特殊结肠造口患者的粪便收集与皮肤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1例特殊结肠造口患者因粪便收集不当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护理.肠造口治疗师(ET)正确评估造口状况,发现护理问题为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经造口排出的粪便不能有效收集、患者缺乏护理造口的知识.ET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使用无刺激性的皮肤保护膜,改用二件式造口收集袋,指导患者调节饮食,教授患者进行有效自我护理的技巧.采取措施1d后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红肿明显减轻,3d后皮肤溃疡好转.  相似文献   

13.
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71%[1],国内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3周,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治疗及护理,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轻者病人需每日扩肛,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2].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治疗肠造口周围皮炎与使用护肤粉治疗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46例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水胶体敷料+肠造口蘑菇管引流,对照组应用护肤粉+皮肤保护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肠造口蘑菇管引流用于治疗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能促进刺激性皮炎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护肤粉+皮肤保护膜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正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线处发生分离,肠造口黏膜分离后留下一个开放性的伤口所致,导致大便渗漏污染创面及腐蚀造口周围皮肤,伤口渗液流向造口处~([1]),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2018年1月,本科收治了1例回肠造口伤口渗出至周围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采用创面换药联合负压吸引及使用一次性便洁袋收集大便的方法促进造口周围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紫草油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本科78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在肠造口术首次排便后,常规清洁肠造口周皮肤待干,实验组涂擦紫草油,对照组涂擦氧化锌软膏,对比2组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使用紫草油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氧化锌软膏组(P 0. 05)。结论使用紫草油能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损伤,紫草油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和家庭中的肠造口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7例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住院和随访期间,干预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规范护理,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传统造口袋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评分系统(DET评分系统)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干预组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评分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造口灌洗护理相比传统造口袋护理更能保护病人造口周围的皮肤,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损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肠造口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损11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经济支持情况、有无造口袋过敏、造口袋位置是否规范、是否过度擦洗皮肤、存在排泄物,造口袋更换是否及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及是否有潜在皮肤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破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操作不规范、排泄物的污染及造口袋过敏等为导致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破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造口患者极易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破损,加重病情,诱发或加重感染,因此,必须明确导致皮肤破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皮肤破损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蒋理立  李卡  杨婕 《华西医学》2011,(12):1898-1899
目的观察德湿康、溃疡粉联合防漏膏治疗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对21例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溶液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周围皮肤消毒,表浅伤口洒予溃疡粉,较深伤口施填德湿康敷料,并涂抹防漏膏,粘贴造口袋等措施予以治疗及护理。结果 21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均痊愈,无伤口感染发生。结论湿性愈合敷料联合防漏膏治疗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其吸收渗液多,肉芽生长快,可防止肠内容物污染伤口,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在张力过高的情况下建成的造口中,常见原因多为局部感染、腹胀、手术前放疗和营养差,可导致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增加感染危险,增加贴袋的难度。在现代造口术产生的早期,由于造口带来的麻烦或出现的并发症,又使患者陷入痛苦之中。近几年,随着广州、北京造口学校的成立,专科护士的培养,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专业的肠造口护理开始发展起来,享受专业肠造口护理的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研究应用专业的肠造口护理知识,对7例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并发症进行了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